2007-2017年《四库全书总目》集部研究综述

2018-03-22 08:53朱子愈江苏师范大学221000
大众文艺 2018年4期
关键词:总目四库全书诗学

朱子愈 (江苏师范大学 221000)

进入新世纪以来(2007-2017年),《四库全书总目》集部(以下简称《总目》)的研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本文试从数据分析与内容分析两个方而加以系统总结。

一、《四库全书总目》集部研究成果总量、作者、出版刊物分析

1.成果总量

笔者统计了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大陆出版的《总目》集部研究著述、硕博士学位论文、其它论文,与2000-2006(本世纪初)相比,共出版《总目》集部相关文献197篇,本世纪初仅23篇。相关研究著述1部。相关硕博论文共26篇;本世纪初仅1篇;相关期刊共142篇,本世纪初仅16篇。发表《总目》集部研究会议论文7篇,本世纪初会议论文仅2篇。

2.作者

本世纪《总目》集部研究文献的作者共计约130人(多作者文献只取第一作者),其中有2项以上研究成果的共21人,比本世纪初分别增长了83%,95%。

受当前活跃的学术氛围的影响,2007-2017年的研究呈现出百家争鸣的趋势。本世纪初的学者论文不但质量没有下滑,在数量上亦有提升。后辈学者则有爆发式的增长。无论是诗(38人)、文(32人)、词(24人)都有相当充足的学者进行研究。特别是,个人专门著述(2013年柳燕的《四库全书总目集部研究》)的出版,为《四库全书总目》集部的研究开启了全新的阶段。

3.刊物分析

类型时间及增长点刊物总数核心期刊核心期刊比例图情期刊图情期刊比例论文总数核心论文核心论文比例图情论文图情论文比例2000-2006 33 24 73% 4 12% 47 25 53% 4 9%2007-2017 119 68 57% 22 18% 208 70 33% 20 10%增长 267% 183% -16% 450% +6% 343% 180% -20% 400% +1%

上表比较了本世纪初(2000-2006)和2007-2017年刊物和论文的总体情况,大部分数据来自《中国学术期刊》的统计。

由上表可知:

(1)2007-2017年比2000-2006发表《总目》研究论文的刊物总数增长了267%,这一方而是因为本世纪论文数量上增长迅猛(343%);另一方而是因为本世纪的论文研究内容更为多元丰富,拓宽了发表论文的渠道。

(2)相比于2000-2006年,图文期刊以及相关论文的数量有了长足的增长。说明近10年来我国对图书情报工作的重视有了相当的提高。2007-2017发表《总目》集部相关论文的图情类期刊共增加了18家。随着刊物总数和论文总数的涨幅的提高而趋于稳定,图情期刊及论文占总期刊及论文比例均有所提升。但是图情期刊在仅增长6%的情况下,却增发了涨幅达到400%的论文。而在刊发10篇以上论文的期刊中,图情类核心期刊均占据了一定篇幅,说明本世纪图书情报类期刊集中刊发《总目》集部相关研究论文有了大大加强。

二、《四库全书总目》集部研究相关论文内容分析

2007-2017《总目》集部研究成果按研究内容区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集部诗学研究;二是集部词学研究;三是集部文学及文史批评研究。

1.《四库全书总目》集部诗学相关研究

(1)诗风史诗研究

这方而的文献主要有张传峰《〈四库全书总目〉的诗史精神》、熊志敏《〈四库全书总目〉对唐代诗歌的批评和考证》等。

张文从“变”的角度来对《总目》对于诗歌史的阐述进行总结,以“变”来通论诗学发展,揭示出诗学演变的规律,以“变”来强调诗歌的创新,从而表现出独特的重变的诗史精神。

熊文认为《总目》通过“推源溯流”、“比较批评”等有效批评方法,强调了诗人的独特创造,全面地评论和考证了有唐一代的诗歌;比较全面地把握了唐诗的总体风貌和艺术成就;考辨精微,评价公允,准确地概况了唐代诗人的艺术风格和特征,为诗人提出了准确的历史定位。

(2)诗人研究

这方面的文献主要有何宗美的《高启三辨—以〈四库全书总目〉高启诗文提要为中心》以及关于王渔洋诗学方面的相关研究等等。

何文认为高启的早逝客观上促成了对其地位的贬低,说明艺术创作并不是单纯地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间接证实了四库馆臣的“天限说”。

而《〈四库全书总目〉与王渔洋诗学—兼论四库馆臣诗学观》指出《总目》诗学批评与王渔洋的诗学观点之间所存在着的诸多相关性,并且王渔洋的诗学接受论,不尽体现了乾隆一朝的整体诗学价值观取向,而且也反映了总纂官本人的诗学观。这些都对我们理解我们对《总目》集部所反映的诗学价值观念有独到的启发。

(3)诗歌批评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蒋寅《纪昀与〈四库全书总目〉的诗歌批评》,门庭《王渔洋对〈四库全书总目〉的诗学批评理念》等。蒋文着重点出了存在于《总目》中的对于诗歌集批评的“折中”观念,这种观念始终贯穿于《总目》集部对于历代诗家的评判中,同时也反映出其“钦定”的官方身份。门庭通过梳理《总目》诗学批评与王石诗学之间的相关性,提出了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并且相互发掘的新思路。

2.《四库全书总目》集部文学及文史批评相关研究

《总目》对于集部文学及文史批评的相关研究总体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文学观念述评。另一种是一朝文学的总体批评。

(1)文学观念述评

这方面的文献主要有赵涛《〈四库全书总目〉的拟议变化文学思想探析—以其集部提要与分纂稿比较为中心》以及伏俊琏《〈四库全书总目〉的文学史观和文体观—以集部大小序为中心》等。

赵氏通过《总目》提要与分纂稿的比较,指出了以《总目》为代表的乾嘉时期的文学观念所具有的的特性,即以“拟议中自有变化”作为开展文学批评的标准。无拟议,也就是将“拟议变化”解释为,文学创作上的摹拟和创新,并强调二者并重,不可趋于“有拟议而无变化”或“有变化而无拟议”的任何一极。伏俊琏则通过比较《总目》集部总序以及楚辞、总集、诗文评各部类序来对以《总目》为代表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作出总结。

(2)对一朝文学观念的批评

这方面的论文主要有付星星《〈四库全书总目〉对清代文学之批评》、何宗美、刘敬《〈四库全书总目〉中的明代文学思想辨析—以明代文学复古问题为例》等等。

付星星指出,《总目》主要以知人论世、推源溯流为主要的批评方法,同时注重表彰人格,彰善痒恶,以清真雅正为文风准则,反对浮辞涂饰。以这些批评方法来观照清代文学,所得之结论较为公允,应该为今天治清代文学史者所借重。但是,其颂扬文治太过、贬抑遗民和贰臣、由于文字狱阴影,四库馆臣对所录文学作品的删削失之草率同样成其为缺陷。何刘则通过明代“前、后七子”别集提要引用文献的考证与判读,暴露出其引用过程中的错误与问题,从而明晰清代官方学术对明代复古文学的评立场。这些工作,也为总目学和明代文学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扫清了障碍。《总目》的文学批评主要由别集提要加以体现,将前人成论植入提要、以“议论具有根抵”的姿态示人,为其主要批评手段。“‘挖改’式的文献改写,误读、曲解式的析理思路,最终形成压低前、后七子及明代复古文学的文学史、批评史地位的批评指向。”

3.《四库全书总目》集部词学相关研究

这方面的文献主孟舒婷《〈四库全书总目〉的词学观》。孟文总结了《总目》之词体观,:一方面,认为词是“倚声末技”,是用来娱宾遣兴的消遣之作,是“小道”、“诗余”。另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词的审美价值和学术价值。最后,对批评观进行分析。通过词与音律的关系,重要词人在词发展中的作用,词的正与变,对雅趣之词的推崇以及作家作品论等方面研究《四库全书总目》的词学批评观。

三、结语

综合以上数据及内容分析,可以看到2007-2017《总目》集部相关研究的概况:从成果数量上看,2007-2017的《总目》集部相关研究较为繁荣。从研究参与者上看,老生代研究者历久弥坚,其研究成果依然是质量的保证。新生代研究者百家争鸣,为《总目》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从研究内容及成果分布上看,2000-2006《总目》集部诗学研究占主要地位,其他研究或寥寥可数或尚属空白。2007-2017文学、词学等等研究领域均有长足的发展。并且几乎已经旗鼓相当。《总目》既有不同文本之间的比对研究,又有某种问题的综合研究。可以说是走向了全而考察与总结的时代;学术批评和思想文化研究全而出击,开拓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并且呈现出专学化、具体化、细致化的倾向。

[1]张传峰.《四库全书总目》的诗史精神[J].社会科学战线,2007(6):113.

[2]熊志敏.《四库全书总目》对唐代诗歌的批评和考证[J].山西档案,2017(1):153.

[3]何宗美.高启三辨—以《四库全书总目》高启诗文提要为中心[J].中国文学研究:辑刊, 2013(2):51-63.

[4]门庭.《四库全书总目》论王渔洋诗学辨正[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5):84-86.

[5]蒋寅.纪昀与《四库全书总目》的诗歌批评[J].学术界,2015(7):184.

[6]门庭.王渔洋对《四库全书总目》的诗学批评理念[J].船山学刊,2010(4):159-162.

[7]赵涛.《四库全书总目》的拟议变化文学思想探析—以其集部提要与分纂稿比较为中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8):81.

[8]伏俊琏.《四库全书总目》的文学史观和文体观—以集部大小序为中心[J].阅江学刊,2010(3):128.

[9]付星星.《四库全书总目》对清代文学之批评[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8):34-37.

[10]何宗美、刘敬.《四库全书总目》中的明代文学思想辨析—以明代文学复古问题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10(9):102.

[11]孟舒婷.《四库全书总目》的词学观[D].海南师范大学,2015:1-2.

猜你喜欢
总目四库全书诗学
背诗学写话
总目次
经史子集——《四库全书》
第36 卷总目次
第四届扬子江诗学奖
2014年第1—6期总目次
藏书楼
2009年总目次
读过《四库全书》?
读者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