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cat小鼠不同交配方式的繁殖性能及晶状体浑浊度比较

2018-03-22 03:03袁江玲燕顺生陈欣如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交配晶状体先天性

张 燕, 王 莹 , 袁江玲, 燕顺生 , 陈欣如

(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验动物研究中心, 乌鲁木齐 830002;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乌鲁木齐 830002)

新疆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在昆明繁殖群中偶然发现眼部晶状体混浊,具有白内障症状的昆明小鼠,经过15代的近交繁育,成功保留其白内障症状遗传特性,建立了先天性白内障小鼠近交品系,通过中科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进行鉴定及检测,该品系小鼠是由于Crygs基因突变引起,后伴随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初生仔鼠即存在晶状体浑浊症状,命名该品系为Rncat小鼠[1]。

本实验以Rncat近交系小鼠为研究目标, 通过改变Rncat近交小鼠的交配方式,统计Rncat小鼠不同交配方法繁育性能的各项指标、仔鼠生长情况,记录不同交配方式Rncat小鼠后代晶状体浑浊出现的日龄及浑浊程度,为今后该小鼠应用于不同类型的临床研究提供繁育、选育等方面的参考数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设施

SPF级Rncat白内障小鼠、昆明小鼠由新疆实验动物研究中心提供[SCXK(新)2016-0001],实验在SPF级设施实验室内进行[SYXK(新)2015-0001]。其中Rncat白内障小鼠为近亲交配即全同胞兄妹交配方式[2]。昆明小鼠来源于封闭群,采取的是最佳避免近交法的交配方式。

实验动物饮水和饲料采取自由摄入的方式。饲料来源于北京科奥协力饲料有限公司生产的SPF小鼠生长繁殖饲料。饮用水通过实验动物饮用水处理器过滤处理。视小鼠繁育生长情况给繁育种鼠加适量鸡蛋或葵花籽,每月在饮水中适量添加多维。Rncat小鼠繁殖饲养均严格按照新疆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屏障设施及饲养标准操作规程操作。

1.2 繁殖性能测定

1.2.1 实验分组 实验组一为近亲交配Rncat小鼠组,选取8周龄的同窝(兄妹)Rncat白内障小鼠雌雄各半共20只,1∶1交配,沿用其祖代遗传编号,每代均采用近亲交配长期同居的繁殖方式。实验组二为最佳避免近交法交配的Rncat小鼠组,选取8周龄Rncat近交系离乳小鼠,雌雄各10只,记录其祖代编号,采用雌雄1∶1最佳避免近交法繁殖,每代仔鼠离乳后,记录其祖代编号,后代均采取最佳避免近交法交配。实验组三为昆明小鼠对照组,选取8周龄昆明小鼠雌雄各10只,繁育方式与实验组二相同。

1.2.2 繁殖性能测定 三组实验动物离乳仔鼠均按实验设计每代选取雌雄各半共20只, 1∶1交配至第5代, 每代观察记录5胎, 记录每组出生日期、胎次、窝产仔数、离乳日期、仔鼠体质量等基础数据。各组动物在交配后2个月内未见妊娠的, 记录并按实验设计增补交配种鼠, 以保证交配种群数量。

1.2.3 眼部晶状体浑浊度观察 每代随机选取初生、20日龄、40日龄、60日龄仔鼠雌雄各40 只、活体称重后施以安死术,摘取眼球,参照LOCS II晶状体混浊分类标准,使用裂隙灯观察动物眼部晶状体浑浊度[3]。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9. 0 统计分析,结果判定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Rncat白内障种鼠的繁殖性能

各实验组小鼠胎间隔、平均窝产仔鼠、平均离乳数等繁育性能相关数据见表1。组2和组3窝产仔鼠、平均离乳数与组1相比,分别为差异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

2.2 Rncat仔鼠晶状体浑浊症状观察

组一 Rncat白内障近交仔鼠, 近交繁殖5代, 在仔鼠初生时均观察到晶状体核早期浑浊, 至20日龄时,晶状体核浑浊程度已达中等程度浑浊,30日龄呈现严重浑浊状态。最佳避免近交法交配的组二Rncat白内障仔鼠, 第1、2代仔鼠出现晶状体浑浊的时间及程度与组一基本相同,但大部分第3代仔鼠20日龄左右晶状体浑浊程度仍然保持早期浑浊程度, 晶状体中等程度浑浊症状出现延后,在30日龄左右出现,40日龄时呈现晶状体严重浑浊症状; 第4、5代绝大部分初生仔鼠晶状体为透明状态,大部分仔鼠出现晶状体早期浑浊症状延迟到20日龄左右,但所有仔鼠到40日龄全部出现晶状体严重浑浊症状(表2)。组三昆明小鼠各代均未见晶状体浑浊症状。

3 讨论

临床研究[4]表明,先天性白内障是导致幼儿致盲的常见病因,而约有1/3的先天性白内障是由遗传因素导致的。建立遗传背景清晰,生物学特性稳定的先天性白内障动物模型,是研究和治疗先天性白内障的关键。

本研究选择近交和最佳避免近交法两种不同的交配方式,研究分析新疆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建立的近交系Rncat先天性白内障种鼠的繁殖性能及仔鼠在不同交配方式下出现的晶状体浑浊及生长状态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近交繁殖的Rncat先天性白内障小鼠,与最佳避免近交法所繁殖的Rncat小鼠相比,窝产仔数和平均离乳数差异显著,与昆明小鼠相比差异极显著。

表 1 各组实验动物不同胎次繁殖情况Table 1 The reproduction situation table of experimental animals in each group

表 2 Rncat仔鼠晶状体浑浊症状观察Table 2 The observation table of cataract symptom in congenital cataract mice

近亲交配的Rncat白内障小鼠,在随后的5代近交繁殖中,保留先天性白内障特质即仔鼠在初生就被检测出晶状体核早期浑浊症状,其中个别小鼠,出生时晶状体浑浊达到中等浑浊程度。通过改变其交配方式,在最佳避免近亲交配法交配4代后,小鼠晶状体核浑浊症状出现延迟现象,最佳避免近亲交配法繁殖的Rncat第5代小鼠,绝大部分仔鼠晶状体核浑浊延迟至20日龄左右出现,说明选择不同的交配方式对Rncat先天性白内障小鼠的晶状体核浑浊症状有很大影响。研究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Rncat小鼠交配方式,建立相应的动物模型,以满足白内障疾病临床各种不同表现的实验要求。

[1] 金怡萍, 燕顺生, 金玫蕾, 等. Rncat先天性白内障小鼠的品状体形态学研究[J]. 眼科新进展, 2004, 24(5):361-363.

[2] 周银平, 万筱荣, 刘志勇, 等. 近交系BALB/C小鼠繁殖与保种方法的建立和应用[J]. 江西科学, 1997, 15(3):180-183.

[3] 黄凌飞, 迟玮. 不溶性αB晶状体蛋白含量与年龄及晶状体核混浊度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0,1(3):241-243.

[4] 陈欣如, 燕顺生, 安冉, 等. 先天性白内障小鼠模型与正常小鼠不同发育阶段几种晶状体蛋白质初步比较研究[J].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2015, 30(1):26-27.

猜你喜欢
交配晶状体先天性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的CT 表现
不同交配方式对家蚕种性影响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二化螟的多次交配及其对雌蛾产卵量的影响
亚洲玉米螟交配率和交配次数与其日龄、性比和精巢大小的关系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黑龙江省发现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A2交配型
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矫正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疗效分析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