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育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价值

2018-03-22 12:06杨培禾
中国德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跨学科纲要素质

杨培禾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使我国课程结构打破了必修课中学科课程一统天下的局面,进一步完善了我国课程体系。历经十几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教育部于2017年9月正式颁布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明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即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更加凸显了其实践育人的核心价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导向。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实践中又可以不断丰富对现实生活的认识,这些认识经过分析综合,形成复杂的概念乃至系统的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认识世界的综合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育人方面具有学科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育人途径是跨学科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实践是认识的起点和源泉,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需要在实践中发展。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的全部意义。它不再拘泥于书本知识传授,而是通过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和情境,引导学生面对和解决各种实践问题,从中培养实践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实践经验来自于生活世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要面向学生的完整生活,必須是综合性的、跨学科的。它不再拘泥于某一种认识方式、某一个学科知识,而是立足实践,面向生活,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广阔的、真实的空间和平台。只有这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才能像《指导纲要》对总目标的表述那样,让“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渐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猜你喜欢
跨学科纲要素质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解读近日出版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多措并举,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学习,促学生创新发展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组织模式创新
一步一个脚印 迈向网络强国
刍议纲要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