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标本静置时间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2018-03-22 04:14王柏田钟绵玲钟绵荣别海文
中外医疗 2017年28期
关键词:检验结果

王柏田 钟绵玲 钟绵荣 别海文

[摘要]目的研究血标本静置时间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于日照市中医医院进行常规生化验的血标本100例,所有标本均在采样后的1、3、7、24h均采用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并且将采样后按照时间段划分为标准组(1h组)、3h组、7h组、24h组,对比不同时间段的血糖、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直接胆红素的各项指标,并且展开组间数据对比。结果根据该次研究结果显示,3h组与标准组对比方面,血糖指标方面差异最明显,3h组血糖值为(5.01±0.51)mmol/L,而标准组血糖值仅为(5.22±0.78mmol/L;7h组与标准组对比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碱性磷酸酶指标方面,7h组碱性磷酸酶为(21.11±13.88)U/L,而标准组碱性磷酸酶仅为(22.18±14.66)U/L;24h组与标准组对比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直接胆红素等方面,24h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直接胆红素分别为(29.33±7.86)、(68.42±25.06)、(12.58±5.88)U/L,而标准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直接胆红素分别为(25.24±7.17)、(62.81±23.63)、(12.25±5.78)U/L,以上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标本静置时间越长,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影响越大,因而,选择科学的静置时间也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血标本;常规生化;检验结果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7)10(a)-0015-03

一般而言,血标本早上五、六点在病房采集后,往往要到上午十点左右才能在临床实验室进行测定,这会导致标本静置时间过久,也直接影响到血标本生化检测精确性。此外,多数标本采集后不是马上送到检验科,往往是由专业部门负责运送。而标本到达检测部门的时间也相对延后,因而要保证生化检测的精确性,应当针对静置时间进行把控。就此,该次研究将针对2016年5月-2017年5月于该院进行常规生化验的血标本100例的静置时间展开积极治疗,且获得较大的进展,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于该院进行常规生化验的血标本100例,所有取样患者有涵盖门诊患者或住院患者、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也有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幼儿、出生一周内的新生儿等等,年龄范围为22~66岁,平均年龄为(35.21±12.16)岁,包含男性54例,女性46例,按照科室可以分为内科42例,外科36例,妇产科21例。

1.2研究方法

实验器材选择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与之对应的配套试剂、质控及校准品。叮嘱患者于前1d19:00后禁食、禁水,且在次日早晨7:00整进行采血。一次性抽取病人肘部静脉血6mL分3管.置于无抗凝剂清洁干燥试管内,第1管标注为上午8:00,第2管标明上午10:00、第三管标注为下午14:00,第3管标注为第3天上午7:00。总计4组直接送到檢验部分进行检测。检验部门则根据不同时间段收到标本进行分批次检测,检测必须按照试管标注的时间进行,检测部门将标本置于室温环境下15min,然后以用离心机3500/min转离心10min。对上述4组对应标本进行分离血清后测定血糖、尿素氮、肌配、钾、钠、氯、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室温24~26℃。

1.3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运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开展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并通过t检测;而计数资料以[n(%)]表示,则通过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3h组与标准组对比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血糖指标方面:7h组与标准组对比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碱性磷酸酶指标方面;24h组与标准组对比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直接胆红素等方面,以上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资料如下表1。

3讨论

生化全项是医院检验科的常见的血液检验化验项目,主要指标包括肝功、肾功和血液电解质,血糖和血脂等,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于人体多种系统的不同疾病均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但由于检验过程中受患者生理心理因素、仪器操作规范性、标本采集质量等影响,检验数据的正确性易出现一些偏差或误差。尤其是临床实际工作常因各种原因需长时间保存标本,其标本的存储条件,如温度、时间、周围环境暴露情况等,对于保障检验结果的正确性更为重要。该次研究中,病患血标本放置3h和7h后,检测结果分别比放置后1h出现明显下降,而学者徐杰锋等网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病患血标本放置3h的血糖指标为(5.O±1.1)mmol/L,而放置7h的碱性磷酸酶为(60.3±24.7)U/L;而1h组的血糖指标及碱性瞵酸酶分别为(5.7±1.1)mmol/L、(60.6±24.3)U/L,以上结果与该次研究结论相接近。而建议临床若无条件及时测定血糖时,可采取分离血清低温保存方法抑制烯醇化酶预防糖酵解;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属于检验肝脏功能的关键指标,主要体现出肝细胞破坏程度、肝细胞通透性变化或胆道系统阻塞等较灵敏的指标。该次采血标本放置3h和7h样本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含量相比正常放置1h的含量有明显的升高趋势,而且也会直接影响到细胞膜通透情况以及功能性的改变;最后是直接胆红素,放置3h的直接胆红素对比正常放置1h的小组有明显增加,而学者张金义等的调查结果差异性则较不明显,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血细胞降解,细胞膜通透性略有增加引发局部溶血或存在非肉眼可见的溶血干扰影响有关。血清中的ALT等多种酶活性可随时间延长降低相应的活性且对光照、温度等外界影响敏感,而该次研究的光照、温度等条件都与张金义等的调查结果的光照、温度等条件存在差异性,所以结果也存在一定的出入。除以上检测指标,该次研究尚且缺少对钾离子、氯离子与钠离子的指标检测,但根据研究显示,钾离子多数集中在细胞内部位置,钠多数集中在细胞外液位置,氯离子在细胞内外均有分布。钾、钠、氯主要由饮食摄入,几乎全部在小肠吸收。钾、钠、氯能维持体内水分及渗透压的平衡,调节体液酸碱平衡,影响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及弹性。但是随着采血的周期增加,细胞膜通透性增大,就会导致外离子异常转移。所以无论对于钾、钠等任意离子的检测结果都会随着静止周期延长而增加;相对来说,血液的二氧化碳含量降低则会导致血液由中性转为碱性,而氯离子则会从细胞内部直接移动至血浆外侧,导致血液中的氯离子浓度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因而,临床生活检时应当重视对钾、钠、氯等离子的变化进行评估,从而保证检测的精确性。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3h组与标准组对比方面,血糖指标方面差异最明显,3h组血糖值为(5.01±0.51)mmo]JL,而标准组血糖值仅为(5.22±0.78)mmol/L;7h组与标准组对比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碱性磷酸酶指标方面.7h组碱性磷酸酶为(21.11±13.88)U/L,而标准组碱性磷酸酶仅为(22.18±14.66)U/L;24h组与标准组对比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直接胆红素等方面,24h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直接胆红素分别为(2933±7.86)、(68.42±25.06)、(12.58±5.88)U/L,而标准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直接胆红素分别为(25.24±7.17)、(62.81±23.63)、(12.25±5.78)U/L,以上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影响生化检验的因素较多,机制较复杂,血标本采集后应根据临床检验需求尽早进行生化检测,合理设置保存条件及时间,如分批上机检验时先检验不稳定项目,并全面控制血标本放置时间,增强标本存储条件,严格把控标本质量与化验无菌流程等,从而降低检验结果偏差,避免出现假性结果,保障生化指标结果的准确性。

(收稿日期:2017-07-05)

猜你喜欢
检验结果
产前免疫检验项目的意义与检验结果研究
船舶检验中常见的船舶机械故障及处理措施
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探究
溶剂残留量检验结果影响的重要因素分析
谈提高食品质量检验结果的准确度
单手肩上投篮支架式教学与传统教学对比
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