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2018-03-22 10:39王敬李顺陈琦
考试周刊 2018年33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效益效率

王敬 李顺 陈琦

摘 要:经历课程改革以后,现在的课堂越来越注重教学的研究,教师越来越注重对自身教学方法的研究,也越来越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与兴趣,现在的课堂丰富多彩,较以前的传统式灌输式的课堂是大跨越的一步,但是却很少有教师研究自身的教学是否是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完成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效率和效益,所以很多课堂成了费力却低效率的课堂,这也是笔者所谈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有效教学;课堂;效率;效益

一、 有效教学的特征

(一) 以教学效果与效率的好坏来评判教学的优劣

教学的优劣不是靠教师的方法有多丰富,课堂的活动有多丰富,师生的互动有多频繁,也而是看最终的教学效果和效率这两方面来评判教学活动的优劣,如果教学行为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益和效果,那么这种教学就是好的教学;反之,则是不好的低劣的教学。

(二) 以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效果来评判教学的效果

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学习能力、技能的提高。所以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落实在学生的发展上面,从单一的教导行为来评判教学的效果是片面的,也是不科学的。

(三) 从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来评判教学效果

有效教学关注教学的整体效益,不是教学的某一方面。有效教学关注参与教学的包括教学目标,方法,手段,师生互动,环境等综合要素而不是某单一要素。有效教学是一个整体观念而不是一个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模式。

二、 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 教学行为方面

1. 确立可测量的教学目标

要测量教学的有效性,必须确立可操作、可测量的、可观察的教学目标。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用可测量的行为动词,明确教学目标所要达到的水平标准,确立目标达成所需要的条件以及区分教学活动与教学效果,以便在教学活动过后能清晰的评价教学的达成程度。比如,使用计算器,在10分钟内,以百分之百的正确率完成100道或以上的数学计算题。

2. 改进教学方法

(1) 革新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中,受技术理性(通过合法则的行为来控制环境)的支配,在教学中,学生是受控制的,主观能动性与主体差异没有得到尊重。现在教学理念逐渐转向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在学习的情境性,学习的主动建构性与社会互動性;强调在教学中创造有利于学生的建构知识的情景;强调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经验中生长新知识。

(2) 综合运用教学方法

现在的课堂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分为提示型教学方法,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与自主型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提示型教学方法有利于在短时间内学生系统地接受大量的知识,但不能照顾其差异性;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有利于发挥教学民主,调动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但必须建立在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之上;自主型教学方法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但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所以再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应该将三种教学方法形成一个连续的教学体系,以产生合力。

(3) 将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

当今教学改革的一个趋势就是促进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在具体教学情境中,应该发挥信息技术演示功能,促进学生的自我建构;发挥信息技术的交流功能,促进师生的课堂与课下交流;发挥信息技术的拓宽资源功能,综合课内课外资源,丰富课程内容;发挥信息技术的课程整合功能,提高信息素养。

(二) 学生学习与发展方面

1. 以学定教,以学论教,以学评教

在以前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课程计划的忠实执行者,学生在教学中是被控制的对象,但是,受解放理性(人们对解放以及权力所赋予的兴趣,指向人的自由与解放)的影响,现在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开发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和实施上都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需要,结合火热的社会经验,结合学科经验,以学定教,以学论教;结合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与知识掌握情况来评判教学的效果。

2. 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原则

教学最终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在具体教学中,时刻谨记自身的教学行为是否与学生的发展挂钩,是否能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教学既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又要不断创造最近发展区(学生现有的水平与经过教师伙同伴的帮助水平之间的距离),教学时刻走在发展的前面,考虑时代赋予学生的发展要求。

(三) 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方面

1. 进行适度教学评价

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评价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有利于诊断与修订教学,判定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以及评判教学效果,所以为了促进教学的效果与效益,必须进行教学评价,而教学评价不仅是对教学行为这一单因素的评价还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与学生,环境等综合因素的考察与价值判断。笔者认为,布鲁姆的三种教学评价方式是必不可少的。

(1) 进行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实施之前,对学生的知识准备情况,已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影响学习的因素所进行的评价,包括各种摸底考试,了解困难的测评,弄清学生学习的优缺点,这有利于有针对性的设计之后的教学活动,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2) 进行形成性评价

这是在教学活动处于实施与完善阶段时所进行的评价,包括在一节课和一个课题中,对学生的口头提问、课堂作业与评议以及书面测评等,形成性评价不强调学习成绩的评定。这有利于及时地得到教学信息的反馈,从而进一步及时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以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3) 进行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或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结果所进行的评价,这是一种正规的制度化的考查形式,有利于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全面评定,判定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情况。

2. 进行课后教导工作

课后教导工作是在整体把握教学实施的基础之上而进行的一种查漏补缺的教学补充形式,包括学生的思想工作与学生学习的辅导工作,包括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这有利于抓教学的两点论与重点论,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从而在整体前进的基础之上有重点地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3. 进行经常性的教学反思

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水平,需要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综合的评价与反思,提高自身对课程话语的理解,认真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的措施,通过对学生的对话以及调查来了解自身教学的优缺点,通过教师集体的评价与建议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总而言之,教学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与经常性的反思与改进。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出版社,2004.

[2]陈佑清.有效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

王敬,李顺,陈琦,重庆市,重庆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效益效率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跟踪导练(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