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少年的诚信缺失及重塑策略

2018-03-22 10:39肖良艳
考试周刊 2018年33期
关键词:缺失重塑诚信

摘 要:当代青少年群体诚信缺失现象已经为社会所关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需要整个社会反思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社会风气和我们的教育。文化、风气、制度、教育,每一种因素的缺失都会成为青少年诚信缺失的诱因。青少年的诚信的重塑,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包括社会舆论的正确导向、学校的教育和家庭的言传身教。

关键词:青少年;诚信;缺失;重塑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体系受到了严重冲击。人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繁荣的同时,发现我们一方面在大力弘扬中华文明和传统美德,一方面社会上越来越多与传统文化和道德准则相违背的人物及事件被曝光,国人素来引以为豪的传统文化对国人的影响力似乎有减弱。现实生活中,为了利益的追逐放弃诚信、有违公德的现象层出不穷,而这些公德及诚信缺失的案例通过宣传媒介得到高度传播,特别是青少年道德缺失现象更应引起社会的重视。少年强则中国强,现实需要我们寻找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源,以及探求如何正本清源,进行青少年诚信重塑。

一、 当代青少年诚信缺失的现状

人们对青少年诚信缺失开始关注,是因为在这一群体中有悖于传统文化和公民道德的行为和事件在我们身边频频出现。逃课、撒谎、偷盗、群殴、逃票、考试作弊等等行为和现象,都是缺乏诚信的真实反映。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来自于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的因素,都有可能造成其思想和行为的偏差。诚信是社会契约的前提,要营造一个良好、和谐、文明的社会和推进整个社会有秩序地运行,每个公民必须自觉地遵守公序良俗和道德规范,全社会公民的诚信才能促进社会的整体协调。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的诚信教育的诚信重塑需引起高度重视,并将其作为当前学校德育和思想教育的重点。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深入剖析青少年诚信缺失的原因,积极探索培养青少年诚信的有效途径。

二、 当代青少年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 来自社会环境影响的潜移默化

一是表现在信仰缺失。当代青少年生活在和平年代和科技高度发达的年代,网络、電视等公共传媒的信息快速传播,良莠不齐的信息会对青少年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近年出现的如,三鹿奶粉事件、地沟油、毒胶囊、学术造假等层出不穷的有违诚信的现象,都在毒害着青少年群体的思想。如果再加上社会的舆论正面导向缺乏力度,违法者没有受到严惩,青少年面对这些现象会失去道德的约束,逐渐开始对利益的追逐,诚信意识日趋淡化。

二是体现出思想混乱。这也反映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初期阶段,思想领域开始出现的思想复杂混乱的现象,个人主义、拜金思想得以推崇,影响并毒害着青少年的身心。

三是暴露出法制缺失。由于国家近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但制度的缺失和有待健全的法律体系,都会造成社会诚信体系的不健全,大环境如此,身处其中的青少年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二) 来自学校教育的弱化不当

学校是青少年群体接受正规教育的地方,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应是学校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近年来全社会对升学率、高分名校、金钱名利的追捧,都使得学校诚信教育缺失和弱化。而部分教师为了追求提高升学率、高奖金、竞赛排名等做出一些弄虚作假的行为,包括部分教师大肆收受学生家长的礼金、礼品等现象的出现,更是对青少年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所以,要做好青少年诚信缺失的重塑,首先要从教育工作者自身做起,身教重于言教,使诚信之风外化于自己的言行,进而引导青少年学生道德行为规范的养成,从生活点滴开始培养其诚信品质。

(三) 来自家庭教育的偏颇缺失

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的作用非常关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品质。但很多家长自身修养不足,或对孩子教育缺失,使自己的不良言行影响到了孩子诚信品格的养成。

三、 青少年诚信重塑的策略

处于身心成长阶段青少年,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全社会应该关注这一群体的教育,多方配合,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 以社会舆论引导正确方向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信息的快速传播,使每一位青少年不可能独立于社会之外而免受其影响。所以,全社会要重视宣传弘扬真善美,批判约束假恶丑,为青少年群体的道德品质的养成和诚信教育提供一个正确的方向引导。

(二) 以学校教育加强诚信培养

教师是学生接受教育及知识的直接传播者,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学校教育首先要重视教师的选培和教育,加强教师行为和思想教育,打造出业务精通、思想先进、有教育责任感的教师队伍,并以自身言行在日常教学、师生沟通方面随时关注学生思想变化和行为习惯,引导和教育学生诚信意识和习惯的养成;同时可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诚信主题教育活动,营造出人人重诚信的良好氛围,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学生世界观和诚信教育。

(三) 以家庭教育树立诚信榜样

青少年文明习惯、道德品质,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都深受家长言传身教的影响。家长首先要明了对孩子的爱,不只是满足其衣食住行、口腹之欲,还包括孩子日常行为习惯和诚实守信、道德品质的培养。要注意自身的言行,多和孩子保持良好沟通,在平等、交流、温馨的家庭环境中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总之,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和传承的文化精华和优良传统,也是全社会应遵从的基础道德规范。对于青少年来说,更是其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修养的基本素质要求,其诚信品质需要得到全社会普遍关注。同时,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和诚信意识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举全社会之力弘扬正气,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正面舆论导向和道德氛围,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徐辉,余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青少年诚信建设[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2010(2).

[2]李朝辉.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社会原因探析[J].教育前沿理论版,2010(2).

作者简介:

肖良艳,广东省惠州市,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缺失重塑诚信
重塑未来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李沧:再造与重塑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缺失研究——以社会监督为例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