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繁就简学习童话

2018-03-22 10:39沈乃平
考试周刊 2018年33期

摘 要:语文课应该上得简单、扎实、有效,且能凸显语用。对于童话题材的课文,这需要做到:教学目标要简明,教学内容要简约,教学指导要简要,教学方法要简便。

关键词:学习童话;删繁就简;习得语言

如今,体验感悟式课堂如火如荼,课堂上学生唇枪舌剑,充满生机和活力。但另一方面,我们静下心来审视某些课堂,发现在热闹的背后学生的言语收获似乎不多,有些课堂成了个别优等生和老师之间的原始口头对话。每一个教学过程为了追求精致,却显得非常繁琐,学生学得苦不堪言,语言习得却甚少。

崔峦老师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大道至简,返璞归真。我们要简简单单教语文——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要的教学指导,简便的教学方法,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根据崔峦老师给我们提出的这一教学理想,针对童话这一孩子喜闻乐见的题材,我们应该努力追求简单、扎实、有效的语文课堂。课堂上有的只是朗朗书声,潜心会文,静心书写,有的只是方法的引领和真诚的鼓励,有的只是努力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语言。我们老师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实践着。

一、 教学目标要简明——简明而不失方向

语文教学的起点,是该从学生的“学”出发,只有做到“眼中有生,胸中有本。”才能准确地确定教学的起点和终点。

如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大多数同学是耳熟能详的,故事情节并不陌生。经过课前调查,全班只有两个孩子没有接触过这篇课文。如果我们在课堂上按部就班,反反复复地讲故事内容、情节,只会让孩子们觉得枯燥乏味。所以我们在确定本课教学目标时,考虑到了这一学情,突破零起点,提出了初读时,要求“一字不差地读正确”;细读时,通过体验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有感情地读”;最后,在积累好词佳句的基础上尝试着讲一讲故事。教学目标简单且明确,直指语言的运用。

我们的教学目标集中了,简明了,课堂上自然就没有了繁琐的内容分析,没有了杂乱的教学环节,没有了机械的师生问答,没有了教师强势的牵学而教,有的是教师巧妙的引导点拨,有的是学生对文本独特情感体验,有的是朗朗的读书声,有的是学生充分的语文实践。

二、 教学内容要简约——简约而不失实在

阅读教学最忌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般地“眉毛胡子一把抓”。“任你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这就需要我们深入研读教材和教学内容,发现那些学生真正需要的、有用的东西,以充分发挥教材的价值。

如教学《称赞》时,我选择教学了如何添加提示读好对话,选择语言的学习和运用,重点落实到课文中第一次对话:

小刺猬走到小獾身边,拿起板凳仔细地看了看。他对小獾说:“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真的吗?”小獾高兴极了。

先把第三自然段读正确、流利,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小刺猬是怎么夸奖小獾的,会有什么表情和动作,填一填,“他( )地对小獾说:‘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根据所填内容,个性朗读,读好第一次对话。根据同样的方法,加提示语的方法,读好第二次对话。而借助图片讲一讲这个故事,还有剩下来的四个生字的书写,词语的积累,则放到第二课时中。

每一节课,就应选择少而精要的一部分内容,集中“火力”攻克,另一部分内容应暂时放置一旁,等待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学习,真正给学生留下点东西。

三、 教学指导要简要——简要而不失到位

我们倡导“简简单单教语文”的教学指导,还应努力追求指导得精当,指导得明白,指导得科学,使指导的内容具有提示性、启发性、示范性。讲故事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童话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然而,在我们的课堂上很少“露脸”。

因此,我在教学《小猴子下山》一课时,在公开课上,对学生进行讲故事的指导和训练。首先,让学生潜入文中,找到小猴子来到哪里,看见什么,怎么做,读好故事。接着借助关键词进行讲故事练习。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我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分了三个星级进行评价。这样一步一步地指导孩子们讲故事,看似简要,却是给了孩子实实在在习得语言的契机。

四、 教学方法要简便——简便而不失实效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努力追寻最简便、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听说读写贯穿在阅读教学的始终,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从而发展语言、陶冶情感,以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 读——体会童话语言美

每次,课堂结束前的5分钟,教师以生动活泼、饱含情感、富有儿童色彩的语言为儿童读童话;有时,也会请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读童话故事。孩子们总会听得饶有兴趣。慢慢地,孩子们都喜欢上了阅读童话,并且在阅读中获得乐趣。

(二) 演——感受童话形象美

一篇童话,就是一个童话剧,表演童话,符合小学生好动的特点。孩子们天生就是表演家,总是乐此不疲。如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狐狸分奶酪》,为了演好童话剧,学生就会认真地去读课文,积极地研究课文,并且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为了表演得更加精彩,孩子们还主动做好头饰,课外一遍又一遍地排练着。学生在正式表演的时候,不知不觉中走进了童话世界,融入了童话之中,体验到了童话形象之美。

(三) 編——初识童话写作美

很多童话故事,在结尾处留有空白,给学生创设了想象的空间。学生就此补一补结尾,做一做小作家,过一过作家瘾。如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雪孩子》结尾处,泡泡里写道:“看着雪孩子变成了白云,小白兔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请孩子们好好想一想,把故事往下编。一个个小朋友,俨然是小小作家了。

“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语文教学追寻的简简单单,其实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返璞归真。在简简单单的童话故事学习中,学生习得语言。这种“简单”是对语文学习本质的一种回归,是学生自身主动学习语言、学习语文的一种彰显。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吴忠豪主编.从“教课文”到“教语文”[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3.

作者简介:

沈乃平,浙江省宁波市,浙江省慈溪阳光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