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调查与思考

2018-03-22 10:39云思宇
考试周刊 2018年33期
关键词:兴趣有效性数学

摘 要:数学作为一门具有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具有很明显的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样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他们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学习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关键词:数学;兴趣;有效性

随着教学模式改革不断推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教学的有效性指的就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各种教学辅助方式,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达到与其设计效果。利用好课堂教学时间,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与逻辑能力,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掌握数学解题技巧和基本的解题方法。

一、 提高教师教学素养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关键作用,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掌握数学知识,具有引导作用。数学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清晰的思维逻辑能力,才能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提升任课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教学能力,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学辅助設备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学工具使得教学课堂的教学方式也越来越丰富。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教学活动中单一的教学模式就不再适应当今的教学活动。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当时刻关注教育领域发展动态,不断更新教学意识,更新教学知识,提高自我素养,掌握丰富的综合知识,拓展知识领域。

二、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采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在导入课堂教学环节,可以设置能引发学生兴趣的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任意找出几个数字,在老师的引导下,将这几个数字经过一系列加减乘除,得到一个固定的数字,同学们在感受数学神奇和趣味性的同时,教师也能够顺理成章的将教学课堂引入到课本内容教学中来。在学习三角边长之间的关系时,可以提出与三角形相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提出“任意三根木根都可以组成三角形”,学生的回答会不尽相同,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答案的正确性,当学生发现并非任意三根木棒都能拼接成三角形,当把其中一根裁剪后可以和其他两根木棍拼接成三角形,就会启发学生满足什么样条件的三根木根才能够构成三角形,得出相关结论。这样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可以使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到学习现状,同时能够使学生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来,体验探索科学的乐趣。

三、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新课学习中,应当促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教学活动从以教师为主变为学生为主体部分,根据学生的自身掌握知识,和学习能力,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新课的学习,例如,学习新课时,可以引导学生寻找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各个知识点的要求掌握程度,和新课相关的知识点都有哪些等等与新课学习相关的问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也可以进行个人形式进行预习。通过多种形式,给学生学习更多的自主性,来使水平不同的学生能够都有所收获。也可采取多媒体教学方式,展示与教学相关的多媒体素材,引入新课教学中。学生在自主学习或者小组讨论中不仅能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日常的学习过程,能够自主培养学习能力,养成自身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新知识的学习,能够学会掌握新知识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性。

四、 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到探究数学的过程,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缜密逻辑性,通过课堂学习过程,也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会利用数学来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数学工具带给生活实际的便利。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引导学生了解毕达哥拉斯定理的方法,来通过中西对比了解知识相关的背景,来深化学生对于勾股定理的理解,加深对于定理的印象。学习圆的知识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科学家对于圆周率的探究过程,来使学生通过历史故事,来了解数学背后的历史渊源,促进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想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就需要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的设计与研究,运用情景化教学方式,生动形象而直观的展现相关的知识内容。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欲,从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差距来制定不同的教学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应当照顾到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达到教学有效性的目的,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成继红.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调查与思考[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5(5):97-99.

[2]刘军.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27):160-161.

[3]陈夏英,洪秀满.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交流”有效性的调查与思考[J].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07(5):35-37.

作者简介:

云思宇,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内蒙古乌海市第十八中学。

猜你喜欢
兴趣有效性数学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