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数学渗透“思维导图”的策略方法

2018-03-22 10:39张传娣
考试周刊 2018年33期
关键词:策略方法初中教育思维导图

摘 要: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初中教育的教育理念已经发生了一定的转变。作为我国初中教育的主要科目之一,数学教育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课堂教学作为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载体,其具体进行方式与我国初中数学教育的效果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辅助工具,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本文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思维导图”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为相关教育者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初中教育;数学教学;思维导图;策略方法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培养模式当中,教师倾向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而随着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育愈发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适应我国教育发展的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将眼光投向了更为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思维导图因其良好的延展性和实用性逐渐成为了当下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常用工具。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当中,教师往往不能将思维导图与课堂实际进行无缝地连接。为提升其实际教学作用,教师务必从“思维导图”的渗透手段入手,以实现思维导图与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无缝对接”。

一、 思维导图的相关概念与特点

思维导图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其形象地模拟了人体大脑的思维结构并利用人体大脑左右区域工作特性的差异以达到辅助记忆的目的。思维导图的结构一般呈网状发散,与人体大脑中的神经元极其类似。在實际应用过程当中,思维导图可以模拟人体大脑神经元的发散状图形,再借助记忆、阅读和思维等方式来达到深化学习效果的目的。与传统的辅助记忆工具相比,思维导图更能平衡逻辑思维与抽象概念之间的关系。此外,形式灵活多样的思维导图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其学习效率。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显著特点,思维导图逐渐成为了当下教育界常用的一种辅助教学工具。

在绘制思维导图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将思维导图划分几个阶梯,以递进的方式进行具体绘制。在现阶段,思维导图的绘制方式主要有手绘和软件绘制这两种方式。在普通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采用手绘的思维导图。相较于软件绘制的思维导图,手绘的思维导图更具多样性,且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即时便捷的修改添加。

二、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思维导图”的可行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推进,我国初中数学教育逐渐意识到了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为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并将核心素养培养观融入初中数学教学。初中数学教师应针对现有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优化改善。思维导图的引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将“思维导图”完全渗透至初中数学教育当中,初中数学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利用“思维导图”辅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工作

学生课前预习工作的质量对于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具有十分明显的影响。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具有逻辑思维缜密、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特点。当学生的课前预习工作不到位时,在实际的课堂学习过程当中则会具有较大的学习压力。一般而言,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当中,学生的预习参考书一般是课本。而课本的内容相对散乱,仅凭学生的自主预习很难汲取其中的精要。为全面提升学生的课前预习质量并将“思维导图”渗透至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思维导图辅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全等”的相关知识时,教师便可将“三角形全等的定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三角形全等的实际应用”等重点知识绘制成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对课本内容产生笼统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学习。

2. 利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初中数学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几何、代数、函数和统计等几大部分,其中代数和几何更是占据了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绝大部分。而几何与代数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定理等往往较为抽象。为帮助学生梳理相关数学知识并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师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与课时。其中的难点就在于学生不能将分散的数学知识串接起来。为提升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教师可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总结,从而帮助优化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函数”的相关内容时,学生对于其中点、最值、零点等概念存在一定的疑惑。针对这种现象,初中数学教师便可将“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一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等相关内容整合成一张思维导图并将这三者的相关性质进行类比,以帮助学生理解难点内容,从而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3. 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进行课后复习

古人云“温故而知新”,有效的课后复习可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整合。然而,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自学能力十分有限。当学生进行完全自主的课后复习时,容易出现一定的遗漏。而呈网状发散的思维导图则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当学生参考思维导图进行课后复习时可进行全面的自我检测,再针对自身较为薄弱的环节进行重点复习。例如,在初三阶段进行几何知识复习时,教师可将“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这几大块的几何知识整合成一张完整的思维导图。当学生进行课后复习时,便可根据思维导图给出的知识点进行全面的自我检测,以防止遗漏的现象出现。由此以来,思维导图便贯穿了课前、课中、课后这三个教学阶段,并为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大量的便利条件。

三、 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辅助工具的使用方式对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具有十分显著的影响。从上文的分析中不难看出,思维导图的引入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都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实际的使用过程当中务必将思维导图与教学实际相融合,以保证其教学作用。

参考文献:

[1]卡卓.浅析初中数学渗透“思维导图”的策略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2):66.

[2]丁海林.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初中数学教学[J].好家长,2017(07):90.

[3]杨金生,周玉霞.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浅析[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7(02):75-76.

作者简介:

张传娣,江苏省昆山市,江苏省昆山市陆家中学。

猜你喜欢
策略方法初中教育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