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武术课程资源优化小学体育活动

2018-03-22 10:39陆钢
考试周刊 2018年33期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体育课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开始凸显出来。然而在传统体育教学中,课程内容单一的问题一直饱受诟病,学生参与程度不高,教学的效果自然也就得不到保障。武术课程的开发不仅以其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促进了我国武术文化的传承。在文章中,笔者首先说明了开发武术课程的意义,然后论述了如何通过开发武术课程资源来优化小学体育教学。

关键词:武术课程资源;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一、 引言

武术自古以来就是国民强身健体的传统项目,太极拳等武术项目更是享誉海内外。但是目前的小学体育中,师资力量薄弱、经费缺失、硬件设施不足的问题十分常见。这样一来不仅从客观上限制了小学体育教学的开展,而且学生主观上也缺乏对体育的兴趣。因此开发武术课程资源来促进小学体育教学的优化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二、 开发武术课程的意义

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小学体育在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武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和知识经济的影响,小学阶段的教学重心往往更偏向于文化课的教授,体育课往往是学习之余的放松,根本没能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通过武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有趣的武术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小学体育的教学目标。其次,武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也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在传统的体育课堂上,体育教师通常只是简单地示范技术动作,然后让学生自由活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的内容显得单调,教学方法也乏善可陈,体育课堂流于形式逐渐成为学生“娱乐”的副课。武术课程的教学中,学生需要跟着老师一起进行训练,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反馈有利于教师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最后,武术课程的教学丰富了体育教学的内容,帮助学生形成体育运动的习惯和体育精神。武术本身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 武术课程促进小学体育教学的路径分析

(一) 丰富小学体育教学内容

教育部曾先后多次颁布文件,明确提出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必须包含武术课程,并进一步增加。在以往的课堂上,教学通常依靠田径项目或者球类运动才得以开展。这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学的内容,久而久之课堂失去了新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大打折扣。而部分学校虽然依据相关精神设置了武术课程,但是形式上却不外乎少年拳、五步拳、基本功等项目,同样没能发挥武术课程招式繁多的优势。笔者建议,小学体育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实际,不断的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比如将一些不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武术项目进行适当的调整,将技术动作进行简化,保留项目中的精髓给学生们带来优质的武术课程。同时,考虑到不同年龄学生的体质差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进行层次化的教学。对于一、二年级的同学来说,他们的身体素质还比较差,因此在无数课程的设置上就应该选用简单轻松的项目。而对于高年级的同学而言,他们已经打下了一定的体力基础,就应该强调技术动作的规范性,以最大化教学效果。

(二) 降低对体育器材的依赖

传统的体育活动通常都过分依赖于硬件设施,因此体育课这部分学习就难以有效的开展。比如足球运动不仅需要配备足球,更需要足球运动的场地,然而足球场的建设在我国并不完善。而且即便学校有小型的足球场,学生们在足球对抗中也占用了太多的操场资源,给其他学生的体育活动造成了阻碍。而且当雨雪天气出现的时候,这些运动就更是难以开展,这都是以往体育教学中过分依赖体育器材所带来的后果。开发武术课程资源能够缓解这一现状,武术的联系只需要一块能施展开的训练场地,这样一来不仅节约了教学资源还不会干扰到其他同学的體育活动。而在一些不宜进行室外教学的天气,也不至于耽误教学进度,武术课程在室内场馆也能轻松的组织。通过武术课程资源的开发,降低体育教学对硬件设施的依赖,让体育活动更广泛地得到开展。

(三) 创新教学方法

在以往的小学体育教学上“课堂”与“课余”的界限太过鲜明,不利于学生自发的进行体育锻炼。体育课与文化课相比课时本身就比较少,若是不积极地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体育活动,那么武术课程的教学效果也就难以体现。随着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也可以创新武术课程的教学方法。比如将课堂教学内容录制成流媒体视频,并且上传到学生的网络学习平台,当学生产生学习需求时就能够自行下载。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仅有效地利用了学生碎片化的时间,而且通过视频的慢放与快进可以更仔细地观察武术动作的细节。此外,体育教师还应该建立起系统的武术课程评价体系来激励学生的课堂学习。在小学体育中,虽然体育课程是必学的课程,但是学生的学习情况却并不涉及期末的考核,在这样的评价机制下学生很难产生学习动力。小学生正是好胜心、荣誉感较强的时期,恰到好处的激励机制能够促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武术课程的学习中。比如为了保障武术课程的学生出勤率,可以将日常出勤进行严格的考核,并且将考核结果量化为分数在期末成绩中占一定的权重。其次,考核不应该只重视结果,更应该关注学生参与过程的表现与学习效果。这就要求老师建立起动态的跟踪性评价机制,从整个学期的过程来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网络平台的使用与评价机制的建立,使教师的教学方法更加科学合理,教学效果也得到了保障。

四、 结语

综上所述,武术课程资源的开发需要教师立足于学生体育学习的需求,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目标,不断地磨炼学生的意志,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从而提高小学体育的教学效果,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菲,武兴东.探究小学体育教学如何开发利用武术课程资源[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5(06).

[2]唐波.试论武术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积极开展的特殊健身、教育价值[J].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2):35-39.

[3]徐立阳.武术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01):111-112.

作者简介:

陆钢,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