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中厂”的现代学徒制教学组织管理研究

2018-03-22 11:43孙丽丽
中文信息 2018年1期
关键词:校中厂教学组织工学结合

摘 要:“引厂入校”是目前高职院校为破解“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难题,而采用的一种策略;在此策略下,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校中厂”也成为近年来出现在高职院校内的一种现象或事物。本文将就高职院校与“校中厂”实施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在校企合作下以工学结合为标志性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数控技术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为个案研究,从专业建设的角度,分析教学组织方面相关有益做法,与当前正在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院校进行交流学习。

关键词: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现代学徒制 校中厂 教学组织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1-0-01

一、“校中厂”实施背景

伴随着2014年《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的发布,“学徒制”或“现代学徒制”跃升为我国学术界讨论的焦点。2015年我国政府公布《中国制造2025》规划,并将“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示范,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作为一项重要支撑与保障措施。这标志着现代学徒制已上升为我国国家意志背后的高质量技术工人培养政策。实践经验表明,选取合适的企业作为双育人主体之一,是推行与落实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关键,而决定联合育人成败的关键在于企业的态度、以及校企达成的相关约束制度或标准。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校中厂”成为高职院校内破解“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难题的一种方式。天津恒普利精密机械制造厂作为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基地,在人才培养全过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基于“校中厂”的现代学徒制教学组织机制助推制造工匠后备人才培育

1.“老师+师傅”双导师制是培养高质量技能人才的重要保障

数控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根据“校中厂”实际岗位技能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商定,企业师傅和学院教师联合实施。学生在实习实训时采用“双导师”制,即1个专任教师,1个企业师傅。专项实训由专任教师讲授专业基础理论,师傅指导学生训练;定岗实训和轮岗实训专任教师担任班主任,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师傅带徒弟实训,负责考核与实训鉴定。实习期间,1个师傅带3个学生,签订学徒培养协议书,全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及技能。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学徒与师傅的选拔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学徒的选拔由学校和企业以自主招生形式,学生自主报名,通过参加笔试和面试,最终选拔出对基于“校中厂”的学徒制培养模式极感兴趣、具备专项特长的数控技术专业优秀学生组成独立的学徒制班。师傅的选拔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双导师的选拔标准,如学校导师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必须是具备基本的行业职业能力和双师素质的骨干教师;企业导师(师傅)主要是培养学生职业岗位技能,必须是具有丰富的职业岗位工作经验并具备良好的班组管理能力的高级技师。严格的师徒优选制度从根本上证明现代学徒制模式的人才培养标准更高,符合精益求精的工匠培养精神的要求,为优秀的大国工匠后备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

2.“校中厂”生产车间变教室,学生与生产岗位零距离对接

现代学徒制班的职业基础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拓展能力、职业综合能力课程均在“校中厂”生产车间完成,对于每门课程不同的特点,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环境形式组织教学,例如:职业素质能力模块课程采取整班教学、分组交流的形式,职业基础能力模块课程采用现场体验和学习岛等形式,顶岗实习、项目协作等组织形式则适用于职业技能模块课程的学习。教学组织打破学校、教师本位,不再固守传统的学期学年为教学周期,根据“校中厂”的生产项目及生产周期安排教学,使教学与与企业生产同步,这样安排的优点是为学徒生提供了尽量多的企业真实实践案例及实践机会,使学徒生能够尽快熟悉岗位工作、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和节奏,更为学生完整掌握产品生产工艺及过程提供了有力条件,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知识和技能的储备。学生的培养全过程在企业学习,通过岗位见习、专岗训练、定岗实训及顶岗实习环节的培养,师傅根据学徒生的特长、个性以及个人对未来的发展定位,将学徒生分成若干项目小组,充实到“校中厂”的各个生产部门或岗位,在岗位师傅的精心指导下,各项目组有积极参与企业生产项目,每个学徒生在项目实战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在擅长的領域获得迅速成长,从而达到培育具有突出专长的高素质高技能后备人才的目的。

3.“校企对接、工学交替”教学安排形式贯穿人才培养过程

目前,学院与天津恒普利精密机械制造厂就“校企对接、工学交替”教学安排形式实施如下:第一学期以“企业体验”为主,即先安排1周时间让新生到“校中厂”的各个岗位见习,由企业师傅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5人,然后安排岗位师傅各带领学生到各自的生产车间轮流参观,讲授各工作岗位的任务与职责,使学生快速认知自己所学专业的工作内容,熟悉企业环境及企业文化,加强对其所学专业及其对今后从事的岗位的了解;第二学期至第四学期是将学生从新手培养成长为技术能手,开始“专项技能实训”,先培养学生的使用普通机床加工制造零部件的能力,包括钳工、普通车床、钻床、铣床等专项技能,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制定加工工艺、独立完成零部件加工制造的能力;再培养其使用数控机床加工制造精密产品的能力,学生能够在生产岗位上独立完成精密机械产品的加工工艺、装配工艺,独立完成产品装配、质量检测的能力;接着发展学生的机床保养维修能力,即熟练掌握机床一般故障的检测及维修,使用各种检测仪器,独立完成产品机床保养与维修的能力;最后培养学生产品分析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分析产品工作原理与组成结构,熟练操作常用设计软件独立完成产品的分析设计。第五学期安排学生到各工作岗位“轮岗实训”,让学生全面体验综合工作任务;第六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半年的“顶岗实习”。

数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均采用项目化教学,将教学和“校中厂”产品生产过程紧密结合,以真实产品为教学载体,在一体化教室和生产车间组织教学,实现教、学、练、做一体化,学生在企业生产环境中不断学习知识、提高操作技能、解决实际工作问题,提高职业能力素养。

4.创新人才培养考核评价模式

学徒职业能力发展程度是衡量育人质量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除了在每门职业技能课程中依据行业标准观察、评价和反馈学生的行为表现和学习结果外,“校中厂”还设立中期与出师考试,评定学徒的综合职业能力。中期考试安排在第四学期,要求学徒考前取得数控车床操作或加工中心操作职业资格中级证书,考核内容包括测量并绘制零件结构图、编制工艺卡、编写加工程序,并操作机床完成零件的加工;出师考试在第六学期举行,考前需取得相应高级工证书,考试范围涉及“复杂零件的多轴加工、机床调试与故障排除”。两次考试均包括笔试与实操两部分,分别占30%和70%,在题型设立上分别采用任务导向的分析题与设计题、实际操作。中期或出师考试成绩优异的学徒可提前与公司签订就业意向书,享受员工工资待遇。

师傅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师傅的考核不只是技艺传授考核,还对学徒的日常管理,学徒培养质量及师傅自身业务提升等都列入了考核内容。考核主体包括学院、企业和学徒三方;考核方式有现场观察、查验资料和网络评价;其中学徒培养质量的考核包含学徒制试点班教学任务落实、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学徒技能大赛获奖情况、学徒通过企业验收情况等;对导师能力提升的考核包含主持和参与合作企业技术开发、产品设计、技术产品标准制定、生产工艺设计与改进、解决技术问题等情况,与合作企业合作开发专利、项目、课题情况,承担合作企业技术服务情况及发表科研论文情况等,考核结果直接与师傅资格和师傅的经济利益挂钩,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带徒资格,并扣除绩效工资。通过考核制度的有效实施,激励师傅注重自我提升,引导师傅潜心培育学徒,使学徒向着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快速成长。

实践证明基于“校中厂”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以真实的企业项目为载体教学,学生学、练与生产融为一体,实现与企业生产岗位零距离对接;企业师傅参与专业技能课程教学,指导学生实训实习,以企业员工的标准严格考核学生,跟进学生培养全过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素质与职业技能培养,有效的推进了数控技能人才培养的进程;学校与企业联动,为企业培养符合机械行业相关岗位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大大推动了大国工匠后备人才的培养进程,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辛宇.工学结合模式下中职教学管理问题与对策[J/OL]. 中國培训,:1-2(2017-07-12).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2905.G4.20170712.2131.110.html. DOI:10.14149/j.cnki.ct.20170712.055.

[2]李涛.基于“现代学徒制+行业联盟”的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教学组织探索[J]. 会计师,2017,(06):59-61.

[3]王金兰,薛胜男. 现代学徒制与工匠精神的共融发展——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7,7(04):7-11.

[4]李志海. 如何构建校企“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8):111-112.

作者简介:孙丽丽(1976-),女,山东青岛人,讲师,本科,研究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猜你喜欢
校中厂教学组织工学结合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实践研究
谈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技巧
基于校中厂模式的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实践研究
如何提高女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电类专业“校中厂、厂中校”实训基地模式的探索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唱响教学三部曲,打造高效课堂
“校中厂”“厂中校”模式下课程教学实施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