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职院校建设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路径研究

2018-03-22 11:43王旭峰
中文信息 2018年1期
关键词:校企技能院校

摘 要: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尤其是地方高职院校必须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必须契合区域经济的发展,形成立足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办学。本文对地方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過程中的定位做了探讨,对深入进行校企合作的路径做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地方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1-0-02

前言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发展速度减缓,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种经济新常态对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产教融合、特色办学”的基本原则,发挥政府保基本、促公平作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强调高职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所以高职院校的。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需要进一步创新发展。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发展。目前由于高职院校自身的实力、办学定位、急于求成的心态以及企业的人才战略意识、合作基础、预期效益等问题的认识不一,加之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基础较差,素质不高,同时国家对校企合作缺乏可操作性强的具体政策,导致校企合作往往停留在顶岗实习等解决就业的低层次,校企之间实现共同育人、技术服务等深度融合还较难达到。本文就地方高职院校进行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和开展校企合作的路径进行探讨。

一、地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前提是立足于区域经济

地方高职院校的发展必须立足于区域经济,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前提,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立足点。首先,区域经济为地方高职院校提供了财政支持和经费保障,作为回报,地方高职院校就必须为“衣食父母”进行服务,提供企业所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只有这样,地方政府才会从学校的办学经费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学校办学,如果学校培养的毕业生都不在本区域就业,不能为地方经济做出贡献,政府财政也不会继续大力支持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其次,校企合作的本地化、区域化更有利于校企合作的深入进行。校企合作不仅仅是提供就业岗位,而是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学校支持企业生产经营,为企业提供服务,立足于区域经济进行校企合作对于开展校企交流、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如人脉资源、区域产业的共同目标以及便利的交通条件等等,使得企业实践、校企人员互兼互聘、科研课题开展得以顺利实施;最后,立足区域经济进行校企合作,有助于学校形成“地方特色”和“专业特色”[1],因为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不平衡,各个地区都有不同的区位优势和发展特点,契合地方经济的“一区一品牌、一点一特色”的理念,有助于地方高职院校建成特色品牌专业和地方特色院校,例如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抓住区域内德企集中的区域特点,引进德国巴符州职业学校先进的“双元”教学理念,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试点,形成了具有德国特色的“胡格教学模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目前很多地方高职院校与本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相脱离,背离了区域经济特色和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好高骛远,一味追求学校规模、迎合学生及家长的专业需求,而不考虑与区域经济相对接,无法形成“地方特色”和“专业特色”[2],导致学校设置的专业千篇一律,具有很强的替代性,导致学校发展随波逐流,无法形成有效的发展规划,师资队伍建设、实训条件建设时刻在变,甚至导致出现生存危机,学校的整体竞争力大大减弱。

总之,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决定着地方高职院校的发展方向,地方高职院校的发展也直接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共生的关系[3]。因此,地方高职院校如果想在校企合作上有所突破,深入开展,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就必须以区域经济为立足点,调研研究区域内的经济需要,调整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共呼吸、共振动。

二、地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根本是培养高技能人才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人才,高职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这是地方高职院校发展的根本目的,地方高职院校进行校企合作也必须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为根本出发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不同于企业普通的员工,是专门型培养的人才教,隶属于高智能型、研发型的技术人才,这类人才不仅掌握所从事的技术岗位内的高新技术,精通所从事的岗位技术业务,也有相应的专业理论,其专业理论水平应该适应高新技术学习的需要,能为新技术开发和创新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在技术层面上,而且还具有根据生产技术革新的需要,能进行一定的研究开发能力[4]。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逐步加快,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迫在眉睫。

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校企合作,《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职业教育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但是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校企合作不能进一步深入,在校企合作中往往表现出学校“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毕业生抱怨工资待遇低,企业不重视,导致流动性较大。究其原因,一是由于高职学校培养的毕业生的技能不够强,达不到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的标准,与企业的期望不符,不能胜任高新技术、开发创新的工作岗位,与企业在社会招聘的员工差别不大,缺乏专业技能,导致薪资水平低,企业渴求度降低;二是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费用及预期收益不确定,学生工作的稳定性低,流动性高,培养成本高,离职违约成本低;三是高职学校的服务能力尤其是科技服务能力不够,专业教师往往从学校到学校,与企业的要求差距较大;四是学校与企业往往都存在急功近利的心态,缺乏长远意识;四是缺乏可操作性的国家政策。所有这些都制约了校企合作的进一步进行。

在地方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中,企业需要的是人才,尤其是具有高技能的人才,技术服务和稳定良好的培训场所以及专业理论支撑,学校需要的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企业实践资源、资金支持、技术课题、高质量的就业及良好的社会声誉等。所以,要进行有效的校企合作,使校企双方達到共赢,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是校企合作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三、地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路径

地方高职院校要达到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必须瞄准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培养靠的上、留得住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使之更好地为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以体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区域性和服务地方的针对性。校企合作的主要路径如下:

1.契合地方经济发展,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部门在推动高职教育发展的作用举足轻重,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李克强总理要求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作用,既要加大政府支持,又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更多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多元化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采取各种措施,关心和帮助职业教育工作者,推动社会各方形成合力,让现代职业教育助推经济社会取得更大更好发展。所以,地方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高职教育,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出台相关优惠及激励政策,要求或引导企业参与地方高职院校建设。在重视和支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利用行政手段或资金手段引导地方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重点支持与本地区经济发展高度契合的专业建设。例如德州作为“中国粮油食品城”,为了发展德州区域粮油食品经济,德州市粮食局高度重视德州职业技术学院粮油食品专业建设,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优势,2015年引导学校加入德州市主食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016年积极与山东省粮食局沟通,使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成功成为山东省粮食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牵头学校与德州市粮食协会达成合作,使之成为学校粮油食品专业与德州区域粮油食品经济的合作平台,强化了学校粮油食品专业与区域粮油食品经济的合作与交流。

2.立足区域产业经济,推进产学融合

地方高职院校要密切关注区域经济发展,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依据区域经济发展和转型的需要,结合学院自身的优势和特色,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深入区域经济产业一线,对区域或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进行深入的调研,掌握区域或行业的经济改革、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趋势等的第一手资料,了解区域产业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意见、要求和期望,掌握区域产业经济的高技术岗位能力需求、理论需求以及创新能力需求。在清晰地掌握区域经济发展脉络的基础上,研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动规律和发展趋势,调整专业设置、重构课程体系、素质与能力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优化实训设备条件、开发学生技能训练项目、提升专业师资队伍素质。在改革的过程中发挥企业和用人部门的作用,邀请企业一线技术骨干、技术专家、行业领军人物参与到专业建设中,虚心向企业专家学习。

3.切实瞄准高新技术岗位,突出高职人才培养定位

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是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入的契合点之一,高职院校如果能够提供企业所急需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为企业解决人才问题,校企合作的进行势必会更加容易,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会大大提升。所以地方高职院校要坚持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深入企业进行岗位调研,挖掘企业急切需求、技术含量高、薪资待遇高的岗位重点建设。不急躁、不迁就,认真凝练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强化教学模式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区域优势企业开展合作,切实做好“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等的各项工作,打造精品项目,培育精品人才。例如德州职业技术学院粮食工程技术专业2015年与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中裕食品班”,推行“假期准员工”实践模式,学生在假期分段进行不同层次的学习和技能训练;2017年与益海嘉里(德州)粮油工业有限公司成立“益海嘉里班”,在大一新生中进行选拔,组成30人的订单培养班,企业与学校共同培养,企业定期到学校与订单班学生进行交流,进行岗位技术培训,学生定期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并进行技能考核,学校按照与企业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等,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工作,学生较高的技能和企业良好的工作岗位和薪资待遇,满足了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和学生对职业发展和薪资的要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强化专业教师企业实践锻炼工作,促进校企合作深入

高职院校与区域产业经济的合作,其根本是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交流合作,最终的落脚点还是要落实到校企双方人的交流合作上。校企双方人员沟通、交流越多,就对建立良好的情感机制越有效,而良好的情感机制往往是顺利进行校企合作的内在驱动力,能够维系和促成校企合作项目的顺利开展。因此,地方高职院校要切实做好专业教师到企业的实践工作,制定相关措施推动企业实践的进行,重视情感投资,切实推进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校企双方情感机制,增强凝聚力。当然,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企业实践工作不能得到切实执行,往往流于形式,不能切实的执行国家对高职专业教师进企业实践锻炼的相关政策,致使专业教师的技能能力不能得到提升,校企合作也陷入困境。其原因一是专业教师实践能力不强,到企业后不能为企业解决问题;二是学校师资短缺,不能以脱产的形式进入企业进行实践;三是学校对专业教师进行企业实践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措施,使专业教师心存顾虑;四是企业由于技术保密等原因不愿意接收专业教师。在推进专业教师企业实践的过程中,高职院校首先要高度重视,重视教师企业实践工作对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其次是充分利用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等的影响力推进企业实践工作开展,再次是制定切实可行的细则和保障措施,消除教师的顾虑,最后,企业实践工作不能急于求成,要制定总体实践计划,逐步推进。总之,专业教师企业实践锻炼是高职院校推进校企合作的重要路径,通过校企双方的沟通交流,势必会增进校企合作的深入进行,促进校企融合,为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5.强化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消除校企合作隐患

学生是校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很多企业校企合作的主动性不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生的职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流动性大,不能正确对待所从事岗位,对企业文化不认同等是很多企业抱怨的方面。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在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强化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培养。在学校对学生进行专业文化的教育,促进学生对所学专业文化从了解到认同,强化合同法等相关法律知识的教育,增进学生的契约意识、维权意识,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参观实践等加大对企业文化的宣传,使学生能够逐步认同企业的理念和文化。到企业后,能够遵守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有责任意识、契约意识、安全意识和保密意识,爱岗敬业,不随意毁约跳槽,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不泄露企业商业秘密,不破坏校企正常合作秩序[5],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为校企合作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林生,牟慧康等.区域经济发展视野中的高职院校定位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7(4):63-67.

[2]鞠永红,祝伯红.浅析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效应[J].科学中国人,2017(9):73.

[3]吕海龙,辽宁省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1):112-113

[4]邱开金,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的诠释[J].职教论坛,2006(5):21-22.

[5]王海峰,企业深度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路径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1-4.

作者简介:王旭峰(1976-),男,山东德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粮油加工储运的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校企技能院校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画唇技能轻松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