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拉科夫斯基的伦理观刍议

2018-03-22 12:54杨晓东
魅力中国 2018年41期
关键词:人道

摘要:科拉科夫斯基从伦理学视阈论述了对教条主义和意识形态的批判,对现存世界的批判,在学理问题和反教条的激进批判、价值哲学和生存伦理的分析中引出了终极伦理关怀。他认为个人自主性原则和主体道德欲求是鲜明的历史性特质,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核心是围绕人的问题,科拉科夫斯基在认识论领域和伦理学领域对马克思思想的人道主义的分析阐释,对于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个体观念和马克思人道伦理观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科拉科夫斯基;道德欲求;生存伦理;人道;终极关怀

列斯泽克·科拉科夫斯基(1927——2009年)是二战后波兰著名的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热衷于反制度化的马克思主义,他的观点受到官方的批判也得到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推崇。在50年代,科拉科夫斯基人道主义倾向不仅表现在认识论领域,更明显表现在伦理学领域,他试图解决目的和手段之间的关系问题。

一、科拉科夫斯基人道伦理观缘起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关于无产阶级的道德理论,是为了让人类摆脱剥削,从而造就人类社会良好的社会价值观。如果说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建立的依旧是一个腐朽的道德体系和僵化的政治制度,这和“资产阶级的死尸”[1]并无两样,社会主义的存在的伦理根基是人道主义的诉求。纵观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起点和归宿都是人道的,马尔科维奇认为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人道伦理主义;科拉科夫斯基把挖掘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理论视为研究的主要任务;赫勒以复兴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整个时代的历史主题;科拉科夫斯基“意识形态批判”备受学界关注,但是目前对他的伦理观研究的不是很多。为全面深入的探究科拉科夫斯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中所沉淀的深厚理论贡献,以下将着重围绕其马克思主义伦理观展开系统分析。

随着苏共二十大对斯大林的批判和波兰十月事件的影响,科拉科夫斯基更加注重探讨伦理学问题,一方面,他坚决维护现存个人的道德自律,另一方面他保留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决定论命题。科拉科夫斯基的伦理学坚决的维护伦理学个人主义且承认规范主义。对于道德他给出了历史的解释,反对康德的形式主义。道德是先天的不是后天和被决定的,他认为责任是一种形式,由于其社会性,道德情感变成历史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和影响历史的一个因素。“历史过程与道德无关,个人对其自己的行为负全部责任”[2]。他抛弃了康德关于“人是目的的格言看作是典型的资产阶级观念”的见解,认为有助于排除错误的影响。“共产主义不能作为一种抽象的滥用而被归结为共产主义的财产关系,共产主义是集体道德生活准则的改善,道德规则在其形态框架下是目的本身”。个人自主性原则是基本的准则,他谴责托马斯主义,原因在于反对教会的神权政治主张实质试图为人的自主性和人是目的的观点提供证明。在形形色色的宗教哲学论战中,他清楚认识到个人自由和社会自由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呼吁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者应该重视这个问题,指出个人理想主义虽然是反动的政治内容,但看到了社会中实际现象将其视为神话式和绝对的形式。

二、道德境界的实现和超越

人类道德生活的民族特征、理论思想和精神文化的特征,都是通过静态正义与动态正义、抽象道德规范和具体道德规范之间的关系来确切表达。人类社会伦理面临的主题围绕着:第一,道德的人道主义性质,是在个人行为和社会习俗中实现人道主义价值。第二,不同社会类型的道德意识的特征。第三,道德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的道德价值。

马克思曾经指出:“人双重的存在着,一方面为主体本身存在而存在,另一方面客观地存在于他自己存在的这些自然和无机条件中。”[3]人们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并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影响。此外人们有精神上的超越,应该追求理想的存在。只有社会文明不断发展,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劳动时间才能大大缩短,人们才能有条件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从而突破劳动角色和社会角色的简化,逐步的消除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的对立分裂,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不再是“异己的独立的力量”[4]道德生活的历史,特别是现状的研究在人类社会进程中意义重大,应当在研究中才能推进道德的科学研究。第一注重道德价值观的历史本质,第二个是灵活处理社会矛盾和道德冲突。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生产力的快速增长使世界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这客观上要求建立全新的公平性国际经济秩序。另一方面,人类面临技术灾难的危险,生态环境的破坏使人类生存和发展遭遇危机,技术的不合理使用乃至极端使用成为政治制衡的筹码,对人类文明面临的威胁。如果这种情况发展,人类有走向自我毁灭的危险。道德主义者在思考人类未来和命运的基础上,呼吁通过加强和改善国际社会,既要解决当代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冲突,也要解决国家内部的极权恐怖。人们相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克服现代道德的内在危机,为人类创造的文化和人类的崇高理想的保存和发展增添新的成果。科拉科夫斯基认为,新的伦理学,不管它的世界观、哲学基础是什么,是宗教伦理学还是无神论伦理学,都要以人道主义为核心。创造性的劳动和文明的发展是为人类社会的真理,善良,正义,爱与美而服务的,人道主义引导社会个体提升个体道德境界,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作为自身的一种内在生命需求。

总的来说科拉科夫斯基的伦理学思想所蕴含的终极的人道关怀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伦理学的个人主义。个人和个人的行动都要符合道德的评价。第二.社会决定论。道德的判断是社会所决定的。第三.政治决定和制度的道德判断权利必须是符合历史条件的。一方面,他的核心观点就是把个人道德自律同社会“他治”结合起来。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对马克思主义未来社会多元化做细致分析,在未来多元社会,对与我们应当怎样在多元价值、多元理论和多元制度的平衡中寻求人的富有成效的创造,没有给出答案。另一方面,科拉科夫斯基的伦理观是结合人的道德自律、行动道德价值批判了学理问题、纯粹知识问题、价值哲学和生存哲学问题等,对我们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提供了宝贵参考价值和方向上的指引。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第28卷第53页.

[2]科拉科夫斯基:《马克思主义与超越》伦敦1969年版第161页.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42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8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58页.

作者简介:

杨晓东(1991.09.23— ),男,甘肅庆阳人,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从事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猜你喜欢
人道
父亲(新韵)
感恩与你同行的人
王夫之“人道”范畴探析
人道人性人文的诠释
中国传统武侠电影中的动作美学
浅谈儒家轻视自然科学的原因
王夫之《读通鉴论》写作宗旨考
王夫之、朱熹《诗经》经文评论比较
人道与天道
刑期于无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