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后圆恩寺胡同13号,感受茅盾

2018-03-23 07:03钟桂松
国际人才交流 2018年3期
关键词:巨匠茅盾故居

文/钟桂松

北京后圆恩寺胡同13号茅盾故居里汉白玉的茅盾半身雕像

位于北京后圆恩寺胡同13号的茅盾故居,是一代文学巨匠茅盾先生晚年生活过的地方,是文学爱好者所景仰的地方,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圣地。近日,在一个冬阳杲杲的上午,我专门去拜谒文学巨匠晚年生活过的地方,寻觅和感受茅盾先生1400多万字的文学财富闪耀的现实主义创作光芒。

北京后圆恩寺胡同13号,是茅盾先生从1974年至1981年逝世前生活工作、读书写作的地方。在茅盾先生去世以后,中央在1982年很快将之确定为茅盾故居并保护起来。1984年5月24日,又被确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进一步从法律层面保护了茅盾的故居。

几十年来,我曾经多次到茅盾故居寻访拜谒,感受茅盾先生的精神,体会茅盾先生的伟大。记得1983年3月,我到北京参加首届全国茅盾研究学术讨论会,会议结束时,茅盾先生的儿子韦韬同志将茅盾先生的一部分遗物捐献给茅盾的出生地——乌镇的故居(这也是中央确定的茅盾故居)。当时我们到后圆恩寺胡同13号茅盾故居时,原来在茅盾身边工作的小李已经整理好几大箱子,让我们带到乌镇茅盾故居。所以,现在乌镇茅盾故居里展示的茅盾遗物,大部分是当时我们从北京取回来的。那次,是我第一次走进北京后圆恩寺胡同13号这座小四合院,当时茅盾去世刚刚一年,茅盾的后人已经主动搬出四合院,目的是保存一个完整的茅盾晚年生活工作写作的地方。再后来,我又多次到茅盾故居参观瞻仰。记得1996年7月,茅盾先生诞辰100周年时,浙江的一批茅盾研究者齐聚在茅盾故居,瞻仰缅怀这位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学大师,我们和俄罗斯的中国文学研究者索罗金先生一起探讨茅盾研究。进入新世纪,我又多次到后圆恩寺胡同13号茅盾故居参加中国茅盾研究会的会议。然而,我每次走进茅盾故居,常常别有一种情怀,一种让人激动不已的崇敬感。事实上,北京后圆恩寺胡同13号的茅盾故居,已经成为我心中的文学圣地!

故居门口的白杨树现在已经高大挺拔,冬天的树叶飘洒一地,小胡同显得格外自然生态。白杨树的枝干精神壮硕,在耀眼的阳光里,春夏秋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数十年如一日,守护着茅盾故居,守护着这所文化精神家园。所以还没有进故居大门,就对这两棵几十年每每见到的忠心耿耿的白杨树充满敬意!

走进这个不大的500多平方米四合院,院子里的葡萄架以及苍虬的葡萄藤、汉白玉的茅盾半身雕像跃入眼帘,院子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望着茅盾雕像,望着这位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文学巨匠,心情和几十年前一样,充满敬意。

在故居的三个展室里,浓墨重彩地展示了茅盾长长的一生,介绍了茅盾生活的背景以及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从19世纪末茅盾出生时的乌镇风情以及沈家旧照,从北大毕业到商务印书馆工作,从第一本翻译著作到主编《小说月报》,从参加中国共产党的建党活动到大革命时期的活动,从1927年茅盾以“茅盾”的笔名创作《蚀》三部曲,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以及不久之后的《虹》《子夜》《春蚕》《林家铺子》等小说的情景,在相关的展室里都得到图文并茂而又扼要精到的展示,让每个参观者充分感受到文学巨匠茅盾对中国文学的贡献。新中国成立以后,茅盾担任文化部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在繁荣中国文艺、弘扬现实主义文学以及文化建设方面殚精竭虑,所以,前后15年的文化部长生涯,给人们留下了“共和国文坛保姆”的亲切形象。粉碎“四人帮”以后,在这座四合院里,茅盾以全国政协副主席的身份和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的崇高威望,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和学者,接待来自世界各国的国际友人,谈笑有鸿儒,让茅盾感到少有的心情舒畅!

茅盾少年时经历过辛亥革命,青年时经历过五四运动,参加过波澜壮阔的大革命,亲身经历了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抗日战争,太平洋战争,到过香港,去过延安、重庆。解放以后经历过无数政治运动,也见证了粉碎“四人帮”后国家的繁荣安定!此时,这位见证过20世纪历史发展的文学巨匠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就在这座四合院里,开始了回忆录的思考和写作,奋力书写自己经历过的道路,留下了大量的现代文坛和中国革命的史料,让后人看到了中国20世纪的时代风云,更让人们通过茅盾的回忆录,倍感要珍惜今天和平安宁的生活。

正当我在一个展室一个展室地参观时,三三两两的参观者也走进茅盾故居,有年纪大的带着孩子;有年轻的陪着老人,有情侣一起来的,也有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在茅盾故居的展室里,看着这些介绍,看着这些图片,轻声细语地说着什么,仿佛年轻人在寻问历史,老年人在回忆过往。看得出,在茅盾故居的这些展室介绍里,瞻仰参观者得到了精神和文化的满足。

这时,茅盾故居的郭主任知道我来参观,特地过来陪我去后院茅盾生前的书房和卧室看看。郭主任在故居工作多年,对这里的一切如数家珍,对一草一木都充满感情。她告诉我,到茅盾故居来参观的人数在逐年增加,现在每年有十三四万的参观者。几十年来,在一代又一代管理人员的精心照看下,故居不仅保持了茅盾生前的原样,而且在管理维修方面,做了不少工作。郭主任指着茅盾卧室的地板说,这是这几年修的。我一看,发现这地板比以前的更结实更干净了。郭主任告诉我,茅盾当年在卧室外会见老朋友坐过的简易椅子,还是原来的椅子,鹅黄色的布外套,还是老样子。我知道,茅盾当年在这里会见过巴金、丁玲等人,会见过日本的松井博光以及美国的、法国的、新加坡的学者和朋友们。在这把简易的椅子上,茅盾和来访的老朋友回忆过往,向来访的朋友询问多年没有来往的朋友的近况。在这把椅子上,茅盾和来访的朋友留下了不少珍贵的照片,成为人们永远的记忆。望着这把椅子,仿佛茅盾刚刚送走朋友,椅子上还留着友谊的温馨。郭主任告诉我,故居保护,既是一种工作,也是一种责任、一种感情,她会尽力做好故居管理的每一件大事小事。这些年,外面的世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这里不变的是对茅盾这位文学巨匠的感情。郭主任告诉我,她马上要退休了,她唯一的愿望,是继任者一如既往,带着对茅盾先生的深厚感情来管理好这一方文学圣地。

是的,后圆恩寺胡同13号茅盾故居,是胡耀邦、习仲勋、王任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当年批准同意确定的。茅盾是我党最早的党员之一,无论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上,还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都享有崇高威望。守望着这样一位文学巨匠的故居,是责任也是幸运!郭主任深以为然。在院子里,我问郭主任,这棵葡萄藤是以前就有的吧?“是的”,她说。这棵葡萄藤一度有些萎缩,这几年又生长得蓬蓬勃勃了。我们一听,都会意地笑了。相信中国文学在新时代百花齐放的春天里,同样也会蓬蓬勃勃地发展。

北京的茅盾故居,中国文学的一方圣地,是一个值得人们永远景仰的地方。离开茅盾故居时,我如是想。

猜你喜欢
巨匠茅盾故居
茅盾的较真
卫立煌故居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茅盾不怕被骗
茅盾不怕被骗
纪录片《百年巨匠》历经五载制作完成
茅盾手稿管窥
瞻仰胡适故居 见其未知一面
卢浮宫
两代帝师归寥落——翁同龢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