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美术教学中情境体验式学习的探索

2018-03-25 13:07江苏省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学张其萍
新教育 2018年32期
关键词:巨人美术情境

□江苏省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学 张其萍

美术教学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展示着艺术课程的魅力。巧借各种资源教活课程是所有美术教师的共同追求。在众多课程教学的模式中,情境体验式教学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根据教学内容、知识点、学生情况,营造合适的氛围,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中去,打破了封闭与压抑的美术课堂,趣味性地发展学生的认知和积累,从而实现主观能动与现实环境的统一、激发潜能与塑造人格的统一。

一、营造情境,铺垫童真课堂的文化底蕴

《格列佛游记》是学生很喜欢的一本童话书。书中的格列佛其实是个普通人,之所以被称为“巨人”是因为小人国里的人长得实在太渺小了。四年级的《假如我是巨人》一课给学生带去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假如你来到小人国,成了巨人,你愿意帮助小人国的人们做些什么呢?教师展示了一幅小人国的场景图,让学生找一找,那些小人需要别人的帮助。如:小人摘不到树上的苹果,想让巨人帮他摘;小人被卡在摩天轮上了,巨人快去把他救下来;小人想过河,可河上没有桥,巨人轻轻地把他抱到对岸;小人被坏人欺负了,巨人一下子就把坏人打跑了……小人国的故事很多很多,随着学生的讲述,孩子们心中的图像不断清晰,孩子们心中的善良被一层层的激发,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在他们的头脑中逐渐生成。学生不但学会了用对比的方法表现巨人和小人、小人与环境的比例关系,更有意义的是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还懂得了要乐于助人的道理。

文学与绘画的契合可以营造课堂的诗意情境。文学作品与美术作品是具有共同点的,它们都借助一定的表达形式、展示个体的情感,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让学生在浓郁的艺术氛围里体味作品的意境。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把美术与语言文字恰当地联系起来,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达到出乎意料的课堂效果。

二、烘托情境,尽享情感天空的心灵震颤

在《幸福时刻》一课中,教学伊始教师用传递微笑的方式给学生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什么是幸福?“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败小怪兽。”童谣里的幸福逗人却朴实,学生的回答更是充满了生活的趣味,“幸福就是星期天和爸爸妈妈去公园!”“幸福就是每天都能上学。”“幸福就是能吃到巧克力。”……教师择机再问,那么警察叔叔会觉得什么是幸福呢?教师觉得什么事最幸福?通过一系列对幸福的回味,大家发现原来每一次的团聚,每一天的平安就是幸福。于是课的主题浮现了出来,画下幸福的表情,画出自己的笑脸。最后,教师用照相机拍下了学生举着自己作品幸福的样子,并通过展示贫困地区孩子的一些生活图片,反衬出幸福的来之不易,让学生直面生活、体会苦难、感悟生命。课堂不仅仅记录下了幸福的时刻,也记录了真实的生活。此时的美术课堂,培养的是真实体验下的有血有肉的“人”。

童年是一种生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这不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时期,而是真正的、灿烂的、独特的、不可重现的一种生活”。小学美术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强调人文性,教材蕴藏着大量的情景因素,只要认真分析钻研教材,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就可以用来为教学服务,给学生一个自由驰骋的艺术空间,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感受美术学习的快乐和魅力,使学生从常规的意识形态转入特定的意识形态,带着积极的审美态度,进入美术学习之中,享受全情投入带来的心灵颤动。

三、进入情境,沐浴自然世界的温暖阳光

美术课铃声响了,教师带着同学们一起到操场上《画影子》。学生们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鹿在蓝天下奔跑,先摆出一个酷酷的造型,让自己的影子呈现出一种有趣的形态,接着请同学帮忙“捉”影子——将影子的外形描下来。然后,根据影子的外轮廓线,展开大胆的想象,用各种颜色的粉笔添画、涂色,完成“影子”的绘画。另一群群孩子在干什么?他们拿着矿泉水瓶子往水泥地上喷水!其实这是我们的另一堂美术室外课——《喷水成画》。课前学生们每人准备好一个废弃的塑料瓶,在瓶盖上钻个孔,灌满水盖上盖子,就可以在地上“滴水成线,喷水成画”了,一股股清水在地面形成奇妙的图像。同学们有的画房子,有的画花朵,有的画长颈鹿,还有的几个伙伴一起合作,画了幅大大的风景画。

开放的空间,融汇的意识,彰显的是开放式、个性化的教学理念。人为优化了的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情境,这样的环境可以促进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畅想,让学生在自由的、开放的校园中自主地创作,去思考、去发现、去感悟。这种教师根据教育目标,有意打造的环境拥有轻松的课堂氛围,给人以美感和安全感,与儿童的心理、情感会产生共鸣,从而促使学生在情境与感知的交互作用下获得积极的体验。另外,教学过程以孩子感兴趣的游戏入手,让学生体验情景教学之乐,学生不但兴致高昂,体会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还锻炼了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四、创设情境,打造空间想象的感性阶梯

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了一幅风景画,随后像变魔术般拿出了一个用纸板做成的窗框,往画上一摆,本来平淡无奇的风景马上变得熠熠生辉,那么的富有情趣。学生们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绘画的热情激增。这是《窗外的风景》教学中的一环。“未成曲调先有情”,教师对作业形式的关注,启发了学生的创作思路。在另外一些教学设计中,也有类似的做法,给人以异曲同工之妙。如《可爱猪宝贝》一课中,教师将学生作品贴在了电视机背景里,一只只可爱的小猪仿佛成了动画片里的形象,学生的那种成就感是油然而生的,无需教师特意的渲染。又如,在工艺制作《我居住的小区》一课时,当学生们把自己做的各种房屋摆放到教师准备的场景中,再加上花草树木、雕塑景观的映衬,一个现代化的小区渐渐展现在大家的眼前,学生们个个喜笑颜开。

不同的表现形式,造就了不一样的课堂效果,美术教育原本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游戏,“捉迷藏”般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让孩子们充满了期待的喜悦和探索的新奇。这必将有效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的热情,因为他们觉得这样的课学得有趣,学得有劲!通过作业形式的改变和不同达到一个发展思维、反馈信息的训练目的,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在感悟中创作,在创作中超越自我,孕育出新的思索,这正是美术学科人文性的完美体现。

五、演绎情境,催生思维通道的情致共鸣

在一堂低年级关于“雨天”的想象画创作课中,教师怎样才能调动学生思维和情感,画出具有感情色彩的画面呢?许多学生对下雨天等待父母来接送的场景都不陌生,教师编导了这样一出课堂情景剧:天快黑了,“淅淅沥沥”的雨天音效声中,一个小女孩背着大书包站在校门口,神情焦虑,仿佛还有些闷闷不乐,嘴巴里自言自语:“妈妈怎么还不来接我呀!”等待是漫长的,心情是着急的,终于,教师饰演的妈妈上场了,只见她打着雨伞,脚步匆忙,身上的衣服被淋湿了,眼睛在四处寻找,孩子猛地扑进妈妈的怀抱。那一刻只有雨的音乐在继续回响,没有更多的语言,但学生们被这感人的一幕深深地震撼了,因为他们也曾有过在雨中等待的经历,师生的现场表演触动了他们心中最柔软的那块地方,亲情、友爱交织在了一起,学生们的思维被激发了,想象的空间被打开了,他们的作业也不再是“无情的雨,无情的你”,而是充满深情的艺术体验。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儿童的日常情绪与儿童的新鲜感、开放式思维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伴随而来的是激动、亢奋和对未知事物的敏感,并产生快乐的心理。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演绎富有感染力的课堂环境,从形象的心理体验到达抽象的理性顿悟,让学生身临其境,置身于美妙的情境中,使美术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生发浓烈的思想共鸣。

在小学美术课堂实施情境体验式教学摆脱了注入式教学模式的生硬和刻板,用寓教于乐的理念开展美术教学,调动了学生美术活动的积极性,将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融于一个个生动的情境之中,学生的积极性异常高涨,教学效果也令人满意,使学生的美术学习变得生动、感性、有活力,让美术课堂变得充实、趣味、有吸引力。

六、结语

以上的例子说明教师有目的地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可以达到出乎意料的课堂效果。让学体验情景教学之乐,学生不但兴致高昂,体会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将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融于一个个生动的情境之中,使学生的美术学习变得生动感性有活力,让美术课堂变得充实趣味有吸引力。

有网友发现了一个惊天大秘密小猪佩奇其实一直隐身在海南省。

天哪,这都被你发现了,都是九年义务教育,凭什么你能这么优秀!

有网友调侃道:怪不得海南风大,原来是吹风机啊!

而中国气象君也发微博来皮了一把:今天白天,“小猪佩奇”省出现大范围降水,个别站点降雨猛烈,万宁甚至下大暴雨……

猜你喜欢
巨人美术情境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意美术
国内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直立的石巨人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