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建中心城小学的规划和设计经验分享

2018-03-25 03:47
山西建筑 2018年7期
关键词:连廊教学楼布置

赵 佳

(太原中晋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12)

当代中小学建筑的设计随着社会发展也是与时俱进的,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导致城市建筑空间密度提高,在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的基础上,更应该兼顾当前和长远需求,注重规划和单体设计的文化性、环保性、艺术性。

1 拟建中心城小学概况

中心城小学地形东侧紧邻城市道路,南侧为200 m标准田径场,西南角临城市快速路匝道有弧形的城市绿化隔离带,东北侧办公区,尤其要注意的是基地西北侧为城区幼儿园,规范要求冬至日满窗日照不应小于3 h,新建小学的位置选择必须考虑充足的日照间距。

总体规划中,学校主要出入口位于基地东侧,建筑单体为地上4层,由南北两座教学楼通过连廊连接形成U形,东侧缺口处为学校临时集散兼升旗广场。路网围绕U形建筑外侧与城市干道形成环道(兼作消防通道),车流通道尽量缩短,严谨高效。单体西侧布置运动场地与绿化小品,给学生提供锻炼、学习、交流的独立空间。

根据GB 50099—2011中小学校设计规范和山西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在满足普通教室冬至日满窗日照不应小于2 h采光间距的要求下,南教学楼与北教学楼南向共布置36个60 m2的普通教室,南教学楼北侧布置六个必须设的90 m2的专业教室和配套辅助用房,北教学楼北侧为保健室、阅览室、校园网络机房、广播室、总务仓库、社团办公室等,北教学楼4层整层为教研办公用房。连廊处1层架空,2层~4层为扩大的公共连廊。

2 规划与单体设计分析

本次设计的思路如下:本方案的规划和设计首先遵循的原则是因地制宜,其次是学校功能分区明确、平面布局严谨、交通流线便捷、环境与空间布置自然人文浑然一体,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发展观。

2.1 因地制宜,顺势而为

本次设计中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因地制宜的组织建筑布局。总平面规划中建筑单体布置在西侧的原因,一是考虑到城市规划的整体统一性——从城市快速路匝道远观小学,映入眼帘的是绿意盎然的景观园林,广阔清洁的活动场地,有利于提升学校形象;二是考虑到学校人员疏散的快速便捷——学校主要出入口位于东侧,建筑布置在场地东侧且留出适当的集散场地,有利于学校固定时段的密集人流及时疏散。三是现有幼儿园的日照要求,在东侧集中布置两排建筑,可减小土地浪费,保证功能分区——教学区和活动区的完整性。

2.2 长远发展,灵活应变

满足国家相关规范的建筑设计年限50年,在此时间里,一切都可能在变化:社会经济、教育体制、新的设计理念、新的中小学规范、更多的精神和空间需求等等。当前的小学建筑设计需要有前瞻性,既要着眼到规划和实施相适宜,还要预见到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本方案南北教学楼设计采用了最经济的模数制设计,但又不是以往死板的以教室进深9 m为标准跨度的设计,跨度基本采用6.2 m。6.2 m比9 m更具有改造利用的潜力,不同位置的分隔墙使普通教室和专业教室间可灵活转换。后期学校空间重置方面,具有较高的应变能力。且降低了层间梁的高度,提高了室内空间净高,间接降低了层高,节省了建筑成本。

2.3 生态科技、空间过渡

本次设计综合分析了建筑形态、位置和朝向最有利方面,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光线和自然通风。南北两座教学楼与连廊形成的建筑群落符合当地气候条件,受当地冬季主要风向的影响——U形缺口开在东南向,可避开冬季主导风向西北风,迎向夏季东南风,充分利用气候风向来组织室内通风。

消防设计也是重中之重,本方案场地与周边建筑距离均大于6 m,场地内除了围绕建筑组团的环形消防车道外,环形南北两座教学楼两个长边均为宽度大于10 m的连续硬化地面,上空无凸出物,可作为消防救援场地。南北教学楼建筑内部共设置4部疏散楼梯,同时可通过连廊连接,设计的疏散宽度满足规范要求。

考虑到地震因素,依据相关的国家规范,本次设计中消能减震技术的应用可满足对教育建筑抗震的高标准的要求。依据《中小学设计规范》中对防噪声的要求,南楼教学用房的外窗距离南侧室外运动场地边缘足有27 m。校园布置运动场地和绿地具备防灾避险条件,校园环境的安全性得到保障。

本方案校园是提供各类高水平信息服务数字化校园。为了数字化信息和网络的建立,设计中实施网络和监控全覆盖。

2.4 交流共享,自由空间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其作为个体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生存的属性。成长期的孩子正处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形成期,在其生活环境中与老师和同龄人的互动交流需要平台和场所。本方案室内、室外设计均致力于创造自由的交流空间。

校园室外公共活动空间基本分为三大部分:东侧集会场地、西侧运动场、南侧200 m标准田径场。从学校主入口望去,U形建筑组团连廊底部架空形成视觉通廊,以南北对称规则的空间序列、半开敞的灰空间,形成立体多层次变化丰富的公共交往空间,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学生进入学校。

室内设计中,南北教学楼公共走道宽度规范要求2.4 m,本次设计中公共走道宽度3.6 m,连接两座教学楼的连廊宽度也做到4.8 m。扩大公共廊道作为建筑内部共享空间,既有利密集人流的疏散,同时宽敞的半开放空间也可为学生的创新、学习、交流提升偶然性、舒适性。

2.5 绿色校园、集约环保

本次设计遵循绿色校园的规划设计理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精心规划的生态园林景观。校园总体规划布局、硬化场地和绿地景观设计在建筑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节约资源。

节地方面——本次方案设计采取低密度、高容积率的方式,城市控制性规划要求容积率0.80,本次设计0.75,小学建筑做到规范要求最高4层。

节能方面——建筑朝向合理布置、建筑形体规则、做外围护保温、自然通风。建筑设计环保化,采用主动式节能技术(以优化的设备系统设计、高效的设备选用节能的技术,针对性结合当地,设计有实用价值),采暖、空调、通风等能耗降低。

节水方面——卫生间采用定时冲洗系统,室外景观不过分追求人造景观,室外管网设计中雨水回收,中水利用。

节材方面——建筑造型简约严谨,建材采用环保材料。

2.6 人文校园,尊重自然

现代教育核心理念“以人为本”,当代校园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人文环境。人文校园不仅要求教学功能齐全、教学设施先进,更要求营造生态校园。

本次方案设计从总平面布局依据当地自然情况充分利用植被、风环境、光、声、巧妙构思,设计了立体、多层次的绿地系统,并依据中小学设计规范要求,集中绿地宽度不小于8 m。U形建筑与校园绿化环境有机融合在一起,建筑周边规则的种植时令植物的花池,西侧间隔活动场地的绿地设计疏密有致的小树林、绿意盎然的草坪,穿插半圆形廊架,放置隐喻历史的标志及景观小品,为学生建造出一片学习、交流、欣赏大自然的世外桃源。在校园显要位置设置升旗场地,就是为了从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良好的校园环境建设,可以从内涵到形态,营造深厚的文化气息,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身心,培养学生形成公共审美共识,尊重自然、传承文化,获得和谐的人际关系。

3 结语

本次中心城小学的规划和设计,强调人文教育、心理健康、安全环保、自然环境、发展与应变、集约节能的工序共存和融合,整个设计力求营造先进的科技教育环境,创造自然与人文和谐一体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GB 50099—2011,中小学设计规范[S].

[2]GB/T 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猜你喜欢
连廊教学楼布置
高层建筑大跨度钢结构连廊设计分析
大跨度复杂钢结构连廊的设计探讨
多塔连廊人行荷载TMD 舒适度减振控制
教学楼,作文本里的方格 组诗
基于遗传算法的教学楼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
非对称己型连体建筑连廊风载动力特性分析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for Cultural Dialogue
白城市新区学校教学楼结构设计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