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铁首条高瓦斯隧道洞通 进洞施工须穿防静电服

2018-03-25 22:56
隧道建设(中英文) 2018年6期
关键词:龙泉山感应器天府

作为全国第1条穿越高瓦斯地层的轨道交通工程,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全长约66.71 km,其建设难点就是穿越龙泉山,开掘一条全长9.7 km的山岭高瓦斯隧道。其中,合江车辆段试车线隧道全长2.06 km,于2018年6月14日洞通,这是18号线第1条洞通的高瓦斯隧道。

自动探测瓦斯超标设备自动熄火

据介绍,每个洞口都设置2台通风机,保证洞内通风,稀释洞内的瓦斯含量。为保证洞内通风供电,还特别配有备用电源,确保断电后自动切换供电。同时,还配备有专业通风工程师,对洞内风速风量进行检测。

为保证安全,施工过程中,所有工作人员必须穿防静电服,门禁处,随身携带的手机、金属物件等都会被拦下。同时,施工人员进入隧道前要触摸静电接收器,吸走身上静电。 进入施工现场的设备都是防爆产品,除了日常的相机、对讲机、手电筒等设备,进入隧道的挖掘机、装载机都进行了专业改造,安装了防爆设备。当设备进入隧道作业时,一旦瓦斯体积分数达到0.5%,设备的感应器就会探测到,马上自动熄火。

创新攻关施工工艺获3项国家专利

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工作人员全天分为3个班,每个班派有专职瓦检员。洞内施工人员随身携带便携式检测仪,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生险情,检测仪会发出报警信号,洞外主机系统根据施工人员头盔上的芯片,准确判断出洞内工作人员位置,从而快速实施救援。 同时,隧道内还有自动检测感应器,数据连接洞外控制中心。当感应器发出警戒信号,洞外控制中心会通过矿用广播系统、对讲机系统、有线电话系统通知洞内人员撤离。

参建单位还采用“进出口同步掘进”法和“光面爆破”工艺,并积极进行工法、工艺创新,例如负压带模注浆、纵向止水带夹具、仰拱防水板铺设采取三线上墙制度,还设置风筒布托架以解决风筒布不顺直、掉落等现象。在这些创新工艺工法中,有3项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复合功能线18号线2020年通车

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起于火车南站,经高新、华阳、天府新区后穿越龙泉山至新机场。一期工程为火车南站至天府新站(含龙泉山隧道),线路长约41.08 km。二期工程为天府新站(不含龙泉山隧道)至天府国际机场T1、T2站,线路长约25.63 km。全线共设车站12座,一期工程8站,二期工程4站。串联成都市区、天府新区与天府国际机场,是集市域快线与机场专线功能为一体的复合功能线,建成后将大大缓解成都南北向客流压力,为乘客提供更加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

作为新机场快线,18号线在设计上不仅能满足远离中心城区的天府国际机场客流出行需要,为机场客流高效、准点出行提供有力保证,也满足天府大道廊道通勤客流需求,缓解城市南北发展轴交通拥挤情况。该线在设计上提出了“第一速度、第一隧道、第一规模”3大特点: 第一速度,国内拟建第1条设计运行时速达140 km的地铁线路; 第一隧道,龙泉山1号隧道全长9.7 km,是国内在建最长的轨道交通(地铁)山岭高瓦斯隧道; 第一规模,是全国PPP模式实施的投资额最大的轨道交通项目。目前,18号线一期全线车站主体结构已封顶,根据规划,预计于2020年通车运营。

猜你喜欢
龙泉山感应器天府
徐州市推进网格“实体化”布密风险“感应器”
成都市龙泉驿区龙泉山脉植树造林技术
牙嵌强制锁住式差速器壳端面齿感应淬火
武汉龙泉山历代隐士生活状态与共性特征
龙泉山瓦斯赋存控制因素及综合评价方法
浅析四川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微波感应器的原理和应用
天府路 农村富 农民福
蜀道除艰险天府尽欢颜
春游天府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