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岩溶条件下旋挖灌注桩施工分析

2018-03-27 09:26曾广晖
智能城市 2018年3期
关键词:清孔护筒成孔

曾广晖

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一三队,湖南常德 415000

旋挖灌注桩是一种新颖的基础成桩施工技术,在目前很多建筑工程都有所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然而,在岩溶发育区,由于地质条件十分复杂,易发生质量问题,所以必须在充分考虑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施工控制,以保证施工质量。

1 工程概况

湖南省常德市某建筑工程地处岩溶发育区,整体地形十分复杂,但地势起伏较小;场地地面相对平坦,实际测得的地面标高在91.96~94.95m范围内,地貌以溶蚀平原为主。本工程基础与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均确定为甲级。通过对地质勘察资料的研究,工程场区岩土层按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为:表层杂填土、黏土;黏土;粉质黏土;硬塑状红黏土与可塑状红黏土;白云质灰岩。经钻孔揭露,本工程场区岩面实际埋深在11.5~33.5m范围内,起伏明显,可见岩溶沟槽。个别地段岩层中存在溶洞,且溶洞中被黏性土完全填充。总的来看,工程场地岩溶十分复杂,岩溶强发育。

考虑到本工程情况特殊,且岩溶发育,故设计采用旋挖灌注桩基础形式,灌注桩底端进入持力层(持力层为白云质灰岩),同时对各桩实施预钻孔,以掌握桩底与桩身等关键位置的地质条件。

2 施工工艺

2.1 施工流程

采用钢护筒进行护壁,并旋挖成孔的施工方法在松散土、砂卵石、岩溶区等地质情况中适用。在岩溶区当中进行改进的施工流程大致为:场地处理→测量放线→钻机就位→护筒埋设→钻进成孔→清孔检查→钢筋笼吊放→二次清孔→浇筑施工→成桩并取出护筒。

2.2 工艺要点

旋挖灌注桩为近年来出现的新兴技术,因其质量控制标准及技术标准都未实现统一,所以在施工过程中,除了施工人员要认真负责,还应做好组织管理。针对岩溶地质这一特殊条件,在进行旋挖成孔时,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灌注桩测量放线必须准确无误;

(2)护筒直径不能小于桩径+300mm,且长度达到3m以上,其顶端应比地面高30cm,确保护筒的轴线和桩中心完全重合,严格控制偏差,施工中动态检查护筒埋设的垂直度;

(3)成孔时应对钻头状况进行随时检查,如果磨损情况较为严重,则必须予以及时更换,以免对成孔质量造成影响[1];

(4)成孔时应对孔口处的积水进行及时清理,如遇缩孔等问题,则应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尤其是在孔位以下深度较大的部位,当存在葫芦串形等特殊溶洞时,极易产生卡钻,此时需对钻进的速度进行严格控制,以平稳穿过这一溶洞;

(5)成孔之后再次清孔,其质量控制必须到位。

2.3 浇筑施工

成孔以后对钢筋笼与声测管等进行安装,灌注前检查孔底沉渣实际厚度,若不能满足要求,则要进行清孔,确认合格以后开始灌注施工。在灌注施工中,应充分注意下列几个要点:

(1) 护筒的起拔速度需要与灌注速度保持一致;

(2) 因混凝土密度远大于泥浆,所以在灌注至一定高度以后,孔底部位混凝土将受到较大压力,由于受到较高压力,细骨料会向孔壁不断扩散,类似于采用灌浆的方法对岩溶地基进行处理,易使混凝土快速下降,当在岩溶强发育区进行灌注时,需以地质报告为依据,选择地质复杂度最高的桩进行灌注,结合以往经验多配置30m3左右的混凝土,以此在混凝土出现下降的情况时,及时进行补充[2];

(3) 初灌量必须保证,灌注导管的下口应进入液面,使桩底部的泥浆可以顺利排出;

(4) 导管下口和液面之间的距离应控制在2~6m范围内,灌注时根据液面上升速度缓慢提升导管;

(5) 桩顶容易产生不密实等问题,对此应在灌注顶部时进行充分振捣;

(6) 灌注过程中有效控制速度,避免钢筋笼受到冲击,并防止钢筋笼出现上浮的现象。

3 实例分析

3.1 相同地质情况下,各旋挖控制工艺的基桩质量比对

以本工程场地5#、6#、9#楼的桩基为例进行分析,各楼处在相同岩溶区,地质情况一致,但由不同施工队伍负责施工,每个施工队都有各自的施工方法。其中,5#楼主体建筑共64根桩,附属建筑共78根桩,其桩径处在1000~1800mm范围内,桩长为6~46m不等;6#楼主体建筑共66根桩,附属建筑共49根桩,其桩径处在900~1800mm范围内,桩长为7~34m不等;9#楼主体建筑共81根桩,附属建筑共57根桩,其桩径处在900~1600mm范围内,桩长为7~42m不等。

施工中,5#楼与6#楼施工队伍技术水平一般,同时缺乏管理,清孔作业十分粗糙,孔口和钢筋笼之间未能固定,桩基顶部混凝土未振实,更重要的是没有对岩溶这一复杂条件进行充分考虑,成孔施工中直接照搬常规方法,导致卡钻与掉钻等问题频频发生。9#楼施工队伍素质良好且经验丰富,对岩溶这一复杂情况也进行了充分考虑,严格按照上述要点进行施工,所有环节都投以严肃对待,很好的保证了施工质量[3]。

根据施工现场基桩质量检测结果,进行综合比对。对于桩身完整性,采用钻芯法+声波透射法进行检测,声波透射法检测分析结果见表1。钻芯法检测分析结果为:5#楼检测数目为14根,I~IV类桩数量分别为2根、5根、7根和0根;6#楼检测数目为11根,I~IV类桩数量分别为3根、4根、4根和0根;9#楼检测数目为13根,I~IV类桩数量分别为6根、7根、0根和0根。

表1 声波透射法检测分析结果

由表1可知,5#、6#楼的桩身完整性为III类的数量都比9#楼多,且I类的数量也比9#楼少,说明在复杂地质情况下,运用改进以后的工艺,能很好的保证质量。

由钻芯法检测分析结果可知,5#、6#楼的桩身完整性为III类的数量也比9#楼多,9#楼III类桩为0,进一步说明,在复杂地质情况下,运用改进以后的工艺,能很好的保证质量。

因5#、6#楼施工中未对工艺进行有效控制,所以钻芯结果存在缺陷;但9#楼严格控制工艺,钻芯结果基本没有缺陷。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为:(1) 未对岩溶地质进行充分考虑,直接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施工;(2) 技术人员专业资质不到位,质量意识不足,施工管理松懈,质量把控不严[4]。

3.2 提高岩溶发育区旋挖桩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

(1) 为避免孔壁坍塌,增加护筒埋设深度,并使用质量合格的稳定液;

(2) 切实做好清孔,并按要求安装声测管及钢筋笼,同时严格进行灌注施工;

(3) 清孔以后使用测绳对孔深进行复测,防止在提钻的过程对孔壁造成刮碰;

(4) 为避免钢筋笼出现上浮,必须对孔口和钢筋笼进行有效固定;

(5) 为避免产生断桩等事故,灌注施工必须连续进行;

(6) 因有溶洞存在,尤其是钻至半边岩的情况时,易出现卡钻等问题,若深度较大,则很难取钻,此时必须放慢钻进速度,使主动钻杆时刻保持垂直[5]。

4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实例的分析提出对成桩质量有利的措施方法,为岩溶发育区旋挖施工提供可靠参考,从而保证质量,避免事故发生,并缩减成本,发挥最大化效益。

[1] 李进.旋挖灌注桩施工工艺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18):173-174.

[2] 王瓅玮,葛成成.软弱夹层地质钢套管辅助旋挖灌注桩施工工艺[J].城市住宅,2016,23(11):112-113.

[3] 陶成江,李文占.大直径泥浆护壁旋挖灌注桩分级钻进施工技术[J].建筑技术开发,2016,43(9):58-60.

[4] 杨书伟.旋挖灌注桩基础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5,41(16):48-49.

[5] 刘秀兰.旋挖灌注桩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7):304-305.

猜你喜欢
清孔护筒成孔
在既有线市政道路桩基施工中冲击成孔的应用分析
不良地质情况下机械成孔灌注桩的施工
冲击成孔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
水中桩基施工平台钢护筒纠偏对策
全护筒跟管灌注桩护筒受力分析
水上钻孔灌注桩护筒穿孔漏浆的预防与处理
浅谈旋挖机成孔水下混凝土灌注桩中二次清孔的重要性
建筑旋挖桩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探讨
浅谈冲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机械成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