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民粹主义的话语表达与治理研究

2018-03-27 19:15张楚越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8年34期
关键词:民粹主义话语民众

张楚越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本质上而言,民粹主义其实是一种极端平民化的思想抑或是思潮。其特点是反权威、反精英、反制度,质疑所谓的代言人或代议制,由此引发的民权极端思想被称为是民粹主义。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民粹主义的精神内涵并未发生变化,但网络空间的拟态环境与网络传播的形式特点等为民粹主义者的狂欢提供了重要条件。

一、新媒体语境:民粹主义者的狂欢之地

(一)新媒体时代的表达契机

现如今,日常的互联网交流和主流媒体报道已无法满足人们日常信息的获取与需要。以信息传播与获取的成本而言,新媒体是实现平等化传播最便利的方式,此种传播方式的出现为网络民粹主义的滋生与培养提供了温床与土壤。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以主流传统媒体占主导地位的传播格局,新的媒介生态促进了民众话语权的回归且直接表现为民众在新媒体环境下拥有了自己的发声渠道与展现平台。另外,在社会分化与阶级矛盾严重的社会转型期,精英话语的垄断格局受到冲击与挑战的同时亦催生了网络民粹主义的狂欢。

(二)新媒体环境的民粹主义

新媒体平民化的特征促使了互联网上人际传播的不断发展,网络时代下的公民新闻在此条件下应运而生,普通民众不仅可以进行新闻信息的传播还可以对公众话题开展讨论。在这些具有社会性的活动中,民粹主义话语带有强烈的民间色彩与社会情绪。而新媒体平台的开放性导致了公民新闻的广泛参与性,网民能够实时对新闻观点展开自由论述以及不再依赖于新闻机构或媒体专家的权威意见。新媒体的急速传递性和扩散性增强了社会动员的能力,由此产生的是个人价值的凸显与专业力量的下降。在近几年的微博平台上以上的情况皆有发生。民众遇到危险事件时的第一反应并不是求助于警察或新闻媒体而是发送微博消息并@微博大V以及煽动转发和评论,以此掀起舆论风波引起警方关注后进行立案调查。由此可见,网络空间于民粹主义者而言便是行使真正民主的权利领域而民粹主义话语实际上则是一种传播实践活动。

二、新媒体语境下民粹主义的话语表达

(一)群体暴力行为的非法性

网络民粹主义话语在媒介赋权的外衣下呈现出一种合法性的“正义”,其话语表达的群体性规模掩盖了其网络暴力行为的非法性。其过于强调百姓的利益主张而反对精英主义和权威,此种极简民主和极端平民化的特质形成了某种代表性的舆论形式,并导致民粹主义者们善于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关照所谓的“弱势群体”,其中包裹着一定程度的仇富心理且较易由此引起舆论暴力事件的发生。在这样一个信息开放的时代,几乎人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甚至成为了舆论的导向力量之一。但是由此种开放式的信息传播形式来看,一般情况并不会触碰到法律底线而只会在道德上对事件和当事人进行指控,因此民粹主义者自认为掌握了生杀予夺的权利进而可以对事件进行以偏概全的分析和批评。

如“崩溃式报道”事件中,在台风中怀抱大树出镜报道的记者被网络民众所诟病。认为该记者此举是“装腔作势”且并非报道的常态,既未能表现出公众媒体的正统与严肃,又容易引发当地市民的集体恐慌。从新闻的专业主义角度而言,该记者的报道方式还原了事件的真相,将场景内切实的画面反馈给观众。站在对立面的民粹主义者则在网络的掩护下,开始查询该记者的资质与背景并从多方面加以质疑。可见,新媒体场域下的民粹主义者擅长将自身逻辑强加于他人,进而站在自认为有理可循、有据可查的制高点以此要求其他民众、各职业者达到观点的一致与认同,相反则易在网络上掀起舆论性攻击。民粹主义思想影响下的个人皆成为有权利的行刑者,但实际上每位参与者皆为把加害者。

(二)“民声”动员的选择性忽视

网络话语表达体系中,民众的媒介表达凸显了其民粹主义特性。即一个观点提出便立即出现赞同与附和之声以及反对与谩骂之声接踵而至,而当所谓的“民意”与事实并不相符时便会产生侵害公民权益的现象。如在今年8月的“高铁霸座男”事件中,当事人孙某因霸占一女乘客座位而引发社会各界关注。在列车上其巧言规避了乘务员和乘警的惩处,却因该视频的网络上传而引发了群众“人肉搜索”的讨伐。当事人孙某的个人信息被网友挖掘并公布至网络,随后铁路部门宣布将其纳入失信名单,180天内限制其乘坐所有火车席别。在强有力的舆论态势下,孙某发表了公开道歉承认自身行为的失误。从该事件的发展脉络来看,新媒体传播的去中心化、跨时空等特性顺应了“民意”的走向,为网络民粹主义的盛行增添了助力。此种“民声”动员表象下的民粹主义狂欢实质上对于当事人的个人隐私与权利保障无疑是一种戕害与一剂毒药。

(三)被否定的精英主义话语表达

除了希望获得广泛网民的支持外,民粹主义者还善于对精英和权威话语采取否定和质疑的态度并以此制造社会舆论来扩大网民的理性认同危机。这种行为集中表现在以贫穷为善、以弱者为是的心理行为倾向,并不以事情的真相为分辨是非对错的依据,认为普通百姓的利益正在被社会精英所打压,更有甚者则认为社会精英是引发社会不公平的主要因素。在今年10月的范冰冰案中,便有民粹主义者大肆宣扬明星的收入问题并以此制作假的明星收入一览表在微博上引起大量转发和点赞以及评论,由此产生的舆论黑洞效应的凸显激发了普通百姓心底的仇富心理的同时也加剧了社会的矛盾与冲突。

(四)民粹主义舆论力量的道德绑架

民粹主义话语是一种传播实践,该话语盛行所产生舆论力量推动社会风气下降的同时也降低了社会道德水准。如在大型灾难过后,马云的微博几乎都会被评论中要求捐款的呼声攻陷。此种裹挟着道德审判被要求捐款的行为,在当今二十一世纪下的网络时代却与古代的“逼宫”相差无几。在此事件中,民粹主义者普遍秉持的是“富人原罪”价值观,认为公众人物属于富人行列且若不捐款便是为富不仁。于此,站在道德制高点的民粹主义者犹如道德卫士般认为只要是富者就应该在危机时刻不顾一切地捐出款项以证清白,否则在道德层面可将其视为于国于民的仇人。

三、新媒体语境下民粹主义的治理措施

(一)重视培养网络意见领袖

对于网络暴力与网络戾气产生的舆论乱象,公民自身须端正媒介态度方能有效抵御民粹主义的侵蚀。所以,在注意提高民众媒介素养的同时对网络意见领袖的关注与培养亦为治理的重中之重。意见领袖兼备端正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影响力是其能辨别谣言、抵制诱惑与影响他人的重要条件。由此,媒介生态的良性循环表现在意见领袖对观点或现象的评述能引发民众心智的觉醒以及对真理的探寻,一定程度上可缓解与治愈民粹主义的乱象。

(二)加强新媒体的把关人机制

对新闻主流媒体而言,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需承担起构建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家园的责任;广泛而深入地研究接受者的喜好和习惯与选择创新性的表达形式,公开透明的报道新闻真相以缩短与受众间的心理距离。例如,人民日报的官方微博曾经依靠年轻网民偏爱题材进行主流文化观念的传播,先后制作了“一分钟带你了解两会”“一分钟带你理解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十九大”等系列动画作品,使传播本身变的活泼轻松和可亲可信。新闻工作者本身就需要将客观的新闻事件准确有效地传递给大众,切不可与民粹主义者一样以偏概全地不顾事件的真实情况而一心顾念新闻效果而做出虚假报道,从而引发社会舆论并带来不必要的舆论压力。

(三)建立网络突发事件预警系统

建立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可有效地控制网络中突发事件带来的不良影响,而搭建有效的沟通平台则可以减少言路的阻塞与便于百姓的监督从而达到真实有效地报道新闻事件的目的。目前,政府和官方媒体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仍处于短缺位置,这就和之前政府机构以封锁消息的方式进行冷处理有关。而新媒体当道的今天,对于一个突发事件的消息冷处理方式只会更加激化多方矛盾。今年的频繁出现的儿童伤害事件以及新闻都是由非官方媒体进行首轮报道,非官方媒体由于资源限制没有查明真相的能力的同时也不具备公信力,不利于民众第一时间了解事情真相而更容易产生误会进而导致矛盾冲突的发生。当我们解决好何时说、说什么与如何说的问题后,突发事件所带来的问题将能得到更为妥善的解决。

(四)保障社会大众的话语权利

加强基层民主建设与完善社会话语权制度以及加强基层群众的听证、自制制度是纾解民粹主义情绪的保证。这需要有关部门及时向上级反映各种群众需求,并在广泛了解和征集民意之后,最大程度地保证社会大众应有的话语权,使百姓认识到自己可以行使相应权力,但同时也需要履行相对应的义务。只有开放言路,才能让百姓真正体会到我国实行的民主制度所带来的优越性,进而消除对于国家与政府以及主流媒体能力的质疑,不再依赖直接民主的民粹主义制度,从而使这些民粹主义者失去存在的必要意义。由此观之,当政府充分给予民众权利,保障民众在国家事件面前有民主权和参与权,才能更好地维护人民利益,得到百姓的理解与支持。

(五)全面净化网络媒体生态环境

于此,采取主动出击的对策来净化网络媒体的生态环境以此消除由于民粹主义所带来的社会舆论及负面情绪是当下最重要的课题。在2016至2018年间的多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条款的颁布促使新媒体网络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治理。除了自媒体平台开始进行严格的审核之外,在中央多次约谈以及治理相关民粹主义的视频和言论及行为后,我国网络环境得到大幅度的纯净化改善与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矛盾与冲突的外化集中表现在新媒体话语的表述框架中。社会转型期资源的分配不均与贫富差异等问题所产生的社会情绪为民粹主义的滋生增添了助力。引导公众理性的看待急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不适,并对社会矛盾冲突与民粹主义的话语表达进行调和与纾解是当下媒介治理的重中之重。于此同时,引导大众的视野对主流媒体的回归以及对客观事实的审视亦为重塑媒介生态的重要手段。

猜你喜欢
民粹主义话语民众
民粹主义研究的概念泛化问题及其辨正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新民粹主义:中东欧政治现象的解读
胡主席一弯腰 感动亿万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