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
——以徐州高校大学生为例

2018-03-27 19:15张旋孙雪雨孙灿中国矿业大学
传播力研究 2018年34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同学

张旋 孙雪雨 孙灿 中国矿业大学

随着新媒介的出现,传播领域发生了一系列变革,也对大众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新媒介素养”概念应运而生。新媒介素养既强调受众对新媒介的使用和理解能力,也强调受众对信息进行加工和传播的能力。

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阶段,如何提高新媒介素养,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现状分析

此次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02份,问卷调查人群覆盖徐州高校的本科生。本文所分析的调查试图对大学生群体的新媒介素养现状有整体认识。

(一)新媒介接触和使用情况

1.新媒介接触和使用倾向

(1)新媒体受青睐,移动设备占主流

大学生更倾向与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在“您平时主要会使用以下哪种形式的媒介”中,有92.08%的同学选择了网络。同时,大学生更倾向于使用移动设备上网。在“您平时主要会使用哪种方式上网”问题中,选择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同学高达98.51%。

(2)新媒介使用目的多样

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已经与新媒体有了密不可分的联系,休闲娱乐、社交、学习、购物等都是大学生使用新媒介的主要目的。在调查中当问及上网的主要目的时,比例由高到低的选项依次为休闲娱乐、交友聊天、学习和查资料、网络购物。

2.新媒介对个人和社交影响显著

(1)新媒介依赖状况显著

大学生对新媒介依赖度较高,在上网时长调查中,仅有10.89%的同学所用时长为2小时以下。上网4小时以上的同学占61.39%。对新媒介过度依赖可能导致各种负面价值的出现,影响大学生的学业和价值观,应当加以警惕。

(2)新媒介引发人际交往问题

过于依赖网络社交极有可能会让人们忽视现实交往,对现实人际交往产生影响。在问卷调查中,有68.16%的大学生表示“朋友聚会时低头玩手机的时间多于面对面交流的时间”。

(二)新媒介解读和批判能力

1.新媒介信息辨别不明

新媒体时代传播主体多元化和传播渠道多样化使得海量信息进入公众视野,这些信息鱼龙混杂,大学生的辨别能力仍存在不足。面对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仅有46.04%的同学“完全绝缘和抵制”。

另外,大学生群体对信息真实性的判断和求证意识还较低。但当被问及看到公众人物负面消息时的态度时,仍有32.67%的同学选择“半信半疑”;仅有33.66%的同学会注意新闻出处。

2.对网络“拟态环境”的认识不足

新媒介信息碎片化、快餐化的特征使得许多大学生沉浸于网络营造的“拟态环境”中,丧失了对完整信息环境的认知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批判能力还很有限。在问及是否会关注“推荐”以外的信息时,仅有17.82%的同学经常关注,58.91%的同学会偶尔关注,4.95%的同学从不关注。

(三)新媒介利用和驾驭能力

媒介利用和驾驭的能力主要包括能否利用媒介获取信息以便为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服务的能力,能否主动生产信息以参与社会事务的能力等等。笔者从调查中发现大学生群体能够利用新媒介提升自身能力,但是主动生产信息能力较弱。

1.利用新媒体提高自身水平的能力较高

新媒体对于使用者的技术能力要求是较高的。网络、手机甚至三网融合时代新的电视终端,都要求使用者掌握一定的技术。[1]大学生作为使用新媒介的主体,必须掌握网络媒介的基础知识。在调查中,65.84%的大学生主要通过百度查找资料;56%的同学表示能够熟练运用办公软件;83.17%的同学把“学习和查资料”当作上网的主要目的。

2.信息生产能力较低,公共事务参与意识不强

媒介素养包括如何利用现代新媒介有效地生产和传递信息的能力。[2]当代大学生有运用新媒体发布信息的能力和传播的主动权,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然以被动接受为主,很难做到主动参与。在“您是否会在社交媒体发布动态”中,回答“偶尔”和“从不”的占62.87%;在回答“您是否会针对某一事件在网络上发表意见”时,55.94%的同学选择了“否”。

二、大学生新媒介素养提升策略分析

(一)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介

高校可以邀请专家开设讲座,引导大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学会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时间,抵制新媒介依赖,向大学生强调现实人际交往的重要。另外高校也可以通过开设关于新媒介素养的公选课、通识教育课等相关课程,指导大学生系统地学习有关新媒介素养的知识。

(二)提高大学生信息辨别和批判能力

媒介批判意识的养成需要在课堂的案例教学中以及课外的各种社会实践中慢慢培养起来。[2]如在高校的官方微信公众号或微博公众号及时推送近期热点资讯和新闻,鼓励同学辩证地对待新媒介的信息,并进行理性地探讨。

(三)提升大学生信息生产和加工能力

首先,高校可以积极开展各类新媒介实践项目,引导大学生体验信息采集、编辑、发布的全过程。其次,高校还可与网站、电视台等进行合作,引导大学生了解新媒体的制作流程和管理机制。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同学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