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水对路基路面稳定性的影响和控制方法

2018-03-27 06:51
四川水泥 2018年3期
关键词:裂隙含水率土体

张 新

(越秀(中国)交通基建投资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0623)

在道路工程中,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主要受到岩土类型、水体、温度的影响,其中水的作用最明显。因地表水或地下水渗入,会降低路基土的抗剪力,出现翻浆、塌陷等现象,继而导致上部结构破坏,出现冻害、溶蚀等情况。因此,要掌握水对路基路面的影响特征,并制定有效控制方法,从而提高道路质量。

1 水的入渗作用机理

1.1 理化作用

一是化学侵蚀作用。在地下水的侵蚀下,会对裂隙结构中的石英颗粒产生溶蚀性,和铁元素结合产生氧化反应,以碳酸盐质岩体为例,化学反应式如下:

二是物理弱化作用。水对断层和裂缝带的岩土会产生软化、泥化效应,随着含水率的变化,岩土体由固态变为塑态、液态,降低了岩土体的力学性能,尤其是减小了内聚力和内摩擦角。

1.2 力学作用

一是静水压力(Ps),是地下水在裂隙结构面上形成的法向应力,其力学作用包括两个方面:①裂隙结构发生拉-张扩展作用,促使隙宽加大;②裂隙结构面发生剪切延展,裂隙的延伸长度增大。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ρ代表地下水密度,g代表重力加速度,h代表地下水的总水头,z代表位置水头,γ代表地下水重度。

二是动水压力(Pd),是在水头差的作用下,地下水的运动对结构面、充填物产生的作用力,作用方向和地下水流动方向相同,其力学作用包括三个方面:①裂隙结构面和充填物发生位移变形,促使裂隙扩展;②随着裂隙增大,空隙度、透水性加大,渗透速度加快;③当渗透速度足够大时,会将细小颗粒管涌携带出去。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Ji代表水力坡度在i方向上的分量,参数δ3i=1(i=3),δ3i=0(i=1,2)。

1.3 遇水软化作用

岩土体和结构面雨水的软化作用,主要是强度软化,结合非饱和土抗剪强度τ的表达式,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C’、φ’代表饱和土的有效粘聚力、内摩擦角;σf代表破坏面上的法向总应力;Ua代表破坏面上的孔隙气压力;(σf-Ua)f代表破坏面上的净法向应力;τu代表基质吸力附加强度,计算方式是τu=(Ua-Uw)f·tanφb,式中Uw代表破坏面上的孔隙水压力。由此可见,随着降雨入渗量的增加,C’、φ’、φb均会降低,导致非饱和土体的抗剪强度软化,引起地面沉降变形。

2 路基含水率原位监测试验

2.1 工程案例

以我国某高速公路为例,位于广州中心城区,路基宽度为 32m,采用双向六车道标准建设,是城区东西方向的公路交通主干。本次路基含水率监测试验,选择西行线中的一个断面,桩号为K26+280,属于填方路基,填方高度为10m左右。其中面层包括:AC-13上面层+AC-16中面层+AC-25下面层,厚度15cm;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厚度为50cm;垫层为级配碎石,厚度为15cm;路基为砂质粘土。

2.2 监测设备

该公路日常交通量大,为了减少对交通的影响,将传感器设置在路肩范围内。其中监测设备如下:①时域反射仪 TDR,基于介电特性原理下,能快速测定土体的含水率。相比于烘干法等常规手段,该设备操作简单,具有无损、连续、定点监测的优势,主要用于粘土、粉土、砂性土中,其数据结果能满足含水率监测的精度要求。②TDR-3传感器,以ABS工程塑料作为支撑,具有密封性好、稳定性高、耐久性强的特点。采用不锈钢探针,长度为70mm,量程在0-100%,精度为±2%,计算得到土体的体积含水率。③QTS-6水分速测仪,和传感器连接后,能实现数据采集,并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计算、生成报表。

2.3 布设方法

试验路段的填方厚度较大,路基顶部的填方含水率基本不受地下水的影响,因此在断面布设3支TDR-3传感器,埋设点均为路肩中心位置的下方路基中,如下图1所示,编号由下向上分别为1#、2#、3#,和路面相距230cm、170cm、110cm。测试时间为4-9月,前期频率为每周2次,后期为每2周1次,根据监测数据生成路基含水率增量-时间曲线图。

图1 TDR-3传感器的埋设位置示意图

2.4 试验结果

2.4.1 降雨对路基含水率的影响

分析监测结果如下:①4月1日-5月1日,三支传感器的测试结果变化不大,原因在于降水量少,没有出现大雨或连续降雨的情况,因此路基土体的含水率变化小。经过长时间的非雨季,此时路基土湿度处于稳定状态。②5月1日到6月15日,由于降雨量增加,三支传感器的测试结果明显变化,因此路基土体含水率显著增加。其中,1#、2#、3#传感器的监测结果增幅分别为 6%、8%、8%。③6月15日到9月30日,在连续降雨、暴雨的影响下,2#、3#传感器的监测数据波动明显,说明该部位土体含水率剧烈变化。其中,3#传感器处的土体含水量接近饱和,1#传感器处的土体含水率持续升高。由此可见,降雨会影响路基土体的含水率,地表水会渗入较大深度,但由于传感器和路面的距离远,因此变化不明显。

2.4.2 路基含水率的空间变异性

如下表 1,是路基土体积含水率的平均值和变异系数,分析可知:①4月-5月路基土含水率低于40%,6月-9月含水率高于40%;②距离路面110m、170m的路基土体,含水率变异系数最小为4月、最大为6月;距离路面230m的路基土体,含水率变异系数最小为8月、最大为7月。

表1 路基土体积含水率统计结果

3 水对路基路面稳定性的影响

3.1 对路基的影响

一是碾压不密实。如果路基不满足最佳含水量的要求,在碾压作业期间,使用重型机械会导致土体出现裂缝,降低了土体强度。而且,随着土体含水率的增高,会产生冻胀现象。数据显示,实际含水量是最佳含水量的1.2倍,此时冻胀值高出 2倍以上。二是沉降量大。当路基填筑以后,内部水分蒸发,土体发生收缩形变,增加了密实度,出现纵向裂缝和横向裂缝,最终导致路堤沉陷。此外,水分蒸发时,边坡两侧蒸发速度快、中部蒸发速度慢,因此两侧形变大、中间形变小,导致路基产生裂缝。

3.2 对路面的影响

一是降低结构承载力。降雨时,水分会沿着空隙进入路面,但是排出速度缓慢,此时路面类似于封闭槽,水分会浸湿路基土和材料。再加上车辆荷载的影响,压力水会冲刷路面结构,降低了路面强度,产生结构变形、脱空等问题。二是发生翻浆和冻胀。在冻融作用下,水的侵入会降低路基路面的稳定性,此时路基上层冻结,可能引起路面膨胀开裂。而翻浆则是水体、温度、路面、车辆荷载共同影响的结果,会缩短道路的使用寿命,不利于行车安全。

4 路基路面施工中对水的控制方法

4.1 加强排水系统设计

道路施工和使用中,完全避水不可能,应该通过排水设施及时排出水体。排水系统设计时,应该考虑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公路等级等要素,并且结合路基路面排水要求,实现排水构造和设施的有效衔接,促使路基防护、路面排水形成一个整体。以排水沟渠为例,设计要点如下:第一,尽量缩短地面和地下排水沟渠的长度,避免水流过于集中,实现就近分散、及时疏散的目标。第二,排水沟渠应该和附近的农田水利相配合,必要时可以增大管涵的孔径。第三,路基边沟要独立使用,作为农田灌溉用途时,要增加边沟断面并加固处理。第四,有效排除并拦截路基范围以内的地表水,避免发生下渗、漫流、积水等现象。

4.2 针对不同路段控制

第一,填方路段。合理选择填筑材料,要求强度高、水温稳定性好,常见如砂性土。而且填料中的粗细颗粒比例均匀,既保证较高强度,又增强粘结力,有利于压实作业。第二,挖方路段。施工期间设置截水沟,避免水体冲刷边坡,提高边坡稳定性。针对滑坡现象,应该通过试验测定边坡土质的密实度、含水量,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第三,软土地基路段。采用换填土层法提高路基强度,在路基外设置排水沟、盲沟,避免水体浸泡路基。调整路槽后,还要加强路基养护工作,保证两侧排水通畅,防止冲刷边坡。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道路工程中,水会造成路基碾压不密实、沉降量大;降低了路面结构承载力,发生翻浆和冻胀现象。分析可知,水体对路基路面的影响,作用原理包括理化、力学、遇水软化等作用。文中结合工程案例,进行路基含水率原位监测试验,提示施工企业加强排水系统设计,针对不同路段进行控制,从而避免或减轻水体的不利影响,提高道路工程质量。

[1] 王计冬.水对路基路面稳定性的影响和控制方法[J].交通世界(下旬刊),2016,(6):42-43.

[2] 游元富.道路桥梁过渡段的路基路面施工技术探析[J].江西建材,2015,(6):176-176.

猜你喜欢
裂隙含水率土体
630MW机组石膏高含水率原因分析及处理
昆明森林可燃物燃烧机理研究
顶管工程土体沉降计算的分析与探讨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基于孔、裂隙理论评价致密气层
采动影响下浅埋输气管道与土体耦合作用机理
弱膨胀土增湿变形量试验及路堤填筑分析
裂隙灯检查的个性化应用(下)
基于土体吸应力的强度折减法
原油含水率在线测量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