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的现实困境与出路

2018-03-27 19:33金美庆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乡村教师身份认同危机

金美庆

【摘要】乡村学校的建设及乡村教师发展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而在种种影响乡村教师发展的因素中,乡村教师的身份认同问题是最为根本的,主要表现为群体内自我认同迷惘,群体间社会认同遭遇挑战。而除了性别、教龄、职称等个人变量影响着乡村教师身份认同外,还包括多元价值取向、乡村文化的衰落、发展空间的局限等因素。因而我们要在乡村学校建设、乡村教师待遇、乡村文化传承等方面为乡村教师的发展想出路,提高乡村教师的归属感,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工作。

【关键词】乡村教师 身份认同 危机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178-02

近年来随着国家以及社会各界对于教育公平和优质教育的重视,乡村学校的建设及乡村教师的发展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乡村教师的身份认同危机正是乡村教师发展过程中更为深层的问题。我国在逐步实现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多元文化的介入,乡村社会面临着多方面的冲击,已然不是费孝通眼中的“熟人社会”[1]在乡村背景变迁中,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乡村教师正遭遇着身份认同危机及社会心理方面的困惑与迷惘,这不仅阻碍了其自身发展,也降低了乡村教师的群体凝聚力,加剧了其群体的不稳定性。因此探讨乡村教师的身份认同的问题,为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的困境寻求出路,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一、“身份认同”的内涵

“身份”本就是一个复杂而模糊的词汇,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它与地位和受人尊重程度相关。在社会意义上,是“社会赋予个人、与职业及其他社会角色相联系,表明人的社会地位的类别标志”,是外在赋予的制度性的身份;在个人意义上,它是个体对“我是谁,“我如何看待我自己”问题的理解[2]。可见,“身份”反映的是个体与他人的客观关系,而“身份认同”强调个体的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的有机统一,决定了个体采用何种方式来理解和改变世界。所以,乡村教师“身份认同”就指乡村教师通过对其教师角色内涵的认知与体验,以及通过对他人、社会等对其角色的看法的反思与判断,形成自己对乡村教师这一身份的感知、理解和意义的阐释。因而,乡村教师身份认同危机就是乡村教师对其角色所本应被赋予的身份感、价值感和意义感的迷惘甚至是丧失。

二、乡村教师身份认同危机的表现

1.乡村教师群体内自我认同的迷惘

乡村教师身份认同危机首先体现在其个体的自我认同方面,即对自我身份、地位、作用、归属和利益的主动体认的迷惘状态。就有关研究来看[3],乡村教师对于乡村的认同和归属还是偏低的,其对于自己所存在群体以及生活和工作的环境都无法完全认同和归属,并且存在潜在的流动倾向。首先乡村教师在经济待遇和政治地位等方面明显处于弱势地位,在资源分配不均、农村教育发展落后的情况下不由得感到一种身份的失落感。其次城镇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走出乡村走入城市,也将孩子送到城镇中去学习,现实困境使得乡村教师对自己信心不足,对于自己的专业身份也感到怀疑,由此陷入理想与现实、局内人与局外人的矛盾困境。再者,我国现在多数年轻的乡村教师是在“离农”的环境中发展成长的,迫于无奈回到乡村。虽然在乡村任教,却一直向往着城市,与乡村人民缺少交流,始终游离于乡土文化和乡土人情之外,因而乡村教师不自觉地由“局内人”蜕变为“局外人”,面临着作为乡村教师丧失其身份价值和意义的危机。

2.乡村教师群体间他者认同的挑战

在我国逐步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乡村教师不仅处于自我认同的现实困境中,也难以获得社会中他者的认同,主要表现为乡村民众对其认同的方面。在传统的乡村社会中,乡村教师除了承担“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还有着敏锐的社会意识和服务精神,乡村教师与乡民们极为信任亲密,乡民们对于乡村教师的认同度也很高,其角色是不可替代的。而现在乡村社会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一方面乡民们大量流入城市谋生,收入提高、生活条件改善,再加上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普遍而广泛,乡民们也都接受过一定的教育,进而对乡村教师的依赖降低。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也使得乡村教师与乡民的交流少之又少,乡村文化在时代的洪流中逐渐衰落,原有的亲密关系逐渐成为一种疏离,由此乡民们对乡村教师的认同度较低。另一方面,由于多元文化的介入、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乡村教师失去了原有的乡土文化之根,作为知识分子却在面对着城市文化时逐渐迷失自我,游走在乡村与城市的边缘,使得乡民们对乡村教师的认同也愈加降低,群体之间愈加梳离,使乡村教师陷入尴尬的认同困境中。

三、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

1.性别、教龄、职称等个人变量的影响

现有关于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学者们通过调查分析发现,虽然乡村教师整体上对其身份认同程度不高、陷入身份认同的困境,但是具体而言,受到性别、教龄、学历、任教学科、所任学段、职称等诸多个人变量因素的显著影响。例如从教龄长短来看,教龄长的乡村教師对其身份的认同显著高于教龄短的乡村教师[4]。教龄长的专家型教师对乡村社会、学校以及乡村教师这一群体都形成了一定的归属感,能够认同自己的身份,享受到自我身份的价值感,而相比之下新手型教师则处于一种“游离”或“漂浮”状态,对乡村教师身体的认同程度低,归属感弱。由此,乡村教师是否能够清楚认知自己的身份并享受到其身份所带来的自我价值感会影响到乡村教师对其身份的认同。

2.多元价值取向的影响

在社会转型和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收到市场经济的影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体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虽然乡村教师的生活状况有所改善,但市场化脉络及消费主义造成乡村教师与其他群体在经济和社会地位上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使得乡村教师的工资待遇与其付出不相匹配,心理产生不平衡,加剧了乡村教师对其身份的不认同。当乡村教师参照城市教师、公务员、农民、学生家长以及其他职业群体的经济收入与社会地位时,乡村教师的相对剥夺感进一步加剧。虽然作为体制内的国家干部,却比城市教师在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上都呈现弱势,实际上成为乡村中的贫穷者,从而导致乡村教师群体对其身份的不认同。

3.乡土文化衰落的影响

“在传统儒家伦理的教化与熏陶下,人们不仅将乡村教师看成是乡村文化的传播者,更将其视为道之代表、礼之化身、德之典范,尊师重教的氛围一直比较浓郁。”[5]中国传统的乡村教师是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存在的,乡村教师对其身份更有一种情感和文化的归属,而这亦是支撑乡村教师工作及为公共事务服务的重要力量。随着我国逐步实现城镇化,乡土文化逐渐衰落,乡村教师这一文化符号所具有的想象意义逐渐发生变化,教师的威严逐渐为人淡漠,教师受到家长的埋怨,而教师本身的责任与归属也逐渐减弱,乡村教师与乡土文化的内在联系逐渐削弱,成为乡土社会的“边缘人”。而这也是影响乡村教师身份认同更为深层的原因,扎根于文化的土壤影响着乡村教师的价值、归属与生命意义。

4.乡村局限发展空间的影响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乡村”已然逐渐丧失了原来的乡土文化意蕴,更多的代表着一种偏僻与落后。与城市相比,乡村在办学条件、优质教学资源、教师的专业发展、晋升空间、生活状况等多方面都存在着问题。特别是对年轻的乡村教师来说,乡村地区局限了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评课、听课、送课、培训的机会都少于城市,给予的晋升指标也少,发展空间极为有限。而且婚姻问题也是摆在乡村年轻教师面前的一大现实问题,同时很多乡村教师由于考虑到乡村缺少优质教育资源而担心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也不愿留在乡村任教。乡村教师有限的发展空间客观的影响了其身份认同,加剧了其现实困境。

四、乡村教师身份认同危机的出路

1.建立健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保障

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是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的重要保障,只有国家在政策中明确指出乡村教师的各项权利和义务,并保障其落实,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的现实困境才能真正得到突破。首先就要在国家制度层面明确乡村教师的法律身份,进而建立长效的支持保障机制,坚定地实施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对乡村环境改善、乡村学校建设、乡村教师待遇提高的支持保障,并且强化政策执行的监督机制,从国家政策上体系完备的保证乡村教师的合法权益贯彻落实。从而让乡村教师充分感受到这一身份所带来的价值和意义,有归属感。

2.重塑乡村文化,引领农村教育改革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城市优先发展的策略,让原本拥有乡土文化的乡村成了落后的代名词,乡村成了人们想逃离的地方,成了老人和孩童留守的地方。乡村教师正是在这样的嬗变中丧失了在传统乡村社会中的文化身份,失去了与乡土文化的内在联系。因此首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乡村教师参与到乡村日常生活中,努力构建有乡村教师参与其中的村落文化共同体,重塑乡村教师作为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以此促进其身份认同;其次,重塑乡村文化能够使乡村教师以“局内人”的主体意识进行教育教学,能够对学生进行情感性理解,真正从乡村这一角度出发来引领教育改革,促进当地教育发展。

3.关注教师多元需求,促进教师主动发展

随着城镇化进程,乡村教师的需求也不再单一,除了工资待遇外,还存在着职称、保险、公积金、晋升、个人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多元需求。因此要实现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就必须转变现有的管理体制和教师被动发展的理念以及关注和保障乡村教师的多元需求。一方面亟需赋予教师教育的专业自主权,从而促进乡村教师对工作的热情与信心,使乡村教师实现从被动到主动发展的转变;另一方面要关注到乡村教师的多元需求,对长期扎根在乡村的教师实施补贴与奖励制度,解决乡村教师遇到的住房、疾病等实际困难,为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渠道和保障,从其多元需求的满足与保障方面解决乡村教师的后顾之忧,这也是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的基本条件。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胡艳.中国当代乡村教师身份认同中的困境研究——基于一位乡村教师的口述历史[J].教师教育研究,2015,22(06):73.

[3][4][5]闫巧,车丽娜.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教师的社会认同困境与干预策略[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7,9(04):80-81.

[6]李金奇.农村教师的身份认同状况及其思考[J].教育研究,2011,(11).

[7]王坤.农村小学教师身份认同困境与干预策略[J].基础教育,2013,10(3).

[8]王建立.社會转型时期农村教师身份认同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乡村教师身份认同危机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关于加强乡村学校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布尔加科夫戏剧创作与身份认同
“危机”中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