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语言中的有序语义对应结构

2018-03-28 08:52
传播力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用例语义词语

本文试就新闻语言中的有序语义对应结构及其相关问题进行初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新闻报道中有一种十分常见的语言结构常被采编人员误用。例如,稿件中有一句子:

例1 张国立、李宁、李健、欧阳夏丹等著名演员、歌手、主持人、运动员先后在海洋日活动中受聘为海洋公益形象大使。

句中有三位明星分别对应的职业与事实相悖:李宁错误地对应歌手,李健错误地对应主持人,欧阳夏丹错误地对应运动员。这样的句子必会导致一些读者对明星所在的职业领域产生错误理解。因此,笔者调整职业名词的排序使之成为语义准确的句子:

例2 张国立、李宁、欧阳夏丹、李健等著名演员、运动员、主持人、歌手先后在活动中受聘为“海洋公益形象大使”。(《中国海洋报》2017.12.27)

这样的句子,可以称为有序对应句;这样的句子结构格式,可以称为有序语义对应结构。

类似上述误用有序对应句的用例,权威报纸中也时有所见。例如下例:

例3 此次发布的第一批7件典型案例,包括合同履行[s1]、知识产权[s2]、行政管理[s3]、刑事犯罪[s4]、诉讼保全[s5]和国家赔偿[s6]六种类型,分别体现了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t1]、督促政府诚信守约[t2]、规范行政管理行为[t3]、依法慎用保全措施[t4]、纠正违法执行行为[t5]、加大国家赔偿力度[t6]等平等全面保护产权……的要求。(《人民日报》2018.01.31,句中符号为笔者所加)

人们通常会把这个句子的语义对应关系理解为:s1对应于t1,s2对应于t2,s3对应于t3,s4对应于t4,s5对应于t5,s6对应于t6。这种对应关系在语义上显然是错误的(其中s6对应于t6除外)。应该指出,这里根本不存在s4和t5在语义上相对应的短语。关于这一错误的具体情况,请见最高法的7个案例文件[1]。

上述失误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新闻学和相关学科缺少对新闻语言中有序语义对应结构的理论探讨,从而导致人们运用有序对应语句处于非自觉状态。因此,有序语义对应结构的研究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二、有序语义对应结构及其相关概念的定义

定义1 若语句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的词语受其后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的词语的语义的影响而按先后次序排列,则它们所组成的词语集合被称为有序词语集合[2]。

例4 ……在组织部[s1]、旗纪委[s2]设 立“12380”[t1]“12388”[t2]违 反 换届纪律监督举报电话……[3](《经济日报》2017.02.17)

在语义上,元素s1对应于元素t1,而元素s2对应于元素t2,亦即,组织部设立的举报电话号码是12380,而旗纪委设立的举报电话号码是12388。在这里,元素s1和s2的顺序和元素t1和t2的顺序决不可单独改变,否则,这个句子将丧失其原有含义。依据定义1,“组织部、旗纪委”被称为一个有序词语集合,“12380”“12388”也被称为一个有序词语集合。

例4中的两个有序词语集合各包含两个元素,例2中各包含4个元素。各包含3个、5个、6个、7个、8个、10个元素的有序词语集合很常用,甚至有包含25个元素的用例。有序词语集合可以是显性的(如例4中的两个有序词语集合),也可以是隐性的。如:

例5 今年前两个季度该种投资分别上升了4.4%和下降了7.3%。(新华社2003.11.25)[4]

上例中的“今年前两个季度”是一个有序词语集合,但该集合的两个元素{今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是隐含的。与例4不同,这种有序词语集合可被称为隐性有序词语集合。

定义2 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序词语集合的语言结构格式被称为有序语义对应结构。如例2、例4、例5的语言结构格式。

定义3 包含有序语义对应结构的句子被称为有序对应句。如上述例2、例4、例5。

定义4 若有序语义对应结构存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的句子所构成的句组中,则此句组被称为有序对应句组。

限于篇幅,本文不给出有序对应句和有序对应句组的分类。

三、几个问题的讨论

有序语义对应结构问题以前从未进入新闻语言研究领域,许多有关问题尚待讨论。

(一)新闻语言中的有序语义对应结构来源于非新闻语言,并发展成为新闻语言中常用的语言结构格式。在汉语中,这种语言结构格式至晚出现于唐宋时期的学术语言、事务语言之中。唐代贾公彦的疏文“泉与钱,今古异名”[5]是所见最早的有序对应句。1949年以后,有序语义对应结构大量地出现在新闻报道中。笔者曾对《人民日报》新闻中的语言事实进行调查,其数据显示:1946年至1950年和1955年总共6年的报纸中,有503个有序语义对应结构的用例(只是带有“分别”一词的用例),平均每年有84个用例;而2006年一年却有同一类型的用例1484个。也就是说,有序语义对应结构已经发展成为新闻中一种十分常用的语言结构格式。

(二)应该重视有序语义对应结构的误用问题。所见错误用例主要有两种情况:

1.有序语义对应结构的误用会导致新闻中出现事实性(新闻基本事实或新闻细节事实)错误。例1和例3两个句子所表述的情况与事实相去甚远。

2.有序语义对应结构的误用会导致语言中出现逻辑性错误。如下例:

例6 葡萄酒酿造……其成败直接关系到治沙成果的巩固和企业的存亡。(《人民日报》2000.06.15)

其中的“成败”在语义上只能对应于“巩固与否”,不能两面对应一面(“巩固”只有肯定的一面)。这类常见错误较易判定和改正。

在采编实践中避免误用有序语义对应结构,首先应该自觉地选用有序对应句和句组,警惕误用情况出现。其次应该对有序对应句和句组中的事实尽量做好核实工作,以避免发生错误。例3中的错误很难判定,必须提请记者利用最高法会议文件进行核实。

(三)应该规范有序语义对应结构变体的用法,以避免歧义。所谓变体,指的是其中的有序词语集合的元素在表层句法结构上不具有一一对应关系,但在深层语义结构上具有一一对应关系。例如下面二例:

例7 白石和刘荣惠郭红岐分别当选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和副省长。(《人民日报》2000.04.28)

例8 而美洲、亚洲以及太平洋地区接待的游客比例将分别上升到20.1%和21.9%。(《人民日报》1990.11.29)

例7中,有序词语集合“白石和刘荣惠郭红岐”中的元素被连词“和”分为两组,前者与“副主任”对应,后者“刘荣惠郭红岐”与“副省长”对应。这种语义对应关系在上下文中已明确给出。这种借助连词分组的用法可否普遍用于分析例8一类句子的语义?不可。从上下文看,“亚洲以及太平洋地区”似乎对应于“21.9%”。此类变体非常之多,亟待予以规范。

[1]参见http://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8/01/id/3187772.shtml中的七个案例文件。

[2]王建午.实数的构造理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3]为表述清晰、方便,在例句中的施事和受事语义词语后面做了符号标注。

[4]引自北京大学CCL语料库检索系统(网络版 )。

[5]郑玄注,贾公彦疏:《周礼注疏》,“地官·泉府”中的贾公彦疏文。

猜你喜欢
用例语义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UML用例间包含关系与泛化关系的比较与分析
UML用例模型中依赖关系的比较与分析
找词语
语言与语义
联锁软件详细设计的测试需求分析和用例编写
從出土文獻用例看王氏父子校讀古書的得失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一枚词语一门静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