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质量为导向的高校思想政治课互动教学模式探究

2018-03-28 10:44赵平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政治课教学模式思想

赵平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

(一)大班教学。我国高校受招生规模扩大和专业细分等因素的影响,在具体教学任务安排上,教学课时量倾向于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对于思想政治课类的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严格控制数量,一般每周两个课时、而且大多采用几个专业合班或者同一专业几个班级合班,学生人数一般在100至200人之间,有的甚至更多,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值得商榷。

(二)课时量有限,教学任务重。高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开设课程数量和课时安排都遵循一定的规律,有相应的限制和标准,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内容多、任务重、课时量少,教学压力较大,不利于任课教师进行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创新,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三)重理论轻实践。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在实践课教学方面明显存在不足之处,没有相应的时间、人员、资金和组织等保证,综合教学效果严重缩水,跟原有期望值相差甚远。在实际教学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常常面临着如何认识和解释实践中出现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因此与教学需求相比,目前高校思想政治课的确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不相适应的地方。

(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缺乏兴趣与学习动力。思想政治课程本身理论性很强,相对比较抽象枯燥,或者因为思维定势、个体差异等原因,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现有思政课没有兴趣,找不到学习动力,他们在课堂环节呈现出玩手机、看课外书,交头接耳、睡觉、逃课厌学等现象,严重影响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

(五)思想政治课程教师队伍创新意识和思想解放程度不高,教学方式陈旧。教学上,不少教师认为有统编教材可用,搞个课件一放了事,懒得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授课方式仍然沿袭传统的满堂灌、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本教案的授课方式,或者按照现有的PPT课件解说员似的变相照本宣科,形变神不变,这样的老师不在少数。科研上,不愿意投入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为完成任务或者评定职称需要而被动的从事科研,一旦实现功利性目的,自己都不想看自己写的所谓论文或课题成果,只有科研数量,质量大打折扣。[1]

二、高校思想政治课实施互动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由以上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现状不难发现,这跟新时代形势的发展与学生健康成长之间很不对称,急需改变现状,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和创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具体如下: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的转变。学生学习的效果取决于其学习过程中的具体状态,被动接受与主动参与相差悬殊,前者状态低迷,表现为上课打瞌睡、玩手机、交头接耳等,学过的知识转瞬即逝,这边学那边扔,收效甚微;而后者因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热情高涨,情绪饱满,过目不忘,不仅收获了知识,更在无形中提升了自己的素养,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为以后的成才和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二)有利于教师教学成就感的提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最大的快乐在于被学生认可和接受,看到学生有收获,从学生关注的眼神中感受到作为老师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这种快乐是物质和金钱所无法取代的,也是互动教学模式探索的重要收获之一。

(三)有利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事关当代大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和人格的不断完善。通过互动教学模式探究,可以激发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顺其自然的接受相关理论知识的熏陶,实现课程教学目标。[2]

三、高校思想政治课实施互动教学模式的具体探索

了解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状和重要性之后,很自然的意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更加理解探索互动教学模式的迫切性。当代大学生非常渴望生动鲜活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需要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方法手段。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时代元素,课堂教学可以与网络教学相互支撑,把理论教育、能力培养和价值引导结合起来。因而,教师要改变教学中单一地对学生进行机械理论说教、灌输的模式,转为服务学生成长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引渡人”角色的模式。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提炼热点话题,分组讨论。走进学生,找准需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际上是一个解疑释惑的过程,宏观上是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微观上是为学生解答人生应该在哪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样的人的过程,要及时回应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实践乃至影视剧作品、社会舆论热议中所遇到的真实困惑。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是新形势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时效性的关键。现在的大学生出生在国家经济起飞、社会重视教育的年代,成长中又赶上了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又是中国从“追赶”西方到“平视”甚至“俯视”西方的时代。他们有更高的素质、更好的自信、更强的表达欲望、更多元的人生追求,同时也拥有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理性平和、多元包容的大国心态。根据这个实际情况,任课老师可以提炼出学生特别关注的热点话题,提前预留机动时间,供学生充分思考,按照教学班级人数分若干小组,选出对应的小组长和发言人,集中成员集体智慧,展开热烈讨论,老师掌控驾驭全局,进行组织协调,最后点评,给出一个共同认可的信服结论,评选出优秀小组和最佳发言人,给与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二)选择传统节日,激情演讲。大学生是生活于当下现实生活中的年轻人,随着社会的巨大变化,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心理特征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就需要思想政治课教师去熟悉和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按照课时安排和时间顺序,可以尝试在我国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等不同的节日,选择确定相对应的主题,举行演讲比赛活动,要求全体同学参与,认真准备。提前两周安排下去,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占有资料,写出专门的演讲稿,定稿以后集中起来作为资料保存,演讲过程尽可能全部脱稿,充满激情,端庄大方,以展示新时代大学生的才华,比赛结束以后,经过学生评委讨论酝酿,评选出对应的奖项。老师最后进行总结,指出此次演讲比赛的精华和闪光点,也明确存在的问题及改正提高地方,为以后举办类似活动积累经验,锻炼能力。

(三)布置课题,开展小论文写作比赛。高校思想政治课教材编写严谨,内容丰富,时代感很强。老师可以结合授课班级专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某个课题,让学生以1000-2000字左右小论文的形式,表达对该课题的理解。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展示文字功底的有效途径,能够唤起学生对时事政治关注的热情,充分显露自己的观点,为以后更好的融入社会、参与政治作铺垫。

(四)筛选教学难点,进行系列辩论比赛。[“3]互联网+”时代,青年大学生既要有专业知识,又要有远大的志向、高尚的思想品德、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青年大学生要立志、修身、博学、报国。大学阶段是他们敢想敢说敢做的年龄段,这个时候的他们充满激情,对事物有自己独到的理解,观点鲜明。鉴于此,老师要有针对性地根据教学内容实际,选择学生关注度高的教学难点,进行深度剖析,这个过程可以很好的利用辩论形式来进行。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功夫,同时,在论辩过程中,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相信会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甚至终身难忘。[4]

(五)利用现代网络信息平台,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现在高校学生大多是“95后”,“00后”出生的青少年即将走进高校校园。他们更加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是可爱、可信、可为的新一代。对此,我们可以大胆尝试并充分利用微博、微信、QQ群等现代网络信息平台,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现在大班教学课堂气氛沉闷,老师辐射范围有限,难以了解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而利用“学习通”教学软件和微信、微博等这样的社交方式,则可以实现跨时空的分享知识和交流想,并且社交的参与性、实时性是课堂教学的理想状态。互动是教育的基础,社交的实时性、参与性是课堂讨论的理想状态,现代网络信息平台恰好可以同时满足社交性和互动性两大特征。

要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摸清学生对本门课程的认识程度和思想变化脉络,从而为课堂教学的有的放矢打下良好的基础。[5]

猜你喜欢
政治课教学模式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