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美国舞蹈高等教育在理念体制机制上对我国的启示

2018-03-28 12:19
巢湖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舞蹈理念教育

袁 艳

(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合肥 230013)

舞蹈艺术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艺术之一,在世界各大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人类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笔者从事舞蹈教育20多年,在组织和参与合肥幼专舞蹈教育专业建设、与社会性舞蹈培训机构接触和合作中,对我国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的舞蹈教育有着较深入的了解。2016年,笔者赴美缅因州州立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学术交流,近距离观察了美国20多所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的舞蹈教育情况,又研究了一些关于美国舞蹈教育的专著和刊物,对美国舞蹈高等教育状况有了一定了解。笔者认为,比较研究中美两国舞蹈高等教育,借鉴美国舞蹈高等教育的优点,对我国舞蹈高等教育建设大有帮助。

1 中美舞蹈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简述

美国的舞蹈高等教育起步较早。20世纪初,陆续有了学士和硕士学位,40年代有了博士学位。不同学历层次的舞蹈高等教育的共同特点是目的明确、特色鲜明。总体上看,课程设置全面合理、知识结构广博多样、教学管理科学完善、人才培养灵活高效,形成了人才济济的局面。相比于美国,我国的舞蹈高等教育则具有起步晚、发展慢、规模小的特点。我国的舞蹈高等教育开端在1978年,以北京舞蹈学院转制为大学教育为标志,随后北京舞蹈学院率先在1999年获得舞蹈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与北大联合培养舞蹈学博士生,在学习借鉴西方舞蹈教育的基础上,我国舞蹈高等教育发展逐渐加快步伐。究其原因,我国舞蹈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遭受“三个断裂”“两次缺席”。简单讲,由于内战、抗战、中苏关系破裂、文化大革命等原因,我国舞蹈与现代舞、舞蹈编导发达国家德国、美国和苏联失去了交流机会,与我国优秀传统舞蹈形成断裂,缺席了西方舞蹈的现代舞和编导产生、后现代舞蹈的产生两次重大变革,之后的中国舞蹈进入了盲目照搬的境地,制约了我国舞蹈高等教育的发展。但是,经过几代舞蹈人的努力,逐渐形成“中国舞风”,主要是中国古典舞和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创作,形成了主题鲜明、结构完整、技巧超群、舞美华丽、语言混搭等特点[1]。

2 美国和我国舞蹈高等教育理念体制机制制度比较

2.1 理念方面

2.1.1 审美理念上的“体验”派与“规范”派。美国舞蹈高等教育基于“审美体验”的认知,形成以感性为基点、更强调个体“审美体验”的教育理念,倡导在自由状态下学习舞蹈,倡导“引导与创新”,形成了“重表现、轻模仿;重体验、轻规范;重创新、轻传统”的审美理念[2]。相比于美国,我国舞蹈高等教育审美理念上则更加注重“规范”的要求,“体验”在舞蹈教育中则较少反映,表演往往规范化、程序化和炫技性的特点明显。基于这样的审美理念,我国的舞蹈演员在舞技上可能更胜一筹,但是在美感和个性化方面差强人意。2016年初轰动一时的“中美舞林争霸赛”中,美国的舞蹈内容多元、认知感性、个性张扬,具有很深的后现代主义舞蹈的烙印。相反,我国的舞蹈程式化、技术性强、传统文化烙印强。虽然这次“舞林争霸赛”两国选手水平不相上下,但两国的舞蹈风格迥异,而这又源自于审美理念的不同。应当说,舞蹈审美中的“体验”与“规范”,一个内在、一个外在,是矛盾的统一体,是形成审美活动的两极。我国过于强调“规范”的标准,忽视了“体验”的标准,导致我国的舞蹈丧失了个性张扬、变幻灵动的特性。

2.1.2 认知理念上的“最好的素质教育手段”和“个人兴趣”。美国对包括舞蹈在内的艺术教育价值有较高的认知,赋予了舞蹈艺术在陶冶情操、提升素质、塑身造型等方面更多的价值,愿意在舞蹈教育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虽然如此,美国舞蹈高等教育认知理念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逐步普及、逐步提高的过程。一般认为,上世纪50年代美国对舞蹈教育的重要性认识有了质的飞跃。1967年哈佛大学《零点项目》创始人纳尔逊古德曼认为,艺术思维是与科学思维同等重要的一种认知方式。1977年美国国情报告指出:“只有当艺术变为每个学生在校内外和在各个学习阶段上个人学习经验的中心时,美国教育的基本目标才能实现”[3]。1992年美国四大国家级艺术机构研究制订了《艺术教育国家标准》,确立了在“K-12”教育阶段舞蹈作为必修课程和艺术教育的核心课程,在高等教育中,舞蹈大多为必修课程。美国人认为,包括舞蹈在内的艺术是人类自我发现的最佳途径,是最好的素质教育手段,能够在发展直觉、推理、想象、技巧以及表达和交流的独特形式和过程中,逐渐形成深厚的文化修养。正如席勒所说:“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途径是先使得他成为审美的人。”相比于美国,我国对舞蹈教育价值的认知程度远远不够,忽视了舞蹈教育在人才培养、陶冶情操等方面的重要价值,错误的认为舞蹈教育只能作为个人兴趣、技术技巧来予以培养。基于这样的认知理念,我国在舞蹈教育的政策规划上,也是较为滞后的。虽然在1991年,原国家教委《关于实施〈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和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制度的意见》就指出“把高中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在全社会形成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将素质教育确定为战略主题,要求“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试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当前应试教育仍是主流,素质教育发展不够理想,包括舞蹈在内的艺术教育一直不受重视。在义务教育阶段,只开设了音乐、美术两门必修课程,且常常被其他课程挤占课时,在高等教育中舞蹈常常作为选修课出现,艺术教育发展速度缓慢。

2.1.3 价值理念上的多元与单一。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这些移民在民族、种族、宗教、传统文化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色。这直接决定了美国舞蹈高等教育体现出深刻的多元化价值理念。相比于美国,我国在舞蹈高等教育价值理念上则缺乏多元化,更多的呈现出单一的价值理念。深究其因,这可能源自于我国特有的国情:一是自古以来,我国建立起以“亲亲、尊尊”为价值主导的“家”天下。追求集体价值,反对或限制个人价值。二是我国虽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但是汉族人口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汉文化也处于主导地位。三是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

2.2 体制方面

2.2.1 职业舞蹈教育管理体制的“专业力量为主”与“行政力量为主”。美国舞蹈高等教育以专业力量为主、行政力量为辅的管理体制,形成了多样化的办学模式,成立了众多独立专业协会制定教育标准和评估监管教育质量,协会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如美国国家舞蹈协会等制定了《国家艺术教育标准》,也发挥了相当作用。相比于美国,我国舞蹈高等教育是行政“大一统”为主、专业力量为补充的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使我国舞蹈高等教育规模在短期内得以迅速发展起来。与此同时,这种管理体制也存在着较多的弊端:一是行政管理体制让舞蹈高等教育的行政化色彩过于浓厚,弱化了学术自由的同时,容易滋生官本位的思想。二是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着机制僵化、程序冗长、创新不足等问题,容易滞后于舞蹈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这两大弊端的存在,无疑将会影响到我国舞蹈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2.2.2 非职业舞蹈教育管理的丰富灵活与单调死板。中美在职业舞蹈高等教育方面教学体制差异不大。但在非职业领域,美国教学更加灵活多样。如2016年,笔者曾到访缅因州立大学舞蹈学院,其主要培养高、精、尖的舞蹈表演专才。美国其他综合性大学则在注重舞蹈职业化教育的同时,也非常注重舞蹈非职业化的教育,且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如纽约大学斯坦哈特教育学院舞蹈系在非职业教育上以培养优秀舞蹈师资为特色,同时训练社区舞蹈干部。俄亥俄州大学舞蹈系则开设“电脑编舞”和“录像舞蹈”专业。相比于美国,我国非职业舞蹈高等教育则比较薄弱。虽然在国内综合性大学和专业舞蹈学院里都有非职业舞蹈,但开设的专业比较少,限于舞蹈学、舞蹈教育等方面,仍然趋向职业舞蹈教育。

2.3 理论教学方面

美国舞蹈高等教育更加注重理论教学,帮助学生提升理论研究能力。一般来说,美国舞蹈高等教育分为五年制双学位 (舞蹈艺术学士BFA和舞蹈教育学士BA)和四年制,尤其是五年制双学位,教育周期长,既有精湛的舞蹈表演和创编技能,又有丰富的舞蹈教育理论作为支撑,能更好地完成舞蹈教学任务。美国大学舞蹈系的学生四年要修够180个学分,其中舞蹈专业课占70分,如艺术管理、舞蹈史、芭蕾、现代舞、编导以及教学法等,其他必修课程还包括解剖学、美学、哲学、逻辑等。其他学科可以自选,有的可以选二至三个不同专业同时攻读。

相比于美国,我国舞蹈高等教育则更加注重舞技的教学,忽视了舞蹈理论的教学。我国舞蹈高等教育一般为四年制,授文学学士学位,舞蹈教育理论学习和研究不够,大部分是舞蹈表演专业,舞蹈教育专业等其他专业较少,在舞蹈理论学习研究方面比较薄弱。中国少数顶尖的舞蹈学院如北京舞蹈学院聘用了一批具有高等学历的人才以加强文化学科建设,或者和一些综合大学共同培养人才。但很多院校仍然存在“技术挂帅”观念,学生的知识结构仍然比较单一。与美国相比在舞蹈的理论修养、对舞蹈的理解和认识、创编能力、个人文化修养等方面相对较弱。

2.4 学生来源方面

中国有句俗语:“巧妇难无米之炊”。再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制,如果没有优秀的学生,也教不出优秀的舞蹈演员出来。在舞蹈学生的素质方面,美国比我国要好的多。美国现代社会民主教育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注重对学生进行独立、自主和创造性的培养,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是如此。学生普遍从小就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美国舞蹈高等教育的生源一般有较为广博的知识结构[4]。美国“K-12”教育中舞蹈是艺术核心课程,与英语、数学等并列为必修课程。学生学习舞蹈是必须的日常生活,像我国学生学习语文和数理化一样,他们不会因为学舞蹈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同时,在美国“K-12”体系的舞蹈必修课上,舞蹈创编、舞蹈文化的学习占到40%—50%。美国国家剧院、纽约芭蕾舞团等的一些顶尖演员都是“普通”途径学出来的。有的演员拥有其他专业如医生、教师的证书,结束舞蹈生涯后很容易选择另外的职业。

相比于美国,我国学生在进入舞蹈高等学校前,一般都接受过专业训练,尤其在高中花了很多时间学习舞蹈,高考前设置了舞蹈专业技术的面试。来源于中等舞蹈专业的学生要封闭式地住进学校,每天学习文化课的时间不到三分之一,演出、比赛紧张时文化课甚至要停止。因此文化素养和其他专业素养普遍不高。在舞蹈生涯结束后,转型是许多舞者的困惑。同时,中国舞蹈教育目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要求尚不科学,十分注重技能的学习,导致一些人对舞蹈的审美与价值判断发生偏移,重技轻艺,对舞蹈创编、创新的要求不高,尤其是舞蹈文化理论知识的学习近几年才得到重视和发展。同时,我国艺术学校有的老师受“学徒制”的影响,有“家长制”现象,扼杀了学生自尊、摧毁了学生的独立精神,影响了创造力发展。

3 启示

3.1 要树立正确的舞蹈高等教育理念

要充分认识舞蹈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和作用。一要借鉴美国的做法,推行舞蹈高等教育的价值理念多元化。例如,大力发扬少数民族舞蹈,提升少数民族舞蹈的历史品味和现实价值。需要说明的是,价值理念多元化不是价值理念混乱化。我国舞蹈高等教育价值理念多元化的建设,仍然需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方向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二要借鉴美国注重“体验”的审美理念,调动舞蹈演员的主观能动性,激发舞蹈演员的创造性,增强舞蹈的个性化,让舞蹈不但富有美感,而且还富有灵性。三要转变观念,抛弃对舞蹈教育的陈见,树立正确的舞蹈教育观,多措并举提升舞蹈教育的投入。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加大宣传教育,让人们认识到舞蹈教育的重要性。在互联网的时代里,舞蹈行业协会、教育机构等单位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站等方式来宣传舞蹈教育的价值;加大舞蹈教育的课程设置,让人们能够体验到舞蹈教育的快乐。在义务教育阶段,可以将舞蹈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在高等教育阶段,可以将舞蹈课程作为选修课程;改革“中考”“高考”选拔制度,将舞蹈作为选考内容之一。“高考”仍然具有指挥棒的作用,如果在“高考”科目中适当增加舞蹈的比重,那么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引起重视。如果“高考”难以作出变革,增加“中考”中舞蹈的比重将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3.2 要构建科学的舞蹈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要学习借鉴美国管理体制的优点,同时不盲目照搬照抄美国的管理体制,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管理体制。要在强化政府主导的舞蹈高等教育体制前提下,加强独立专业协会在制定教育标准和评估监管教育质量等方面的作用,鼓励和引导民间力量参与到舞蹈高等教育之中,降低对行政权力的依赖,淡化行政色彩。国家可以在市场准入、税收、土地等政策方面予以支持,增强舞蹈教育的民间力量。

3.3 要鼓励舞蹈非职业化教育

舞蹈非职业化教育,从小处说,有利于让那些非舞蹈专业但对舞蹈拥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继续在高等教育阶段学习自己所喜欢的舞蹈专业。从大处说,有利于整个国家国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基于此,应当转变观念,在舞蹈高等教育上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既重视舞蹈职业化的教育,也重视舞蹈非职业化的教育。对于舞蹈非职业化教育,可以增设舞蹈相关专业的课程,增大人们的选择空间。

3.4 要重视和加强舞蹈理论建设

舞蹈理论来源于舞蹈实践,舞蹈实践促进舞蹈理论的发展,舞蹈理论反过来又促进舞蹈实践水平的提升。也就是说,舞蹈理论与舞蹈实践是相随相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厚此薄彼的教育,将割裂舞蹈理论与舞蹈实践的共生关系,最终将限制舞蹈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基于此,应当借鉴美国成功经验,重视舞蹈理论教学,增设舞蹈理论课程,夯实学生舞蹈理论基础,促进整个舞蹈高等教育水平的提升。

3.5 要提升舞蹈高等教育生源素质

舞蹈高等教育生源素质是我国的短板。我国不但要提升舞蹈高等教育阶段的教育水平和能力,更需要从源头上解决“生源”的问题,注重高等教育阶段前对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培养。要确立舞蹈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作为必修课程的法定地位。

[1]吕艺生.当代中国舞风解析[J].文化艺术研究,2014,(3):53-63.

[2]武艳.规范与创新——中美高等舞蹈教育比较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7:9.

[3]麦克臣.舞蹈:作为艺术教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5:122.

[4]陈利敏,苏水莲.中美舞蹈教育制度比较研究[J].内蒙古教育,2008,(10):19-21.

猜你喜欢
舞蹈理念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