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视域下的“吐槽现象”与“亚文化狂欢”

2018-03-28 17:19郭海莉湖南师范大学
传播力研究 2018年17期
关键词:亚文化解构话语权

郭海莉 湖南师范大学

一、吐槽文化:解构大众文化神话

英尼斯说:“每一次媒介技术的革新,都会导致一种新文明的产生”。“吐槽”随技术而生,并逐渐形成一种文化。微媒介给了公众表达话语权的平台,微时代造就了言论各异的空间,“吐槽”正是在微时代视域下,草根话语权的回归、官方主流价值观的解构以及平民身份转变的真实写照。

根据罗兰·巴特的神话学理论,大众文化通过其符号的表意功能,具有构建大众神话的作用,“吐槽”作为亚文化的表达形式,具有解构大众文化神话的深度功能。作为能动的公众,他们的“吐槽式”解码行为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的解构倾向,凸显的是一种草根话语权的回归。各种不断兴起的媒介平台成为公众“吐槽”的滋生地,话语权不在局限于上层人士手中,新媒体赋权让公众获得更多的话语权,个人话语得到回归,平民声音进入主流话语场,传统权威话语遭到解构。在微时代里,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具有门槛低、操作性强、传播迅速等特性,而正是这些特性赋予了“吐槽者”更多的话语权力。“吐槽者”多为草根平民,他们打着娱乐的旗号四处喊话,寻找自己的群体同伴,建构自己的话语空间,形成了独特的亚文化现象。[1]例如:近期刷爆朋友圈的节目《创造101》中对于选手王菊和杨超越的“吐槽”,公众在网络上纷纷表示:一个不符合女团气质,一个空有外表而无内涵,这样两种极端形象的人是否适合进入女团?网络上各种声音不断,公众在“吐槽”的过程中体验娱乐带来的快感。而二人的粉丝团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建构了自己的群体空间,言说着自己的话语声音,解构着官方主流的意识形态。

每一种文化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下产生的,都带有创造这种文化的群体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在传统社会中,统治阶级主导着文化的话语权,而随着亚文化的产生,逐渐建构着一种亚文化的意识形态,同时解构着主流的意识形态。网络“吐槽”用自己特有的言说方式解构着大众文化的神话。“吐槽”作为公众表达自身观点的方式,在微时代里,公众乐于用戏谑和狂欢的态度引导事件的舆论走向,而产生于网络时代的“吐槽”行为便成为了公众宣泄的主要手段。网络传播的去中心化,不仅使得公众可以与传播者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交流,而且使得每位公众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这样,公众在自由的网络环境下便拥有了更多的话语表达权,“吐槽”行为的信息传播的方式就是最好的网络话语权的印证,主流话语场与草根话语场在这段言说的世界里碰撞出了一段绝妙的火花。

二、网络吐槽:民间的“仪式抵抗”

网络吐槽作为一种亚文化,其本身就带有与主流文化意识形态对抗的色彩。在微时代空间中,公众参与信息的生产与传播显然已经成为常态,网络“吐槽”作为亚文化群体诉说话语的表达方式,它是一种对权威话语的抵抗,“吐槽者”在言说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意识形态注入其中,并建构着自身的话语空间,所以,总有那么一群人,以戏谑、恶搞、调侃的方式游走于网络世界,有时还能幽默发声,并依托于网络平台以其个性化的方式对主流文化进行抵抗。比如:吐槽某演员演技浮夸、生硬;吐槽某地房价上涨...公众通过吐槽各种社会上、生活上的事情,以此来表达抵抗的情绪。而这种通过“吐槽”进行抵抗的方式就像是在进行一场圣神的仪式,这种仪式包含的是对权威、主流话语的抵抗,是一种宣泄的狂欢。吐槽以娱乐化的方式进行,在这种娱乐化的仪式中,吐槽者被包围其中,体验着吐槽的快感。

伯明翰学派的学者使用“拼贴”的概念来理解亚文化群体对主流文化的抵抗态度,而这样一种“拼贴”的方式其实是一种重新编码与解码的过程,“吐槽者们”通过对各种社会热点事件进行重新编码,将其自身的具有颠覆意义的意识形态——抵抗的符码传递给公众,而公众会对“吐槽者们”的信息进行解读,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完成新一轮的解码,“吐槽者”和公众在重新编码与解码的过程中形成身份认同,进行着亚文化的信息交流,建构着亚文化群体的诉说空间,由此建构对权威、主流意识形态的抵抗。

网络“吐槽”作为一种抵抗形式,它是一种仪式性的抵抗,而并非是一种极端的抵抗,它通过狂欢和戏谑的形式来对主流意识形态进行抵抗,这种抵抗只是一种愉悦自身的表现。因为亚文化群体本身在社会中还是处于一种劣势状态,这类群体的抵抗始终只能是想象性的,就像巴赫金的狂欢仪式一样,在狂欢过后始终还是要回到现实。但不可否认是,亚文化群体的抵抗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是亚文化群体的崛起、草根话语权得到回归,他们的抵抗意味着的是平民的胜利。

三、吐槽盛宴:亚文化狂欢的表达

“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的名言——‘计算机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开启了人们对数字化生存的认识。世纪之交,电脑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不仅把人类带入到信息网络时代,更使网络生存方式初见端倪”。[2]今天,网络生存似乎有一种无法抗拒的魔力,吸引着公众沉迷其中。“吐槽”作为与网络相伴而生的行为,网络的开放性、便捷性、匿名性等特征为公众的吐槽行为提供了完美的平台。尤其是在微时代下,任何一个社会事件都有可能引发一场公众的疯狂吐槽,以一种戏谑、调侃、幽默的形式进行。随着无数公众的积极响应,逐渐掀起了一场吐槽的盛宴,一场网络狂欢的盛宴,这种狂欢虽与传统意义上的节目狂欢不同,但它确是一种娱乐、自由的狂欢化精神的体现。

在后现代主义思潮不断涌入的今天,“娱乐至上”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典型特征,受众渴望在媒介文化的消遣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轻松,而“吐槽”恰恰迎合了公众对于追求娱乐化的需要和生活解压的需求,公众在戏谑、调侃、幽默的诉说空间中享受着“吐槽”的乐趣,它是一场民间的狂欢。同时,“吐槽者们”作为亚文化群体、草根民众,他们在自己创造的小时代里尽情的游戏、尽情的狂欢,追寻着吐槽的乐趣,他们乐此不彼地对各种雷剧、各种社会热点问题、生活现象...进行槽点的挖掘,在各大平台上为观众送去笑料,从而愉悦大众与自己。

在网络营造的虚拟的“狂欢广场”里,人们消除了对现实生活中一切等级地位、特权、规范的束缚,他们可以在这个虚拟的空间中尽情的言说,可以在这里对主流文化进行重新解读,而“吐槽”行为所带来的对于主流文化的颠覆与解构正是他们对传统的反叛与娱乐精神,他们通过“吐槽”来彰显个性与自我、来追求自由与平等、来享受快乐与创新,这些来自于主流话语之外的声音充分体现了“网络吐槽”的后现代狂欢精神,以及其所带来的众语狂欢的景象。

四、结语

吐槽是网络时代的一种新兴话语表达方式,[3]它一般以戏谑、调侃的方式出现,时常带有幽默、诙谐的意味,它是一种对主流的抵抗、对传统的解构、对权威的颠覆,让人们在吐槽的过程中体验其中的快感与愉悦。而由吐槽群体所建立的新的亚文化群体,即“吐槽星人”,他们在共同的吐槽交流中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面对共同的社会问题和生活问题,人们有地方进行吐槽,发泄心中的不满,在防止暴力犯罪面前这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法。但是,在吐槽行为如此兴盛的今天,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由吐槽而产生的愉悦与快感上,过度的吐槽和追逐娱乐难免会使人们走向被娱乐牵引的深渊中。

猜你喜欢
亚文化解构话语权
还原
解构“剧本杀”
亚文化是个筐,你可别啥都往里装
于强 保持真实,从生活中解构设计之美
彭涛形而上的现世解构
中国如何争夺LNG市场话语权
玩具变“潮” 已成为一种亚文化?
小区域内亚文化区划分路径研究——以重庆市区域内亚文化分区研究为例
“腐败亚文化”何以挥之难去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