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集合行为

2018-03-28 17:19崔连峰内蒙古科技大学
传播力研究 2018年17期
关键词:信息网络网络空间公众

崔连峰 内蒙古科技大学

一、网络集合行为的含义

从学术角度来看,集合行为分为网络集合行为和传统集合行为两种,传统意义上的集合行为是指在一些特殊的社会情境中,受到外部环境因素影响,人们共同受到某种刺激产生的行为反应,具有群体性、社会化等特点。美国著名学者帕克从社会学角度定义了集合行为,他认为:“集合行为是受到社会环境因素影响,在群体的作用和推动下形成的个人行为,是人类基于生理或心理因素产生的过激情绪反应。”集合行为的主要表现方式有群体性事件、社会恐慌、群体性骚动等。在笔者看来,网络集合行为是依托信息网络,网民对网络环境中的某种理念或某种事件产生的反应和行为。从网络集合行为的表现形态来看,网络集合行为与现实集合行为相对应,依托现实集合行为在社会领域产生更大的影响,其结果更具破坏力[1]。

二、网络集合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结构性压力

在社会生产生活中,例如自然危害、社会危机、国内外政治危机、贫富差距扩大、阶级矛盾尖锐、物价上涨等问题的出现会导致社会上出现不安、紧张的情绪。首先要分析近年来产生广泛影响的网络集合行为;2012年有关“世界末日”恐慌情绪产生的原因是源于古代玛雅人的太阳纪元的传说,加之好莱坞影视作品《世界末日》在社会群体之间产生了广泛影响,给人们带来了恐惧。在互联网情境中,经常有些网民断章取义,对某些容易引发恐慌的网络画面进行截取,将其与世界末日联系在一起。事实上,很多主流媒体都在利用科学的方法来攻克这种谣言,但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由它引起的社会恐慌。为什么有关世界末日的言论一直出现在网络虚拟世界中?有很多网民这样调侃:“反正我身无分文,到希望有什么“世界末日”,贫穷的、富有的、当官的、乞丐都会走向死亡。”甚至有的网友这样说:“如果真有世界末日,我还那么拼命工作干嘛?我要赶紧享受生命剩下的时光。在笔者看来,有关世界末日的言论是典型的网络集合行为,它反映出某些结构性压力,折射出很多社会矛盾问题[2]。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面临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承受的烦恼也越来越多,导致社会底层民众仇官、仇富的心理日益严重。

(二)触发性网络群体事件

人们生活在有较大压力的社会环境中,如果在网络虚拟空间遇到一些有刺激性的话题,便容易造成网络集合行为。网络集合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一些网络空间刺激性的话题或事件引起的。例如,“姜岩的死亡博客”就是网络情境中典型的“小三事件”。在当前社会,由婚外情导致家庭破裂的事例数不胜数,中国人的传统家庭观念不断受到冲击,给社会的正常秩序带来了影响。由此,“小三”这个词也成为了社会敏感话题,也是一些特殊社会群体在生活中面临的压力,因此,网络空间有关小三的话题极易诱发网络集合行为。

三、抑制网络集合行为的策略

(一)了解网络集合行为高危诱发原因,从源头抑制网络集合行为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政府管理部门如果与公众不能取得广泛联系,信息沟通渠道较为单一,一旦公众在网络空间遇到触发性事件或话题,特别容易误入歧途,听信其他人的传言,产生网络集合行为。一些社会危机事件往往只是网络集合行为的导火索,其根本原因可能是社会财富分配不均、信息交流渠道不畅通、阶级矛盾长期固化和积累等。因此,政府越来越重视借助信息网络使公众表达意见和想法,大量开通网络渠道使政府和公众之间形成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甚至很多政府管理部门越来越重视新媒体的应用,借助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与公众进行信息互动,使公民的意见和想法得以充分表达,尽可能缓解社会矛盾。

(二)构建有效的社会控制机制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的职能也在逐步转变,由传统管理型政府转变成服务型政府,政府的职能作用大大削弱,信息网络的隐匿特性使公众的文化价值观更加分散,趋向多元。就目前我国信息网络发展状态而言,单凭简单的技术力量进行网络集合行为控制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由此,政府舆情部门和主流媒体更应关注网络舆论和网络舆论动态,从这些舆论信息中找到社会矛盾爆发点,使政府管理部门、媒体和公众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各种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到处理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以全面提高政府公信力,维持良好的社会生态。

四、结语

在社会发展中,网络集合行为虽然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但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也有其内在的特征和规律。科学分析网络集合行为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其产生的原因找到相应的控制策略,能将网络集合行为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这个目标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配合,只有共同携手努力才能有效抑制网络集合行为,营造积极和谐的网络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信息网络网络空间公众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共建诚实守信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教义学展开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信息网络监测预警系统
网络共享背景下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保护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若干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