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经济发展简述

2018-03-28 04:49李爱芝
商情 2018年6期
关键词:总结经济发展改革开放

李爱芝

【摘要】中国经济经历了艰难的发展过程,中国在每个不同的时期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和手段,希望通过改革,达到减轻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目的,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曲折的道路,终于获得了今天的成果,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得到很大的提升。当然,中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中国的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与机遇,但只要坚定信念不动摇,中国经济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中国社会也一定会更加美好。

【关键词】经济发展 经济状况 改革开放 总结

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949年7月,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有过一个所谓预言。他说,“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每个中国政府必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一直到现在没有一个政府使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这段话正是显示出新中国的经济状况。从内容上看,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为标志,并引起经济结构、政治制度、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下面我将从几个阶段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加以说明。

一、初步发展阶段

(一)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的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且非法开办企业。

(二)洋务运动,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第一次大规模实践,产生了中国机器工业。

(三)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冲击自然经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二、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842年五口通商以后,西方商品输入与日俱增,尤其是洋纱洋布的输入,摧毁了东南沿海地区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棉纺织业,造成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传统的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其后,随着更多的通商口岸的开放,洋纱洋布得以倾销,进而为机器棉纱纺织业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一定的原料和产品市场:陷入破产与失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则为近代机器工业提供了劳动力市场。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只是发生在沿海局部地区,内地广阔的农村封建生产关系基本没变。另外,在东南沿海地区,棉纺等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部门也同时受到打击和排挤,这些部门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遏制。

(二)近代机器工业的出现

19世纪40年代外国资本的近代机器工业在中国出现。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开始。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人为了贸易和航运的需要,在通商口岸私自创办了一批船舶维修厂、砖茶厂和机器缫丝厂等。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开办,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机器与技术,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从而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诱导的作用。

自19世纪60年代始,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大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军事工业,清政府各省当局大多也创办了自己的军火生产机构。这些军事工业从外国购进设备生产船舰、枪炮、弹药,将大机器工业引入了中国。洋务派在这一时期所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也都属于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除制造业外,洋务派大官僚李鸿章等人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修筑了铁路,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铁路和通讯事业。

三、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的经济状况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在经济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国民经济不断发展。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上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当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长期以来,由于“左”的思想束缚,中国农村实行的是集中管理、集中劳动、统一分配的僵化体制,严重地挫伤了广大农民的劳动积极性,阻碍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经济处于徘徊状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以家庭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普遍推广。这种责任制,把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开,家庭变成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国农村由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向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转化创造了条件。

(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政企职责不分,企业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里,企业没有自主权,缺乏活力,国有企业改革势在必行。改革主要从三方面人手:一是把原来单一公有制经济发展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并立存在、共同发展的格局:二是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推行多种形式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三是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在经济发展中逐步改善人民生活。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迈进。

(三)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对外开放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的一项长期不变的基本国策。目的的是積极发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扩大对外贸易往来,吸收国外资金,引进先进技术,学习先进经济管理经验,发展生产力,加速现代化的进程。经济特区是中国开放最早、开放层次最高的地区。随后,对外开放区从沿海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自从1840年国门被强迫打开后,中国就被动地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从此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发展历程,尽管中国在近现代化历程所经历的道路是崎岖不平的,甚至在一段时期内是耻辱的,但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每一个辛勤劳动的中国人民,都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世界经济形势下,中国人民展现出了最好的面貌。每一位中国人民相信,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经济发展将会越来越好,东方雄狮将巍然屹立于世界。

猜你喜欢
总结经济发展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孕足月低位水囊引产联合静滴缩宫素的临床观察及总结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之我见
关于中考作文的一点建议(一)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