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教师在小学生道德教育上的角色转变

2018-03-28 10:57文俊稆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网络平台道德教育事物

文俊稆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小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道德教育也从传统的教师“教授式”向学生依靠网络平台自主获取知识逐渐转变。但是由于经验的缺乏,小学生从网络平台获取知识时对繁杂的信息难以甄别,需要德育教师的正确引导与疏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从传统权威的角色向师生平等角色的转变,以适应不可逆转的互联网信息时代对小学生生活、学习方式的改变。

一、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

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在网上的《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我们了解到,1986年可以说是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开端。在此后的几十年中,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逐渐走向成熟和创新,互联网由最初单纯的学术交流传递的载体不断渗入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至目前,我国互联网技术已相对成熟,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基本实现了信息的实时共享,大大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及社会生产效率,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与大力推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6年8月3日在北京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至2016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已达7.1亿人,全国互联网普及率达51.7%,“互联网生活”“互联网工作”及“互联网教育”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二、小学生通过互联网自主道德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天的小学生是日后国家的管理者,是祖国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因此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祖国的未来,素质教育,德育先行。研究学者科尔伯格从发展心理学的视角出发,认为人在不同年龄阶段的道德认知存在差异,在小学阶段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道德低判断力及高模仿力。在互联网信息时代,小学生也无时无刻不受到“爆炸式”信息的“轰击”,在低道德判断力与高模仿力的情况下,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误导。小学生道德教育也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一直以来强调要贯彻落实的大事,受到社会的广泛、热切关注。

小学生群体学习能力强、对新鲜事物的强敏感特性使其成为使用互联网的“主力军”,他们运用互联网平台与陌生的外界接触、联系,运用互联网平台与朋辈、亲友沟通,甚至运用互联网平台购买生活用品,并运用互联网数据平台获取学习资料等,互联网越来越成为小学生群体学习、生活的方式。

但是,小学生正处于道德启蒙时期,多数小学生尚未形成个人判断事物的合理价值体系,对信息的甄别能力仍然欠缺。爆发式的信息共享,一方面给小学生以丰富的学习资料,开阔他们的视野,增加他们对世界、对社会的了解;但是另一方面,网络信息纷繁复杂,特别是一些与社会主流价值相悖的信息容易对小学生形成错误引导,对其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极其不利。

目前,小学生通过互联网自主进行道德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小学生过度依赖网络与部分网络信息失真之间存在矛盾。小学生热爱新事物的特性一方面促使他们能够以高于其他群体的速度适应、接受互联网,并通过互联网满足自身生活中以及生活上的需求,并提高学习的效率、加快生活的节奏。但是,正是因为互联网给予他们的这些便利,加深了他们对互联网的信任,以至于当网络出现一些与主流价值明显相悖的事件或者观点时,他们当中大多数人会毫不迟疑地选择相信甚至给予支持。因此,当一些敌对分子利用互联网捏造事实对国家公信力进行攻击时,小学生很容易误入“圈套”,甚至造成对国家形象的损害。

2.信息共享引发学生与德育教师传统关系的不再适应。随着互联网信息共享的不断发展,小学生利用互联网可以快速搜索到德育课程的相关内容,并在短时间内将信息转化吸收,甚至能够发现一些教师尚未了解的新事物,从而减少了对德育教师的依赖。然而,当前德育教师普遍存在高龄化的特征,一方面表现出对经验的高度崇尚,坚持自身的权威地位,未能意识到应该转换角色,与学生平等交流,共同进步;另一方面却对新兴事物——互联网不信任,不愿运用其来丰富自己的课堂。这种师生之间的矛盾容易导致师生之间实际关系的脱离。

3.急速变幻的互联网导致小学生难以形成自我价值体系。在互联网信息共享时代,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信息充斥着小学生周围,他们应接不暇,甚至被网络绑架,面对海量的信息难以分类,更少有时间对接触的信息、事件进行深入的思考,而仅仅流于表面。

三、互联网时代教师的角色转变

互联网信息共享时代改变了学生与教师之间传统的权威关系,但是显然,小学生的道德教育仍然离不开教师的引导,需要德育教师认清形势,积极转变在小学生道德教育中的角色,从权威的“教授型”向平等的“引导型”转变,实现师生之间的充分交流与共同成长。实现德育教师的角色转变需要做到:思想观念上平等开放,主动与学生交流沟通;教学方式向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疏解为主转变;教学载体逐渐网络平台化。

1.德育教师应做到思想观念上的改变。德育教师一般来说政治性较强,较注重自己的权威身份,但是随着互联网信息的共享,小学生逐渐实现了与教師的信息对称,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大大减弱,但是小学生尚未成熟的价值体系表明,其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需要有经验丰富的老师引导。因此,德育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观念,认识到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主动与学生交流,对学生的困惑进行解疑,在重大社会事件上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帮助小学生认清事物发展的规律与本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德育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是“教授式”,即教师将授课内容系统地向学生讲授。而随着互联网信息共享的发展,小学生自我探索的能力得到大大提升,他们更愿意享受自主获取知识的成就感。但是由于经验的缺乏,在自主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小学生容易困惑,这就需要经验丰富的德育教师悉心引导,这就是学生的探索性学习。

3.德育教师应该逐渐实现教学网络平台化。粉笔板书—马克笔板书—PPT放映—直播间讨论课......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工具、教学载体也在加快更新,德育教师是小学生灵魂的建筑师,应该掌握学生的学习特性,积极进行调整,逐渐实现德育教学网络平台化,充分提高学生的兴趣。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

猜你喜欢
网络平台道德教育事物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一种基于5G网络平台下的车险理赔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奇妙事物用心看
网络平台打开代表履职新视窗
依托网络平台,构建学习评价新模式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