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 培养习惯 注重引导 提高能力

2018-03-28 10:57张红兵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写作能力习惯农村

张红兵

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但对农村小学低段年级语文教学而言,写作教学是长期以来令老师们最为感头疼的问题。由于农村孩子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脱节,缺乏关爱,性格孤僻、厌学,语言表达能力差,对于写作,往往不知从何下手,常常应付了事。久而久之,就造成学生无话可写、句子不通顺、口语化严重以及用词不当等问题。要想改变这种现象,就要从小学的低段年级学生抓起。因此,寻找并发现一条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途径已经成为农村低年段语文教师的一项非常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依据我在小学低年级写作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现就如何有效提高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浅谈一下我的观点。

一、培养学生的说话兴趣,激发学生乐于表达的欲望

“说话”是“写话”的基石,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要让学生会写,应该先让他们会说。一旦孩子学会了说话,那么“写”也就成为顺其自然的事了。对农村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开口说话并非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有的学生遇事没话说,有的只会用家乡话而不知道怎样用普通话表达,有的说话过于简单,有的怕在人前说,有的结结巴巴,语无伦次……这时,教师要有意识地针对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在训练说话时有目的、有重点地去培养扶植,恰当引导。如何让学生会“说话”呢?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说话兴趣,激发学生乐于表达的欲望。

(一)在课堂上说

首先,营造说话氛围,让学生敢说。上课时做到和蔼可亲、面带笑容、话语亲切,对学生多表扬、多鼓励,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放松地说、尽情地说。其次,扩宽说话范围,让学生想说、乐说。让学生找喜欢的词句时说出为什么喜欢;每一个口语交际话题让学生先小组交流,讲给同伴听,再推荐几个在班上讲。学生在说话的时候,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努力寻找他们成功的地方,热情地帮助他们、鼓励他们,从而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积极的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就养成爱说、乐说、想说、会说的习惯。

(二)走出课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学生不敢说,不会说,无话可说,多是因为学生没有内容可说。因此,除了仿写句子之外,低段年级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加强对观察的指导,培养学生学习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特点的能力。

农村学校有着城市学校无法比拟的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为此,在每次写作练习前,我都要明确地给出他们要观察的主题事物,而后带孩子们走出教室,让他们细心地观察,再写在本上。例如,我在教学《咏柳》一课时,就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生态园,以小组为单位,先让每个同学在小组里口头描述眼前的柳树。学生们一个个兴趣很高,争先恐后。有的孩子有话要说,却插不上嘴,急的直搓手,有的学生观察很仔细,发现了柳树与其他树的不同……回到学校,我及时布置写作内容,要求学生再把看到的“柳树”写出来。这次出乎意料的是每个学生写的话很多,也有了一定的次序。这样不但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因此走出课堂,走进真实的生活不仅能激发孩子们的说话兴趣,而且同时也培养和发展了孩子们的思维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二、激发阅读兴趣,培养积累习惯

低年级学生阅读面不广,语言积累不足,导致部分学生不爱读书,不会读书,对阅读产生抵触,这就增加了老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难度。这时教师可以多为他们读故事,在班里开展读书、讲故事比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当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后,教师就应当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接触大量的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阅读的乐趣。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我还引导学生制定阅读副卡,把自己喜欢的文章里的好词好句抄写下来,学写自身感受,为文章配插图等等。每周开展一次阅读交流会,会上,孩子们可以把阅读副卡拿出来,交流阅读经验,相互转赠。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孩子们已经养成了学习积累的好习惯,并有了自己的语言素材,说话和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注重写作方法的引导,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仅仅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是远远不够的,老師还要注重写作方法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语文学习规律,采取模仿、迁移、随文设练等方式,鼓励学生模仿和借鉴范文,即使刚模仿是比较机械,也应给予肯定。对那些胆小不敢说话的学生,也要循循善诱,促其发言,及时给予鼓励。对于初学写话的低段年级学生来说,模仿是创新的第一步,成功的第一步。

四、鼓励学生写日记,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

日记不能是学生的负担和压力,应该让写日记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所以,我们在孩子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积累后,我们就可以要求他们写日记,至于篇数,可以每天写,也可以两三天写一次,对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是可以放松要求,每周写一篇。在天天动笔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路开阔了,词汇、语言素材越积越多,写话能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五、教师善评,鼓励学生自评、互评

农村低段年级的学生由能够说、写一句话到说、写一段话,是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一次飞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非常看重老师对自己作品的评价。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当个小老师,学会对他人的说话、写作进行评价,鼓励孩子发现别人的闪光点,潜移默化中交流学习。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和机会,让孩子把自己写的话在同学、其他老师以及家长面前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自评,互评,以此增强他们内心的成就感,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在激励表扬中激发学生主动写、继续写的兴趣。

要想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应从低年级开始,有目的、有层次、有步骤地进行训练与指导。在这个基础阶段,如果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往往会产生“望文生趣”的念头,乐此不疲,乃至受用终生。激发学生说话、写作的兴趣,变“要我说”为“我要说”,使学生敢说、乐说、会说、创造性地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者单位:平顶山市新华区西高皇小学 河南】

猜你喜欢
写作能力习惯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