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分析

2018-03-28 10:57孔瑞英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美术意识课堂

孔瑞英

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下教学的方向,符合未来人才的需求。但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仅要体现在意识,更要体现在具体的行动改变上。要多提供多样化、创新性的教学形式、内容、模式,让学生形成一种创新意识与技能,进而得到创新作品的展现。

创新能力培养可以有效地让小学美术教学发挥更大的人才培养价值。创新能力是当下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共识,小学美术可以通过娱乐化的形式,创造学生更多的想象力、表现力,让学生意识到创新的趣味性与价值,让小学生从小有一种创新的意识,让这种意识深入到学生的深层思维层面,为日后的生活与学习提供更多的创新素养。这种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是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一、保持开放活泼的课堂环境

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学生本身是具有一定兴趣的,关键在于课堂氛围与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营造效果。部分课堂由于教学氛围呆板沉闷,学生参与兴趣度低。要多从课程开展状况中找原因,分析教学工作的不足。一般情况下,教师过多地成为课程的主导与中心,因为其绝对的权威性导致整个课堂的氛围较为压抑沉闷,部分学生无法在课堂上表现出自己的活泼天性,气氛严肃紧张后导致学生创造力受到抑制。

在上课中,美术老师要表现出充分的亲和力,保持笑容感来拉近师生距离,调节课堂气氛。现在的小学生特别容易受到老师的情绪影响,如果老师面部表情严肃,学生内心会有更大的学习压力感,在交流中无法自如展开,进而引发教学效果不佳。保持轻松微笑的表现可以有效地让学生放松恐惧感,保持更好地畅所欲言,发挥学习想象。教师要保持相对宽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是课程有关内容都应该充分地表达,给予学生更多的表达空间,避免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可以运用社会上或者学生群体中的流行语言沟通表达,运用幽默笑话来缓冲课堂的严肃感,保证学生的活泼状态。此外,在对学生的评价上,要多给予鼓励,让学生有更强的信心与安抚,对学生能力保持认可,有效的让学生更好地保持自信心,进而在课堂上更愿意表现优秀的一面,学生学习的过程会更为愉悦。

二、合理运用科技技术

在美术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多媒体可以将影音视听材料进行展示,让教学内容更为生动趣味,学生接受效果更好。网络资源可以辅助教师选择更多的优秀教学素材,例如可以在美术教学内容中选用更多动漫人物,让学生有更强的兴趣。甚至可以选择漫画内容,让学生学习优秀美术作品。通过对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来提升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进而让学生的创造力有更好的基础条件。尽可能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展现更多的美术素材,让学生通过对美的作品欣赏来提升内心美的感知能力,进而打开学生的创造能力。传统的美术教材资源有限,学生的兴趣相对较低,无法有效地紧跟时代热点话题与潮流。而当下的小学生追逐潮流的行为更多,因此需要多引入社会潮流美术元素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学生可感性更高,在美术的欣赏与表现上会有更多的空间。

三、丰富教学形式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多样化形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例如在美术绘画教学中,可以多引导学生在学校内的小景观环境做教学学习,让学生犹如写生一样的去观察某个静物,不一样的教学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会调动学生的内在潜能,让学习的心情得到改善,最终的创造力也更容易调动发挥。要想让学生创新,教学形式、内容、模式等都需要先保持创新才能构建一个创新的氛围,让学生意识到美术学习不一定是统一刻板的样式,可以依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展开多样化的创造性处理,建立学生的创新意识。除了室外教学,还可以在课堂氛围中展开如综艺节目PK比赛的美术竞技活动,让学生进行最佳作品的欣赏、评价、选择,让美术评价的权利部分的转交给学生,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一方面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审美状况与想法,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更多地了解他人,让思想得到分享。教师了解学生,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展开。学生之间的共享则可以让学生在创新上积累更多的感性积累,避免受到个人经验与思维的局限。也可以让学生做模特做绘画活动,让绘画的素材更为趣味化,避免传统刻板的绘画内容。或者多选择学生喜欢的绘画对象,如卡通人物、漫画美景等;甚至在这些元素之上,倡导学生以某个元素为基础,配合其他素材的想象组合来创造出符合自己审美需求的作品,避免绘画内容的局限性。

四、注重师生互动沟通

要保持师生良好沟通氛围,学生要了解教师的专业信心,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水平与想法。互动沟通可以让师生关系更为友好和谐,讓学生避免因为教师的权威而过度地否定自己的创新意识,同时也避免教师过度地肯定自己的权威而抹杀了学生的新思维新能力。增进了解后教师可以多依照实际情况做灵活调整,避免教师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趣味需求。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增进师生间的了解沟通,例如对作业情况的评价,对优秀作品的评价以及相关话题的沟通等;所有的评价与沟通需要保持双向性,要让教师和学生都有充分的表达,进而有效地提升最终教学成果。

五、结束语

小学美术教学中需要更为开放多样性的教学形式、氛围来吸引学生的参与感,通过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与行为影响学生,让学生保持积极的创新条件反射,避免美术学习陷入呆板老套的模式。学生有了创新的意识与氛围,创新作品也就随之产生。

【作者单位: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回民小学 内蒙古】

猜你喜欢
美术意识课堂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