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8-03-28 10:57刘兰芳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动手解决问题数学

刘兰芳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日常教学中,小学生表现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弱,很多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部分也就是概念和计算等方面都能达到优秀,但一碰到问题解决就真的有问题了。基于这种情况,我认为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提供现实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生活离不开数学,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充分地享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允许学生从多角度提出问题,不追求答案的唯一性,注重思维和实践的合理性,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发散状态,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和吸收。让学生经历从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角度观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探索的精神,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如在教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用运算律解决问题》这一内容时,老师说:“我们学校举行跳绳比赛,谁来帮帮老师给四年级和五年级领跳绳。”这个时候学生的兴致很高,都争先恐后地说:“我去,我去”。这个时候我就开始抛出问题:“你们只说我去,谁知道四年级、五年级有多少个班,每个班领多少根跳绳,一共要领多少根跳绳。”学生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使学生能在真实的情境中经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较好理解和掌握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也体会到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现实生活存在着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等,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生活实际中引入一些实物、场景,创设课堂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依托这些情境进行分析比较;使抽象的数学问题能具体化,以更便捷的方式沟通书本知识与生活现象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初步数学地思考周边事物,到自主构建“生活――数学――生活”的学习体系,进而形成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热爱数学的情感和克服困难的意志。

二、通过实践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布鲁纳的学习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实物操作、表象操作和符号操作三个阶段。而动手实践则在于促成学生进行实物操作,学生在实物操作的过程中获得最直接的体验,而这种体验是最为宝贵的。俗话说:“眼见百遍,不如手做一遍”这与新课标提出“做数学”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动手能力主要体现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通过实际操作,将数学问题转化为实际模型,给学生一个形象的展示。例如在计算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将纸叠成所需要的形状,用尺子测量这些图形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再用特定的数学公式进行面积计算。这样解决问题,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和对知识的理解。又例如教学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通过让学生开展找一找、折一折、摸一摸、画一画等一系列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角,知道角的特点,然后再操作并观察活动角,进一步解决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这一较抽象的问题,降低了学生的认知难度,强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动手操作是一种以“动”促“思”调动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的一个好方法。要给学生动手参与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这对学生培养发散思维、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都非常有益。因此,凡是能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都要让学生去实践、去探索,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采取合作交流形式,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提出之后,教师不急于让学生回答问题,而是组织学生讨论,或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各自发表意见,互相取长补短,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合作意识,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又能改变教师一言堂现象,活跃课堂气氛。例如教学一年级下册《十几减九》一课时,观察主题图后问:“还有几个气球?你是怎么想的?”教师不急于让学生对这个问题做出回答,而是让学生4人为一组,采取小组合作方式展开讨论,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再由各组学生代表到讲台上发表本组的意见,在教学中教师留给学生充实的时间,不走过场,让学生畅所欲言。这种合作学习方式很快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形成一种研究问题的气氛,而且每组中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通过小组成员的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可以共同进步,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合作交流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方法。独立思考是指学生通过个人的努力来解决问题而采取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合理有效的學习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采取恰当的学习方式。现对传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采用合作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打破了多年来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僵化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这种教学改变了原来一“讲”一“听”的教学过程简单,而让教学过程变得复杂而灵动,活泼、和谐,充满生机。

四、引导分析数量关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体现。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审题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前提,从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审题能力非常重要。在审题过程中,我教会学生分三步进行:一是读。要求学生多读几遍题目,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让学生逐字逐句地读,边读边思考,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二是画。画就是让学生用符号画出题中的条件、问题及关键字、词。三是想。想题中已知量与未知量;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思考该用什么数学方法来解决问题。

【作者单位:昆山市陆家中心小学校 江苏】

猜你喜欢
动手解决问题数学
我也来动手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动手演示找错因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