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文化产业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
——以池州学院为例

2018-03-29 00:43苏玫瑰
池州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经济学文化产业案例

苏玫瑰

(池州学院 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安徽 池州247000)

“文化产业经济学”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研究文化产业结构、文化产业组织、文化产业布局、文化产业关联及文化产业竞争力等相关问题,有较强的理论性、综合性和抽象性。“而在“文化产业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长期存在着知识老化、教育方式传统、学生积极性不高、缺乏实践训练、学生动力能力不强等问题”[1]。因此,如何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进行“文化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很有必要。

1 梳理知识脉络,优化教学内容

1.1 处理好先修课程及后修课程关系,整体把握知识点

虽然目前全国已有100多所高校开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但是对于文化经济类课程的开设并没有统一。有些高校先开设“经济学原理”,再开设“文化产业经济学”;有的高校只开设“文化产业经济学”,前期并不开设“经济学原理”之类的课程。这就需要在实际的教学中根据所在院校本专业的实际进行整体梳理和把握。池州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已经在前期开设与之相关的《经济学原理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等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将该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分为四个板块:一是文化经济现象,主要讲述文化作为一种商品在生产、供应和使用的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经济现象;二是文化产业组织理论,主要讲述文化作为一种产业时它所体现出来的产业特征;三是文化产业结构理论,主要讲述文化产业结构的决定因素、文化产业结构的优化等;四是文化产业实践分析,主要讲述文化产业的各种分析方法。

1.2 精简教学内容,突出重难点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文化产业经济学”课程一般为48学时,教学中不可能把四大板块的所有内容全部详细讲解,必须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来精简教学内容,突出重难点。经过几轮教学,我们进行了教学内容改革,将文化经济现象和文化产业结构部分进行适当的压缩精简,而将文化产业组织、文化产业分析部分作为重难点来讲授。在讲授“文化产业组织”时,重点介绍了文化产业经济学领域一些比较流行的分析理论,如SCP理论等,引导学生了解文化产业的市场结构、熟悉文化企业的各种市场行为及文化产业的市场绩效等。在讲解“文化产业分析”时,重点结合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网络动漫、演艺娱乐等具体行业的案例讲解文化产业的分析方法和应用。

1.3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紧跟专业发展的步伐

一是关注学科前沿研究动态,注重课堂教学知识的更新。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多关注学科发展的最新研究动态和成果,并将其合理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防止理论知识与文化产业实践相脱节。二是加强与兄弟院校的交流合作,积极参加国内举办的各种文化产业学术会议,取长补短,对该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环节等进行修订。三是注重学生反馈,合理调整教学内容。除每学年对学生进行一次课堂教学效果调查外,还会积极与已经工作的毕业生联系,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然后对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做出新的调整和修改。

2 改革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2.1 保持教学案例的新鲜性和本土性

“目前,案例教学法己为许多高校的应用性学科广泛采用,而在“文化产业经济学”中引入引入案例教学,必须采用符合中国文化背景及市场实际的案例,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经济学原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2]。因此,我们在选择案例时,一是紧跟市场实际,保持案例的新鲜性。例如在讲述“文化供给与需求的价值背反性矛盾”时,将选取热映的一部商业片和上映的一部知名度较高的文艺片作为案例进行比较分析(如2014年教学时选用《小时代》系列和《黄金时代》、2015年教学时选用《捉妖记》与《闯入者》),引导学生感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商业票房和艺术价值之间的不平衡状况,并思考如何加强对商业片的价值引导、如何拓宽文艺片的市场生存空间等问题。选用这些紧跟市场的案例,学生会表现出很高的学习兴趣,再加上教师的课堂专业引导,能够逐步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

二是符合地域文化,保持案例的本土性。由于发展文化产业的核心要素之一文化资源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等特征,与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关系紧密。因此,对于案例的选择,我们既要收集一些全国性的宏观案例,又要收集一些本地区或者与学生生活背景接近的微观案例,以便较好地将所学文化产业经济学理论与我国的文化实践结合起来。如笔者在讲述“文化产业企业行为”时,就着重选择在全国范围内具有高知名度的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和具有本地特色的安徽九华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案例企业,来分析它们在市场中的经济行为,包括文化产品定价、营销宣传、品牌建立、内容创新等。对于这两家企业,学生早已通过一些新闻报道对它们有所了解,尤其是九华山,很多学生都去实地旅游过,所以当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用文化产业经济的专业思维去重新认识、分析时,学生都表现出很高的兴趣,能主动收集资料、分析案例。

2.2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虽然对知识点的讲授比较全而系统,但是对学生的专业思维以及思考能力的启发比较少,使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不强,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3]。因此,必须改革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经过不断地教学探索和实践,我们总结了一些比较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如“情景模拟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网络教学法”等。比如,在采用“参与式教学法”时,我们会在第四周向学生布置课堂作业,要求他们分组并在新闻出版业、广播业、音像业、电视业、电影业、动漫业、网络文化业、会展业、演出业、艺术品经营业、教育培训业等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行业,然后积极动手、团结合作,通过查阅期刊网、图书馆资料、文化产业相关网站等各种途径来熟悉、分析、介绍所选定行业近五年内的发展情况。经过将近1个月的精心准备,学生将会登上讲台,采用PPT和黑板相结合的方式,向全班同学展示他们小组的成果,并且就教师和其它小组同学的提问进行回答。

另外,在具体的每堂课讲授过程中,也尽量结合板书、图片、视频等各种教学手段进行演示。如在讲述“文化产业市场集中度”时,由于涉及一些数学公式、多种计算方法,因此会选择先用多媒体清楚地展示公式,然后用板书结合电影产业的一些具体数据来现场演示如何计算,最后再将这些结果录入EXCEL中制作出表、图,让学生能够非常直观地感受近几年来我国电影产业市场的集中趋势。这些教学方法和模式的转换运用,克服了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的传统教学弊端,显著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3 拓宽与学生的交流方式

教师与学生之间必须有交流,然后才有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相比较,高校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较少,这必然对教育目标的实现有着负面影响。因此,高校老师必须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拓宽与学生的交流方式。一是上课期间与学生的专业交流。在开展“参与式教学法”时,要求每一个小组成员必须在本组主题范围内选择一个子话题,经过精心准备,再向老师及所有小组成员进行5-7分钟的全程脱稿汇报。经过实践,许多学生反映,全程脱稿让他们不仅要精心收集资料、理清逻辑,而且还要不断演练,增加熟悉度,更要克服与老师平视交流时的心理紧张,虽然压力很大,但整个流程下来,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能力、观点表达能力和临场发挥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二是课间与学生的聊天交流。在课间十分钟可以与学生聊天,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聊聊专业书籍阅读情况、创新创业项目申报情况、或者对本门课程、对专业有哪些好的建议和看法等,也可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聊聊校园生活、就业、寝室关系、兼职、四六级考试等,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表达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之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是课后与学生进行网络交流。常用的方式有电话、短信、邮箱、QQ等,学生会将自己对学习的感悟、疑惑之处通过这些途径反馈给教师。另外,学校网络教育平台上建立“文化产业经济学”教学网站,将所有教学资源以文宇、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流媒体等方式呈现给学生,实现网上的动态传输、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

3 深度参与专业实践,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3.1 调查撰写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文化产业经济学”课程的一项重要应用能力就是训练学生调查、分析、撰写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目前,由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叶朗教授主编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年度报告》是中国文化产业界比较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该报告不仅分析了每个年度文化产业整体发展状况,还介绍了包括新闻出版业、广播业、音像业、电视业、电影业、动漫业、网络文化业、广告业、会展业、文化旅游业、演出业、艺术品经营业、教育培训业、体育业等14个行业的发展报告,和北京、东北、华东、华中、华南、华北、西南、西北、港澳台等9个地区的区域性发展报告,以及与当年热点相结合的若干个专题报告。在该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年度报告》的分析思路、写作结构、数据收集、统计分析、年鉴查阅、图表制作等,然后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利用到池州市相关单位实习的机会,争取得到实习单位的支持,分组撰写池州市的年度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行业发展报告和区域发展报告,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培养文化产业分析能力。

3.2 协同参与区域文化产业规划、创新

目前,城市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并且已经将竞争点转移到城市软实力上来,而文化资源对于提升城市软实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认知度、美誉度和忠诚度。池州市已经明确提出将“文化名市”作为城市建设目标之一,这为我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协同参与文化产业规划、创新提供了机遇,应该积极主动加强与地方文化部门、旅游部门的深入联系合作。就《文化产业经济学》课程实践来看,应该积极用所学的产业结构理论、产业政策理论、产业关联理论、产业布局理论、来参与池州市的文化资源开发、文化产业规划、文化旅游规划等,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文化产业规划能力。

3.3 利用暑期社会实践,争取参与文化企业活动

“大学生可以借助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载体,有方向、有目标的弥补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并实现从小社会到大社会、从书本到实践、从理论到实证、从理想到现实的飞跃”[4]。由于《文化产业经济学》课堂时间有限,可以将相关的实践教学延伸到暑假社会实践中,鼓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到家乡比较成熟的文化企业中实习。通过实习,实地了解该文化企业的一些市场经济行为,如文化产品定价、文化产品营销、文化创意、文化技术研发、与其它企业的交流合作以及如何处理文化活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等,在实践中验证、修证自己所学的文化产业经济学理论知识。

4 结语

“文化产业经济学”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任课教师必定要积极吸收前沿研究理论和经济发展实践知识、不断地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改进实践教学方式,深度参与社会实践。

猜你喜欢
经济学文化产业案例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简明经济学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经济学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