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煤炭企业如何发展

2018-03-29 04:48成继忠
财会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煤炭企业煤炭一带

■/成继忠

一、 引言

新形势下,国家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国内部分行业尤其是以煤炭为代表的传统产业由于管理粗放、需求不足、市场波动、技术更新等因素,致使产能过剩,企业严重消化不良,长期负重前行,发展低迷。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该战略覆盖了65个国家及地区,总人口超过44亿(约为世界总人口的63%),经济总量大于20万亿美元(约为全球经济总量的30%);沿线拥有8.1万千米欧亚铁路网,承载全球1/3的货物和服务出口,途径多数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大且上升周期长,为我国开拓广阔的海外市场和企业“去产能”、实现快速发展提供充分契机。然国际市场变幻莫测,风险与机遇相伴而生,必须居安思危,思考落实企业快速发展目标的对策。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煤炭企业发展迎来的机遇分析

(一)“一带一路”沿线煤炭消费需求高,助益“去产能”

根据印度商务部2016-2017数据,近年来印度煤炭消费为8~9.1亿吨,进口总量2.12~2.6亿吨;根据国际能源署预测,2020年印度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煤炭进口国,进口量大于3亿吨,于2035年达到6.3亿吨,届时煤炭消费将占东南亚一次能源消费1/3以上(大于5.56亿吨),煤炭需求持续走高;“一带一路”沿线还涉及日本、韩国、欧盟等煤炭生产不足但进口需求较高的国家,而我国相较于南非、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产煤大国更具距离优势,将成为沿线国家煤炭进口的最佳选择;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同我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协议,随着沿线基础设施建设对钢铁、建材等产品需求大幅提升,煤炭的消费需求将大幅增长。综合以上,“一带一路”实施对于缓解煤炭产能过剩压力具有重大意义。

(二)进一步开拓国际煤炭市场,助推国际化和品牌化

1998年至2001年期间,煤矿数量由80000多处减少到22000处,2015年减少到12000处,截止2017年煤矿数量已经减少到7000处以下,小煤矿被大幅淘汰,产业集中管理逐步加强;随着煤炭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目前14个大型煤炭基地可生产全国总产量94.3%的原煤,其中8个亿吨级省区创造了87%以上的产值,8家大型煤炭企业的煤炭产量占比达39%,生产高度集中。煤矿企业经过大浪淘沙、优胜劣汰,自动生成一支生存能力较强的发展队伍,在煤炭开采、加工、设备制造、产业链开发等方面具备出色的能力,且有些企业已积累了初步境外贸易发展的经验,面对国际市场蓄势待发,而“一带一路”的实施恰好为企业进军国际市场加速。同时,“走出去”的企业可以充分展现企业优势,通过宣传和包装,打造国际化品牌,为企业高速发展“造势”。

(三)有利于加强技术与资源的交流合作,提升产业效益

根据2016年资料显示,“一带一路”沿线的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等国家煤炭探明储量分别为1570.1亿吨、336亿吨、270亿吨,在全球煤炭总储量中占比分别为17.6%、3.6%、2.9%,煤炭资源丰富、分布集中且埋藏较浅,其中蒙古国的露天煤矿资源达99%以上,煤炭质量高、开采成本低,非常利于技术与资源的交流合作。而国内一些大型煤炭企业拥有领先于世界水平的集中开采、大型机械设备制造、煤炭运输、煤炭深加工等煤炭开发技术,开采竞争优势明显。一些企业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国际煤矿资源布局,例如徐矿集团、中钢国际与土耳其波亚克公司签署了煤矿工程承包合作协议,神华集团与俄罗斯技术集团、蒙古国相关公司分别签署了联合开发煤田备忘和贸易合作备忘等。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内大型煤炭企业与境外国家间的合作交流日益密切,对助推实体经济系作为大有裨益。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煤炭企业发展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一)战略定位不明确,目标市场分析不足,不利于企业生存和发展

通过“一带一路”开拓海外市场是煤炭企业促进发展不可多得的机遇,但是结合过去五年的探索经验来看,部分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有些盲目冒进,缺乏明确的境外战略发展规划。在开展境外运营过程中缺乏重点或针对性,“胡子眉毛一把抓”,导致境外发展成本消耗严重,但效益不增反减的消极结果。而“一带一路”沿线覆盖近70个国家和地区,不同地域分布乃至不同国家之间,贸易需求大相径庭,一些煤炭企业对国际市场研究不足,投资信息缺失,目标市场分析失效,企业“走出去”碰壁,产品与市场“牛头不对马嘴”,致使企业被市场淘汰。此外,一些企业对市场前景分析不到位,对国际市场保持盲目自信,未能及时制定风险预案,一旦市场发生变化,企业非但难以取得效益,反而遭遇生存危机。

(二)法律法规缺失,易遭遇各种因素的非关税贸易壁垒,维权艰难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政治博弈此起彼伏、动荡不安、隐忧犹存,文化、宗教冲突悬而未决,贸易壁垒、贸易垄断等都是煤炭企业境外发展不可避免的风险。沿线国家多属于新兴国家或发展中国家,政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市场准入、政府管控制度千差万别,只有少数大型煤炭企业具备完善的项目运营经验和法律法规应对能力,大部分企业“初出茅驴”,对境外市场环境、政策法规尚未深入了解,致使企业境外发展受限。同时国内关于企业境外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较少,政策立法多以优惠鼓励为主,缺少应对境外发展实况的具体措施,导致企业在遭受法律陷阱或不公正待遇时缺乏法律制度保护,维权艰难。况且很多煤炭企业尚未建立健全的风险控制机制,风险防范能力不足,支持海外发展且信誉较高的金融保险机构依然稀缺,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境外发展脚步。

(三)尚未搭建健全的煤炭产业链,境外发展面临高额成本

在“走出去”进程中,一些煤炭企业由于缺少由开发到运营到物流到贸易的全产业链管理,不得不面临高额成本,令很多企业望而却步。少数如神华集团、兖矿集团、中煤集团等大型煤炭企业海外运营经验丰富,产业链健全完善,其中兖州煤业是国内首家拥有境内外多地上市平台的煤炭企业,“一带一路”的良好机遇无异于锦上添花,促进兖矿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高歌猛进。但是大多数煤炭企业既缺乏对外发展经验,又缺少完善的海外运营条件,海外发展独木难支、寸步难行,例如山西煤矿由于交通运输(物流)不便,致使物流成本陡升,企业一度陷入坚持境外输却成本飙升,不参与境外发展但煤炭产量滞销的进退维谷局面。

(四)创新驱动乏力,煤炭质量优势不明显,不利于国际市场竞争

“一带一路”生成的市场依然是全球化市场,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不言而喻,同时“一带一路”致力于打造“利益共同体”和“生命共同体”,绿色、生态、环保、安全、人本等发展理念被深入融合于战略发展之中。在此背景下,煤炭企业想要赢得境外发展先机,就必须遵循科学发展理念,提升煤炭质量。然而国内煤炭企业煤炭洁净处理技术、煤炭利用技术相较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德国等国家差距较大,煤炭质量竞争优势不明显;很多先进技术依靠引进、购买才得以应用,自我创新不足,整体创新驱动乏力,导致成本系消耗严重,但于长期效益增长无益,而成本增长会增加企业运营压力,令企业不堪重负,继而导致企业发展速度下降,也不利于国际市场竞争。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煤炭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明确战略,加强目标市场分析,优化企业发展

煤炭企业应该深入解读《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等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政策文件,掌握“一带一路”的战略规划、愿景、重点和难点,从而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基础明确企业在国际市场定位,做好境外发展战略规划,为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导向。企业要对自身的发展实况进行全面分析,梳理企业国际市场竞争优势和不足,以及与不同合作领域的契合点,扬长避短,充分推进企业优势与领域市场需求接轨,促进煤炭企业在国际市场顺利发展。煤炭企业要立足长远发展和长期效益增长,强市场预判能力,通过价值规律和市场需求调整生产计划,聚焦周边煤炭资源丰富或者煤炭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的国家展开合作交流,以促进企业技术输出和产能输出,从而落实“一带一路”战略任务,实现企业优化发展。

(二)完善法律体系和金融保险制度建设,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保障

煤炭企业应该加快培养或选拔能够充分适应国际发展需求的国际复合型人才,从而为煤炭企业“走出去”提供人才动力。要求企业工作人员对沿线国家煤炭市场有充分了解,对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及市场准入规则做深入总结分析,尽可能找出规律或关键切入点,为企业进军国际市场“预热”。国家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伊始,已经着手完善和重建保障境外发展的法律体系,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针对煤炭企业境外发展的专门法律法规仍处于准备阶段,则煤炭企业应该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党委中心组学习,熟悉掌握国际贸易规则和目标市场所属国家的政策制度,制定基于风险防控的内部控制体系,为企业国际化发展筑建防火墙。要加强沿线合作国家之间的交流,全面采集境外企业信誉信息,制定风险预案,减少资金风险;并加强现有的信誉度较高的境外金融保险机构的联系与合作,为企业境外资金安全及融资提供保障。

(三)推进联合发展,调整和健全产业链,促进降本增效

在国内煤矿集中管理的形势下,煤炭企业应该顺势而为,积极推进企业之间的联合发展,充分利用各企业的发展优势,组建集开采、生产、加工、运输、运营、贸易、售后于一体的产业链,打破企业独立发展、独木难支的现状,实现互利共赢,并且通过企业间的相互促进,实现整个产业上企业的价值增长。同时,具备境外发展充分条件或优势的煤炭企业应该继续深化与境外企业的合作交流,丰富合作形式,不拘泥于传统的煤炭资源产品合作,而是将合作内容拓展至生产、加工、物流、贸易等整个流程,促使境外合作链条化,在加强资源运作合作的同时加强技术交流,推广国内领先的开采加工技术,引进先进的资源利用技术,建立中外合资的能源绿色发展基地,促进煤炭资源就地加工转化,提升我国煤炭企业资源深加工能力,真正降本增效,建立“利益共同体”。

(四)加强技术创新升级,提高煤炭质量,巩固市场竞争力

煤炭企业应该积极响应“十三五规划”号召,领会十九大会议精神,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在提升内部“软实力”的同时,切实加强技术创新升级,充分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以完善煤炭科技创新体系。协同煤炭科研研究机构加强煤炭生产安全、优化利用及基于绿色生态理念的开采加工等方面的创新研究,实现国内煤炭企业在煤炭发展领域的重大科技攻关,实现煤炭安全、绿色、高效、智能生产,全面提升煤炭质量,为煤炭企业抢占国际市场提供创新驱动和科技支撑。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探索基于科技煤炭衍生产品输出,以延长境外发展产业链;并探索煤炭相关产品、服务的对外发展,从而为煤炭企业创造新兴经济增长点,通过创新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巩固国际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五、结语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我国煤炭企业积极投身实践,参与建设,在推动战略顺利实施中发挥重要作用。煤炭等传统能源勘探开发是中外合作的重点之一,企业通过参与“一带一路”以提高发展速度具有充足的优势和保障。煤炭企业紧跟“一带一路”战略,利用优势促进发展的同时要避免盲目冒进,要充分意识到海外发展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风险,诸如政治、宗教文化等非关税贸易壁垒、法律政策差异、融资困难等,并及时制定应对预案。煤炭企业还要通过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优化企业结构,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软实力”,在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深入开发国内市场,为企业发展争取更大的空间,从而切实实现快速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煤炭企业煤炭一带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试述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行与有效实施
煤炭企业走好走实群众路线的制度思考
煤炭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煤炭:去产能继续 为煤炭正名
煤炭企业档案管理的创新
煤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