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双元培养、艺工融合”模块化课程体系探析

2018-03-29 09:21狄冬明李鹏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8年14期
关键词:模块化艺术设计课程体系

狄冬明,李鹏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太仓 21541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将企业和高职院校充分融合在一体,实现一体化办学模式,进而更好地为企业发展培养专业化比较强的人才[1]。对各大高职院校而言,在办学过程中课程体系设置要注重与企业生产相关,以此培养适合企业生产高技能人才。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注重校企协同合作,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结合,注重“双元”人才培养。目前,高职院校技术设计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双元培养”的目标,开始关注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以此满足教学需求。基于此,该文提出高职院校技术专业“双元培养、艺工融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依据工作过程导向的方法,设计艺术专业课程,以便于培养专业性比较强的人才,满足各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

1 “双元培养、艺工融合”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的价值

1.1 有助于双元人才的培养

“双元培养、艺工融合”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主要是以工作过程导向法为主,结合现今工作岗位的需求,从工作过程中找到所涉及的专业知识点,进而完善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这种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模式将企业和学校紧密融合在一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培养双元人才,对学生专业技能提升有着一定帮助。

1.2 对企业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专业技能人才的引入与保留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竞争能力,故而,培养专业人才是惬意发展的关键所在。若是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采取“双元培养、艺工融合”的课程体系构建模式,帮助企业培养所需要的专业性比较强的人才,有助于更好地促进各大企业的发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 “双元培养、艺工融合”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的具体事项

2.1 “双元培养、艺工融合”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的依据

如今,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开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之路,效仿“德国双元制本土化探索”的培养思路,开启双元人才培养之路[2]。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开始注重企业岗位的需求,对不同岗位人员能力的需求情况进行调查,了解不同岗位职工所应该掌握的专业技能,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学校人才的培养,设置与企业岗位相关的课程内容,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掌握相关专业技能。双元人才培养过程中比较注重校企合作,通过与各大企业合作,更好地为学生学习提供实践的路径。

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而言,在相关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中,要能够明确企业和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的双主体角色定位,让学生能够在感性的艺术与理性的工程二者之间灵活的互换,在学习过程中便能够将艺术应用到具体的企业工作之中。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提出艺术专业要开展“双元培养、艺工融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以此适应企业需求,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快速融入工作之中。

2.2 “双元培养、艺工融合”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的方法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双元培养、艺工融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主要是依据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方法。所谓的工作过程导向主要是指对艺术设计专业所涉及的工作岗位进行调查,掌握各个工作岗位上所具体的工作内容,之后以工作内容为基准点,开始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内容设计。以工作过程导向法研发设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满足产教融合的发展需求。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要想能够培养艺术和企业相融合的高技能学生,那么必须要在课程体系上进行改造,重新规划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在日常教学之中注重工作内容的导向,让学生在学校内便接触工作知识点,掌握如何将艺术设计应用到实际工作之中。

2.3 “双元培养、艺工融合”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的步骤及内容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在“双元培养、艺工融合”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要注重对“模块化”的把握和认知,要能够将企业和学校的特点相结合,深入到与其关联的企业内部,对与艺术设计专业的岗位以及工作进行系统的分析,之后按照工作需求设计课程内容。将原来的课程体系和工作内容进行重组,标注出重点工作内容,明确课程核心能力,完成模块化课程体系。结合我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其主要设计思路与步骤如下。

第一步:对室内设计师的岗位进行调查,了解室内设计师的工作过程。作为一名室内设计师其工作过程包括设计资料收集—总平面方案设计—设计方案表达与交流—方案图纸设计与绘制—设计交底施工跟进—工程项目验收竣工。

第二步:根据室内设计师的工作过程,分析室内设计师应该掌握的职业能力。其应该掌握的职业能力包括沟通交流资料整合能力、方案设计能力、设计表达与展示能力、设计表现和文案制作、材料与工艺能力、工程质量控制能力。

第三步:根据室内设计师的所要掌握的职业能力,分析学生在高职院校应该学习的领域。其中包括接待沟通、现场测量绘制、创意设计图纸表达、各专项设计、材料/施工工艺、预算/成本核算、完成验收支付。

第四步:根据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应该学习的领域,开始课程模块的设计。将其分为五大平行模块,包括公共素质模块和专业素质模块,设计形式模块和制图模块,住宅模块和商业模块,材料模块和工艺模块,工程管理模块。

第五步:根据课程模块,进行课程体系构建。主要分为四大体系,包括专业基础体系、专业平台体系、专业核心体系、专业拓展体系。将原有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现在的课程体系进行融合,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分配。

第六步:开始定岗实习,完成毕业设计。在完成校内专业课程环节学习之后,安排学生进入校企合作单位进行定岗实习,要求合作单位配合学校依据实习计划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秩序的实践学习,逐步适应岗位能力要求。使学生快速融入职业岗位情境。

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双元培养、艺工融合”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教学内容的设定要随时更新,定期对该工作岗位进行调查,保证课程内容与时俱进,让学生能够掌握艺术设计专业最新的知识点与行业情形。

2.4“双元培养、艺工融合”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的评价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双元培养、艺工融合”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后,要对其进行评价分析,以此保证该课程体系的可行性。在对模块化课程体系进行评价过程中,要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第一,要从企业的视角出发。当模块化课程体系以及教学内容设定之后,要组织相关企业专业设计人员对其进行评价分析,指出该课程体系的可行性和实用性,该课程是否与设计人员所从事的工作岗位相关联,关联性多大,学生学习完相关课程后,是否能够直接参与到工作岗位上。第二,要从教师的视角出发。组建专门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从教学的角度去思考评价,评价该课程体系的可行性。第三,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进行评价。组建专门的学生团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该课程体系是否能够激发自身的兴趣,是否对自身今后帮助比较大。

从不同角度对模块化课程体系进行评价分析,丰富艺术专业课程内容,有助于找出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保证能够及时的进行修订,以此满足产融融合教学的目标。

3 “双元培养、艺工融合”模块化课程教学质量提升要点

3.1 基于以人为本,提高学生对艺术设计课程的兴趣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成功后,要注重教学质量的提升,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全心全意融入艺术设计课程学习之中。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注重师生互动,有效地提高课堂氛围,不断增加学生对艺术设计课程的浓厚兴趣[3]。

3.2 注重实践创新,提升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

教师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实践创新,要能够将书本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能够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完成相关设计工作[4]。例如,在环境艺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选择相关的设计项目,组织学生完成设计工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能够传授具体的设计知识点,还要能够让学生亲自完成图纸绘制工作,以此提高学生实际设计能力。建议教师可以举行室内设计比赛,学校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关设计工作任务,考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3 校企合作,增加学生实践机会

高职教师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要开启校企合作模式,争取企业和学校的合作模式,以此增加学生实践机会[5]。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学校达成协议,企业可以将比较简单的工作任务分配给学生,由学生帮助其完成设计工作,企业的专业设计主管人员负责对质量进行监督管理。企业按照市场价格给予学生一定的酬劳,这样不但企业能够节约一笔设计费用,学生还能够赚到薪酬,实现双赢。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帮助学生提供实习赚取外快的机会,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能够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4 结语

如今,我国比较重视高职院校的发展,通过高职院校培养专业性比较强的技术人员。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设定与教学目标不符,理论知识强,不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基于此,提出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让企业和高职院校协同合作,创新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该文提出以工作过程导向为主要方向,以双元培养为主要目标,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完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内容,以此更好地帮助各大企业培养技术人才。

猜你喜欢
模块化艺术设计课程体系
模块化自主水下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星.云.海》
《花月夜》
模块化住宅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ACP100模块化小型堆研发进展
模块化VS大型工厂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