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的难点及对策分析

2018-03-29 09:21程皓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8年14期
关键词:管理制度少数民族院校

程皓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连云港 22200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也在不断地发展,少数民族学生的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1]。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我国不断加大对于少数地区高职院校的建设,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在高职院校的招生过程中,少数民族相比较汉族学生的数量而言比重较小,因此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许多高职院校忽视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工作,或是在管理中将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单独管理,给学生的正常生活与健康成长带来影响,研究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的难点与对策是高职院校管理过程中重要课题。

1 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现状

(1)缺乏正确的管理理念。在大多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过程中,主要将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工作分为少数民族预科班以及普通班,由学生自由选择班级[2]。在管理的过程中,院校对于少数民族预科班的管理力度较大,忽视在普通班的少数民族学生管理。一些高职院校为提高少数民族学生与普通学生的融合程度,强制性要求少数民族学生与普通学生进行统一的学习活动,忽视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给少数民族学生的成长带来不好的影响。

(2)区别式的管理方式。虽然在高职院校的管理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对少数民族学生与普通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管理,但是一些高职院校为提高管理效率,在管理的过程中,直接将少数民族学生与普通学生分开进行管理,在学校内部制定两套不同的管理制度,违背了教育公平性的原则,管理方式缺乏科学性。并且受到管理方式的影响,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当中,为学生营造出一种差别对待的氛围,不仅不利于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的进行,还在少数民族学生与普通学生之间建立了一座交流的高墙,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进步。还有一些高职院校在教学的过程中为避免与少数民族学生发生冲突,对于少数民族学生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只要求不出现打架斗殴等严重的违规情况即可,导致旷课现象严重,少数民族学生并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3]。

2 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难点

(1)学生的心理因素影响较大。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的录取水平线一降在降,学生整体的素质较低,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录取线更低,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自身的教育基础较差,在进入高职院校之后,受自身学习基础的影响,跟不上教师的授课,进度都出现厌学、旷课的情况,给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并且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学生的内心相对脆弱,在高职院校的学习中,存在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一旦产生冲突十分容易产生民族情绪,导致学生之间的冲突不断。此外,少数民族学生自身存在“民族距离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依赖民族教师,遇到问题不愿意求助于其他教师的帮助,就算教师主动进行沟通,学生也存在较强的防备心理,不愿意敞开心扉,同时学生与教师在交流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语言交流障碍,导致学生更加不愿意与教师进行交流,从而加大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难度。

(2)学校的氛围对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存在影响。学校氛围对于学生的影响十分重要,高职院校受生源的影响,在管理中与普通高校不同,大多数高职院校都采取较为严格的管理制度,一些少数民族学生进入高职院校之后,不习惯严格的管理制度,从而出现厌学的情绪,不利于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质量。并且过于严格的管理制度,将会使得学校的学习氛围充满压抑感,受到压抑之后,学生之间十分容易产生冲突,不仅不利于少数民族学生的成长,也不利于普通学生的成长[4]。在高职院校的管理过程中,如何合理的控制学校的管理制度严格程度,为学生营造轻松、融洽的学校氛围是高职院校少数民族管理的难点之一。

(3)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基础较差。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的整体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受我国地理因素、社会因素、发展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存在较为严重的经济发展失衡的情况。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条件与教育设施虽然在不断地提高与完善,尤其是西南部的少数民族地区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教育资源的倾斜力度不断增大,但是与沿海城市相比,这些地区的经济水平与教育水平仍处于较为落后的阶段。少数民族学生受到自身成长环境的影响,自身的受教育程度较低,综合素质较差。在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时,十分容易出现跟不上、听不懂的情况,但是受自身心理因素的影响,许多的少数民族学生不愿意求教于普通学生或是教师。这给高职院校的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带来困难。

3 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对策

(1)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提高高职院校管理的科学性,首先在要尊重少数民族学生与普通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要深入研究院校所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特色,在管理过程中有意识的缩小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帮助少数民族的学生尽快地适应新的校园生活。遵循人性化的管理原则,以服务学生为管理的宗旨,避免强制管理的现象出现,多多借鉴相同类型学校中的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方式,加大学校之间的交流,共同推进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制度的成熟。

(2)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管理制度。处于少数地区的高职院校在办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少数民族当地的文化特色,与学校自身的教育情况,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管理制度[5]。例如:内蒙古地区的高职院校,在管理制度的建设过程中,可以根据内蒙古地区的“那达慕大会”在校园内部开设相关的课外活动,鼓励少数民族学生与普通学生共同参与,拉近少数民族学生与普通学生之间的距离。在管理制度上可以选择性的沿用内蒙古地区的“奖惩制度”,例如:当学生之间产生冲突时,允许学生采取摔跤比赛的形式解决冲突,但是必须要有教师在场,比赛过程中不可恶意伤人。

在日常课程的安排中,需要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基础,合理的设置课程教学,降低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难度。并且开设具有民族特点的少数民族课程,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少数民族特色课程的开设面向高职院校中的全体学生,从而提高普通学生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理解,提高学生对于不同文化的包容度。

(3)加大对于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力度。在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中,管理者要重视少数民族学生心理的变化,重视少数民族心理健康工作,在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帮助的过程中,不能仅仅使用通用的心理健康咨询方式,应该全面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成长情况,把握少数民族学生心理的变化,帮助其敞开心扉。通过定期座谈、深入谈心的方式,加大对于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建设的掌握,便于及时地发现少数民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式,使少数民族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推进少数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

(4)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积极向上,充满包容性与开放性的校园文化,是促进少数民族学生与普通学生融洽相处、共同进步的重要手段。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要将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处于平等地位,重视文化之间包容性的构建[6]。例如:在学校的横幅、标语、指示牌等地方都使用规范的双语(汉字与民族文字)的方式进行标注,拉近少数民族学生与学校之间的距离;在图书馆的建设中,增加少数民族图书馆,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实习岗位的分配中,选择竞争上岗的方式,为少数民族学生与普通学生提供公平的竞争机会,在营造公平竞争的校园氛围同时,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兴趣。

4 结语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是我国少数地区高职院校的管理的难题之一,在管理的过程中,院校要尊重少数民族学生与普通学生之间的文化差异性,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个人感受。深入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制定具有特色的管理制度。重视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最后,高职院校要重视自身校园文化的建立,为学生的成长营造具有包容性、开放性的成长环境,将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处理同等的地位,提高全体学生对于不同文化的认同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管理制度少数民族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