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生责任担当教育机制的构建与实施

2018-03-29 19:05孔令柱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高职生责任精神

孔令柱

(济南职业学院 中德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250103)

责任感是个体依据自己所处环境而承担的角色职责的任务和使命,对自身、他人、家庭、集体、社会、国家以及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动施以积极有益作用的精神。责任感不但是国家和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而且还是一个人实现自身价值、取得理想成就的先决条件。高职院校责任教育推展的好与不好不但直接影响到高职生个人的成长成才,而且事关为企业培养优秀的高级技能型、复合型、应用型职业人才目标的实现,同时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敬业”内容的践行表现。然而,不可回避的是当前高职大学生普遍存在责任感不强、担当精神缺失等问题,严重束缚了他们的成长进步,不利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推行高职大学生责任担当教育工作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这需要引起高职教育工作者足够的重视和反思。

1 高职院校培育学生责任担当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1 实现自身价值的先决条件

人生的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利益、个人追求的实现;二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要想实现人生的价值,不论是从满足个人追求还是为社会和国家做奉献,都需要其立足于自身的社会角色,积极主动承担起该承担的职责和使命,这样才能担当有为、实现梦想。高职大学生要纠正只索取不奉献的人格缺陷,敦促自己时刻以昂扬的精神状态、负责的人生态度、积极进取的行动来为走向职业生涯做好知识储备和技能锻炼,为自己和家人负责,为今后服务的企业负责,也为国家和社会负责[1]。

1.2 促进集体和谐的重要途径

高职大学生无论在校园里、班级里还是今后走向公众岗位、融入社会,都要有强烈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对集体有认同感、归属感,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紧密联系起来,正确处理好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实现人生的价值。责任担当意识会彰显一个人在集体中的精神品质,会让一个人更好地融入到集体中去,得到集体成员的认可。责任教育是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我们要以责任教育为着力点和切入点,把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促进班级和谐、校园和谐。

1.3 胜任职业要求的必要基础

现代职业岗位要求除了岗位能力和素养要求外,对一个人的责任意识、担当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责任素养是劳动者素养的核心,统领着劳动者素养的全面提高。高度的责任精神必将产生高度的工作热情和工作动力,必将促进职工在本职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必将促进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高。高职大学生今后是要走向企业、从事生产经营与管理的,在他们在校期间我们就要通过生产实训有意识地锻炼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要求他们在本职岗位上尽职尽责、兢兢业业,为他们真正走向职业生涯奠定基本的责任素养基础。

1.4 承担时代使命的客观要求

当下,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各行各业的工作者们承担了各自的使命和职责。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生力军中的一部分,高职大学生承担着高级职业技能应用的重任。一个时代的精神,是时代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时代青年代表的性格。全体高职生应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国家主人翁意识,牢记时代责任,勇挑时代使命,不断学习知识、完善技能、充实自我,在广阔的职业天地中书写青春梦想,以自身切实的行动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2 高职大学生责任担当精神式微的归因分析

2.1 自我要求过低

从主观因素分析,高职大学生责任担当精神缺失是由高职生学习目标过低、遵章守纪意识太差、人生追求不明确等造成的。在现实的高职教育中,高职生普遍存在人生理想信念缺失、学习和成长动力不足等问题,甚至出现自杀、自残、杀人和伤人现象;他们自我评价过高,利己主义高涨,缺乏团队协作精神;思想浮躁,行为懒散,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想做,成为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家庭责任观念淡薄,对家长的付出认为理所当然,对家长缺乏感恩之心;走向社会后,职业担当精神和国家责任素养失位,缺乏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在企业难堪大任,在社会逐渐沦为现代化建设的配角[2]。

2.2 家庭教育不当

作为“90后”的高职生,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养尊处优,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不当的家庭教育成为影响他们责任担当精神培育的不利因素。一方面,父母过度溺爱子女,子女的一切事务都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对子女缺乏责任担当品质、吃苦耐劳精神、独立做事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孩子家庭责任观念淡薄,这严重束缚了孩子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的培育和发展;另一方面,家长又对孩子寄予了孩子难以承受的成长期望,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要优于他人、取得骄人的成绩,孩子在这种家庭期望压力下,往往会无所适从,难以完全发挥自身潜能,从而逐渐丧失掉责任担当精神。

2.3 学校教育失范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从幼儿园直到高中往往追求学习成绩等智力因素方面的提高,而对学生责任担当、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就显得不够重视;责任担当教育在学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就不要,作为学校德育教育核心的责任教育越来越变得可有可无;学校责任文化氛围不浓厚,没有形成全校师生勇挑重担、敢于担当的文化氛围,学生置身校园感受不到责任氛围和责任文化;同时,学校缺乏责任担当教育的评价机制,缺乏责任担当行为的监督机制,没有相关的责任奖惩机制,学校责任教育课占的分量很低或干脆就没有。

2.4 社会不良影响

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西方文化不断交流、碰撞和融合,市场经济冲击着人们的固有观念,不良社会文化侵蚀着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流文化,这些因素在所难免地造成人们的价值取向不明,甚至是非观念混淆。高职大学生在这种追求虚华、不尚务实的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下,容易孳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倾向,导致自我中心意识膨胀、自我效能感不足、缺乏对自身的全面认识和个人价值的准确定位等。如郭美美炫富事件,容易让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还没有正确树立的高职生产生浮躁思想,致使他们形成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性格。

3 构建高职大学生责任担当教育内容体系的设想

从责任指向上来分,责任担当教育既包括对学生自身学习、生活、生命、职业规划等的责任教育,也包括其对家庭、他人、集体、社会、国家以及整个人类世界和自然界的责任教育,这也是目前学者们构建责任担当教育内容体系的主要切入点。然而,责任教育首先属于德育教育的一部分,责任教育也就需要围绕德育教育知、情、意、行的四个基本环节来进行,对学生的责任教育就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其次,责任教育要满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目标要求,注重责任素养生成过程中的个人主观能动性、方法正确性和效果持久性等。因此,本文拟从这两个角度出发,尝试构建高职大学生责任担当教育内容体系。

3.1 高尚的责任担当认知教育

责任认知有正确与错误、高尚与狭隘之别,我们要引导学生树立起高尚的责任认知。通过对受教育者思想认识、个人观念的指导和影响,使其明确自身该承担的角色责任,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和做事准则,符合道德与法治要求以及国家核心价值观要求,使之逐渐树立清醒而又高尚的责任认识和责任观念。高尚的责任认知会让学生既对他人、国家、社会等采取负责任的态度,讲求付出与奉献,又会让学生坚定梦想信念,为自己的人生、行为后果负责。

3.2 积极的责任担当情感教育

责任情感态度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责任担当教育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帮助学生克服不良责任情感和消极责任态度,树立起积极的责任情感和端正的责任态度。要用正确的理想信念、优秀的传统文化等去感化、激励、熏陶和教育学生,激发他们的责任认知,使其感受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从而逐渐形成积极的责任情感,培育出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的责任情感和端正的责任态度是受教育者责任行为的动力,为责任行为的实施提供情感和态度支持。

3.3 完备的责任担当能力教育

完备的责任能力是责任担当的素养要求,也是责任担当得以实现的最为重要的先决条件。在高职教育中,一方面要让高职生培养起美好的品德、建立起丰富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也要让他们明确职业走向,练就职业技能,提高职业本领。高职生要发奋学习、锤炼意志、砥砺品格、增长才干,培养吃苦耐劳、踏实本分、诚实守信、感恩仁慈等意志品质,加强团结协作、有效沟通、自我教育、开拓创新等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责任担当能力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才能游刃有余地承担起自己的角色责任,才能胜任职责和完成使命。

3.4 自觉的责任担当行为教育

高职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关键是把高尚的责任担当认知、积极的责任担当情感通过完备的责任担当能力转换为自觉的责任担当行为,这也是责任担当教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高职生要自觉把先进的思想理论与自己的社会角色、职责使命联系起来,把个人命运、自我成才与社会发展、国家需要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履行公民义务和责任,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与接班人的主人翁姿态严格要求自己,增强责任担当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事无巨细、身体力行中承担起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4 高职大学生责任担当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

4.1 以梦想信念教育为载体,推动责任担当教育具体化和可行化

高职大学生责任感不强、责任意识缺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缺乏人生目标的激励和理想信念的驱动力。我们要教育学生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确立远大的人生梦想,明晰人生拼搏的方向,充分挖掘自身潜能,激发昂扬向上的内在动力和担当有为的精神品质,进而感悟到人生价值的责任要求,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3]。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高职生的励志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小到个体的目标追求,大到把个人目标追求与中国梦紧密联系起来,把责任教育转化为一个个具体化、形象化、可行化的责任目标。在梦想信念引领责任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既要用科学的思想理论武装学生,用优秀的传统文化鼓舞学生,还有注意到高职院校职业文化属性的特征,要善于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目标来引领学生当下的知识学习和技能提高。

4.2 凝聚生、师、校三方力量,促进责任担当教育落到实处

首先,责任教育的实施要充分发挥高职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根据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内外因的原理自觉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不断深化学习和强化技能,不断培养诚实守信、责任担当、感恩回报等精神品质,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循序渐进地做一个担当有为的时代青年[4]。其次,教师尤其是辅导员在责任和使命面前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除了教书育人之外,还要对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负责任的态度,把自己做人做事的行为准则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得到正能量的鼓舞和激励。再次,学校要大力推行责任教育的实施,形成全校师生勇负责、敢担当的责任文化氛围。如济南职业学院在2013年下半年成立了义工社团,通过义工活动激发师生的责任感,促进责任教育的全面落实。

4.3 严格把控实施过程,增强责任担当教育的实效性

在责任担当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推进责任教育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实施,取得责任教育的时效性和实效性。首先,要找准责任担当教育的切入点,或从身边小事如为班级打扫卫生、积极代表班级参加学校活动等做起,或从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中汲取责任担当教育的养分,或从学习身边榜样和社会劳模做起,等等。其次,责任担当教育的实施要做到因材施教。如可根据高职生所处的年级段进行分阶段责任教育,或根据高职生个体差异进行分级别、差异化的责任担当教育,等等。再次,学校要建立和完善一整套切实可行、具体而微的责任担当教育评价机制,把责任担当教育写进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改变过去过于重视学业成绩的评价方法,增加责任担当教育等德育成绩在综合测评中的比重[5]。

[1]申培轩.论高职院校的社会责任及其实现[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4(1):1-5.

[2]蔡建英,唐雪雷,刘丽君.围绕人才培养 构建大学生责任教育体系[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9(2):131-133.

[3]陈铭.论当代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1(11):58-60.

[4]夏春雨.大学生责任教育内容体系构建新论[J].社会科学战线,2008(1):274-276.

[5]何小梅.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状况及其强化措施[J].中国成人教育,2013(2):39-40.

猜你喜欢
高职生责任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期望嘱托责任
高职生学习投入状况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