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讲好故事的能力建设研究

2018-03-29 19:43
传媒论坛 2018年12期
关键词:话语社交

(邢台学院文学院,河北 邢台 054001)

十八大会议以后,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数次指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特色。同时,习近平同志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提倡者、践行者。讲故事就是叙事,其组成要素分为内容(故事)、表达(话语),两者间存在逻辑关系,但是背后却关乎着新闻媒体话语权和国家形象传播。新媒体环境下,故事作为叙事表述的重要内容,话语已经不再是表达的唯一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讲故事的内容、方式与路径等。基于此,怎样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对讲故事进行全方位创新,在国际舆论跑道实现“弯道超车”,进一步深化国家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已是国家传播能力建设重要一环。

一、延伸传播路径,善用社交媒体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推广,新媒体优势凸显,极大满足了不同用户的多元化与个性化要求。如今,新媒体已经成为提取新闻、传播信息的平台,新媒体对众多热点问题的发展走向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社交媒体。讲故事,传播好声音,不但要借助传统主流媒体塑造国家优质形象,也需要通过新媒体实现个性化、碎片化的补充,构建“线上+线下” “官方+民间”的舆论场,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不同方位进行谈论和关注。延伸传播路径,谋划境外的新媒体布局,有利于借助国际化社交媒体平台讲好故事,从而打入国际舆论场。2015年新华社于脸书平台、You Tube平台国际化社交媒体开设了官方账号,截至2017年12月粉丝数量已经达到了600多万;2015年,央视网也于脸书平台开设了CCTV等系列账号,其中总粉丝数量高达2200多万,突出的特色是以多语种形式进行运营,选择图文结合、短视频等多元化方式呈现、传播精质内容,或者是完成二次加工与传播。然而从总体角度分析,在运营能力与互动指数方面要远远低于西方成熟新媒体水准,关于热点议题的反应比较愚钝,影响力、穿透力也十分有限。引导、鼓励我国主流媒体、社会组织等积极建设海外新媒体,组建专业化经营团队,吸引稳定受众群体,深化账户活跃度与用户黏性,从而提高对国际热点与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及时发声,勇于消除偏见,凝聚共识,讲好故事,传播好声音。此外,也要推广我国知名社交媒体,例如微博与微信等,尤其是微信已经成为大众最为欢迎的社交媒体,其粉丝数量庞大,来自于五湖四海,可是与推特、脸书等对比,在影响力、覆盖率等方面略显不足,其中海外用户大多是华人、留学生等为主。因此鼓励、引导我国知名社交媒体走向世界,不仅可以讲好中国故事,深化国际影响力,提升我国话题热议温度,打造多元、个性,且趋于理性的国际社会媒体格局。

二、创新内容维度,传播特色中国故事

基于新媒体背景下,讲好故事,传播好声音。深挖新媒体多视角、多方位表现形式,优化、创新与丰富故事内容,同时和传统媒体深度结合,合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第一,善用新媒体先天性传播元素和表现形式,结合各媒体与用户特点有目的、有针对地编写原创优质内容。不管是传统媒体,或者是新媒体,核心竞争力皆是内容生产力,也是故事传播的关键发力点。基于此,应该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深度融合,实现优势互补,深化故事传播“时” “度”“效”,深化用户黏性,打造全球化信息搜集网络,整合、优化数据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创新内容生产方法、形式,关于新闻信息应追求一次采集、多形式生成、多元化传播,选择音、视、图等相结合的方式,选择适当的传播路径进行量身打造,从而完成多方位、立体化数据信息覆盖。第二,新媒体时代讲好故事,关于我国发展之策、战略方针等有关重大问题,要始终秉承国家的站位,而且不失位、不失声,对于热点新闻的竞争,必须争夺主动权,向世界彰显大国形象。如今,我国经济发展态势、民族宗教、意识形态等深受西方媒体关注,对此新媒体需要化被动为主动,引领新闻发展方向,做到不回避、不失声,积极建立议题,以事实去说话,实时、多方位进行报道。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互为补充、相互支持,正确引导网络舆论,有利于提高我国媒体在国际上的公信力,有助于国际社会客观、全面、深入看待发展中的中国。

三、打造新的话语体系,塑造大国形象

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指出“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基于人类发展视角下,语言作为人类互动、沟通的重要工具,也是一种文化载体,内容饱满的中国故事,应该借用西方国家可以接受,或者是更易于理解的话语体系进行阐释。有的西方媒体、社会大众关于我国的发展理念始终心存疑虑,甚至对我国发展方式、战略方针存有偏见、误解,由此必须要讲他们听得懂的故事、声音,从而才能深化我国自媒体穿透力、影响力与公信力,于国际社会之上塑造大国形象。所以需分析不同文化下的对话形式,以及跨文化传播方式,尊重中西文化差异、民族之别等,深挖共同利益点,达到情感共鸣,积极传播我国文化、思想,打造兼具我国特色、国际通行的话语机制。

从语言表达形式方面分析,传统媒体经过数十载的新闻传播已经生成了比较完善、成熟的语言风格,尤其是时政报道。但是新媒体环境下,特别是社交媒体,年轻用户是社交媒体的主力军,对于追求自由、向往个性的西方国家,喜欢选用个性化色彩的语言吸引用户。基于此,我国自媒体也要对传统的官方话语体系进行创新,选择灵活、生动的表现形式;讲故事应该剔除宣传化、概念化,追求道理的讲解;及时转变逻辑思维,顺势而为,化解中西文化隔阂;鼓励、支持选择个性化、本土化网络用语,彰显极具人性化话语特色。这些话语方式的改变都有利于拉近与海外受众的距离,收到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效果。

四、提升媒介素养,深化队伍建设

以新媒体形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声音,不可墨守成规,应该学习、汲取域外新媒体经验,深化队伍建设。“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可以提升新媒体的专业性、报道能力,也利于争夺话语权,打造优质的国家形象。第一,以世界一流科研企事业单位作为平台,进行深度合作,引入优质、先进的培训项目,侧重于语言+文化+思维+技术的立体式人才培育,创建政治、专业过硬,事视野开拓的新媒体工作队伍,而且也要创新人才引入体系。第二,鼓励、支持媒体、政府机构等汲取优质的国际化新闻传播方式与跨文化传播方法,积极参与进修深造,以带动新媒体传播能力建设与发展。

五、总结

基于新媒体背景下,面对异常复杂的传播环境,如何争夺国际话语权尤为关键。基于此,借助新媒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声音,就要始终以国家为核心,养成全球视野,积极创新、开发传播内容、路径、话语体系,培养专业过硬、素养过硬的综合性、立体式新媒体工作队伍。响应时代发展潮流,深挖新媒体的巨大能量,从而使我国在激烈的舆论竞争之中占据制高点。

猜你喜欢
话语社交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社交距离
《衰老与性别话语——公共话语与私域话语对老年女性的影响》述介
真的有社交网络成瘾这回事吗?
一句鼓励的话语让生活更美好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宅女爱上社交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