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

2018-03-29 08:34陈树冬
新闻爱好者 2018年3期
关键词:背景互联网+大学生

陈树冬

“互联网+”是最近几年的一个高频词,简单而言,它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互联网的发展和具体形态的演进催生出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其必将解构和颠覆诸多传统行业的存在形态,各行各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是当下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都面临重构“互联网+”背景下生产、宣传新模式的重要任务,大学生创新创业也不例外。侯力红和姬春林共同编著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一书,重点研究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创业问题,见解独到,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一书于2017年5月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是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随着我国各高校的不断扩招和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就业特别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巨大的机遇,“互联网+”必将带动和引领新一轮的大学生就业和创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一书就具有了很强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

整体而言,《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一书论述了新形势特别是“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为一系列具体问题的优化改革提供了富有个性化的思考和解决路径,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参考意义。

就该书的整体结构而言,每一个章都有相应的主题。第一章为理论阐述,作者重点介绍了“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所应该具有的优化升级策略,要积极构建与“互联网+”相匹配的教育新模式。第二章则暂时抛开了“互联网+”的叙述语境,重点为读者梳理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脉络,因为我国的创业教育历史也不算短了,其中应该总结的经验有不少,这同时也是开展“互联网+”背景下创业教学工作的基本背景。第三章为“互联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影响因素及路径选择”,这是本书的核心部分,阐述了“互联网+”时代对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影响和教育教学活动所应该做的调整。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分别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与策略”“互联网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和“互联网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从内容设计上是对于第三章的承接和继续,着力突出要在互联网背景下积极构建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这部分内容细读起来给我们很多的思考和启发,为我们展示了作者研究的改革路线图和愿景,这也是本书最具有现实意义的部分。第七章则论述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师资体系建设这一问题,简要分析了当下已有师资力量的现状并同时提出了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作者认为现有教师队伍无论从年龄结构还是知识结构上讲都无法满足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并为此提供了自己的优化改进路径。第八章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创新与科学评价”,作为本书的尾声,作者考虑到了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这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只有以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作为保障,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才能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李克强总理早就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号召我们积极参与到创业和创新的大潮中去。2015年,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吉林长春举行。李克强总理对大赛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大学生既要认真扎实学习、掌握更多知识,也要投身创新创业,不断提高实践能力。这表明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过程中,国家给予了大学生群体很高的期待和希望,因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一定要增强自身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为大学生创新和创业工作提供必要的引导和支持。在这方面,《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一书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以现实问题为研究导向,研究工作非常有针对性,结构合理、论述系统,是一本值得学界重视和借鉴的作品。

猜你喜欢
背景互联网+大学生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