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法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研究

2018-03-29 08:32梁雪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35期
关键词:小儿哮喘临床研究

梁雪

【摘要】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法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哮喘患儿共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及对照组75例,对照组给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法治疗,两组均治疗90天。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控制18例,显效25例,有效2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临床控制12例,显效24例,有效22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77.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穴位贴敷法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儿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穴位贴敷法;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35..02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儿科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之一,以反复发作性的喘促、气急、咳嗽、胸闷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多在冬春季节或气候明显变化时发作,清晨、夜间病情加重。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已成为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西医治疗本病以抗炎、脱敏、提高小儿免疫力为主,但不能有效预防疾病的复发。中医药学在治疗小儿哮喘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近年来笔者采用穴位贴敷法治疗小儿肺炎缓解期(肺脾气虚证),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

1 資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3月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儿科收治的哮喘缓解期患儿共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观察组男41例,女34例,年龄3~8.5岁,平均年龄(4.9±0.5)岁,病程7个月~3年,平均(12.3±3.6)个月;对照组男42例,女33例,年龄3~9岁,平均年龄(5.0±0.3)岁,病程6个月~2.5年,平均(12.5±3.5)个月。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病例标准

①年龄3~10周岁,性别不限。②符合《中医儿科常见病症诊疗指南》[2]中“支气管哮喘”的西医诊断标准,且属于缓解期。③符合中医学“肺脾气虚证”的证候诊断标准[3],症见咳嗽、气急、喘促、咳痰、腹胀、便溏等。④入组前3个月内未服用激素治疗者,排除过敏体质者。⑤由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治疗

1.3.1 对照组

给予单纯西医治疗,指导其注意休息、合理饮食,药物给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规格为125 μg/60揿/支)

50~125 μg/次,每日2次经口腔吸入。治疗30天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再予穴位贴敷法治疗,药物组成如下:党参10 g、炒白术10 g、麻黄3 g、延胡索9 g、五味子9 g、神曲10 g、陈皮10 g、天门冬10 g、山药9 g、白芥子6 g、炙甘草5 g,将上述药物共同打磨成中药粉末,用适量蜂蜜调成糊状,将调至后的药物适量平摊于外用敷料上,制成4 cm×4 cm大小的中药敷贴。穴位选择定喘、肺俞、脾俞、膈腧、膏肓等穴位,每10天贴敷1次,每次贴敷时间为12 h。治疗30天为1个疗程,共1个疗程。

1.4 疗效判定标准

①临床控制:哮喘无发作,肺功能正常,哮喘发作次数及程度积分较治疗前减少≥95%。②显效:哮喘偶有发作,肺功能显著改善,哮喘发作次数及程度总积分减少≥70%,但<95%。③有效:哮喘发作次数减少,肺功能有所改善,哮喘发作次数及程度总积分减少≥30%,但<70%。④无效:哮喘发作次数未见减少,肺功能无改善,哮喘发作次数及程度总积分减少<3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控制18例(占24.00%),显效25例(占33.33%),有效27例(占36.00%),无效5例(占6.67%),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临床控制12例(占16.00%),显效24例(占32.00%),有效22例(占29.33%),无效17例(占22.67%),总有效率为77.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 论

根据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临床表现,其可归属于中医学“哮喘”范畴,是由于小儿外感风寒、风热之邪后,失治误治,致病情迁延,缠绵难愈,日久损伤肺脾二脏,致肺脾气虚,“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致痰邪羁留而导致哮喘的发生,且病情缠绵。笔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再采用中医学穴位贴敷法治疗,方中以补肺健脾之品为主,配合止咳平喘、化痰通络之品,将其外敷于所选穴位处,可迅速发挥止哮、平喘、化痰之力[4]。综上,采用穴位贴敷法治疗小儿哮喘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崔 华.穴位敷贴及膏方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6,38(6):5.

[2] 张春玲.人参五味子汤加减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6,22(22):65.

[3] 郭 薇,陈 浩,张 伟.穴位贴敷芥子防哮膏配合捏脊疗法对小儿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干预机制的研究[J].中国临床研究,2015,28(7):946.

[4] 王文亮,虞坚尔,吴 杰.黄芩咳喘敷贴散治疗小儿哮喘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2017,37(2):266.

本文编辑:李 豆

猜你喜欢
小儿哮喘临床研究
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卵巢内异囊肿的临床研究
用iPad实施床边健康教育对小儿哮喘护理质量的影响
黄芝通脑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护理分析
穴位注射辅助局麻下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术中镇痛的临床探究
雾化吸入联合优质护理对改善哮喘患儿肺功能的体会
顺尔宁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效果及对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
动态X光片在颈椎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6号小儿哮喘临床治疗和儿童冬天呼吸道疾病预防初探
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