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手术室护理分析

2018-03-30 23:16黄泽英
医药前沿 2018年11期
关键词:失血性手术过程休克

黄泽英

(江安县人民医院 四川 宜宾 644200)

前言

失血性休克是由于各种原因而引起的患者短时间内大量出血现象,当患者的失血量超过一定限额就会出现休克症状,失血量不同,休克程度也不同,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就会有生命危险。若是患者存在重度性失血休克现象,只是对其进行手术处理止血是远远不够的,很难达到止血和急救的效果,且患者预后情况不理想。相关研究证明,在为患者进行手术时提高医生和护理人员的配合默契度,能够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因而医院应该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加强响应的护理工作。手术室是进行患者失血性休克抢救的重要场所,在手术室中,对患者进行护理配合能够对患者术后恢复产生积极的作用。本研究对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接收的10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手术护理效果,其结果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选择对象

我院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接收的失血性休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患者在入院时均有四肢无力、脸色苍白、躁动不安、神志不清、以及体温和血压下降等症状,将这些患者进行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均50人,其中,在实验组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在22~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岁,体重在48~80kg之间,平均体重为64kg。该组患者出血的原因有:消化道溃疡15例,外伤性脾破裂17例,异位妊娠患者8例,产后大出血患者10例。而在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24~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岁,体重在47~59kg之间,平均体重为65kg。出血原因有:外伤性脾破裂15例,产后大出血9例,消化溃疡18例,异位妊娠8例。本研究经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且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表示自愿参与。所有患者均对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没有显著差异,因而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采用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都进行吸氧、止血、补充血容量等失血性休克急性处理,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干预,而实验组接受手术室内良好的护理配合,医护人员在接到患者手术通知后,需要及时准备各种手术器械、急救药品等,同时对仪器设备进行质量检查,切实做好准备工作。患者在被送入手术室时,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呼吸道进行检查,观察呼吸是否通畅,给患者用气管插管机械进行通气,同时排除患者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和杂物[1]。然后通过心电监护对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以及生命体征变化进行监测,同时可以让患者取凹卧位,从而增加患者回心血量,减轻患者的呼吸负担。对患者的静脉通路进行选择,同时检查患者的血型,为手术做好准备。对患者进行血量补充,保证患者静脉通畅,对患者进行大量输血时,需要对患者静脉注射10%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严格遵照医嘱,与医生配合完成升压、扩容、纠酸以及补充患者电解质等处理工作。在为患者输药时,需要对各种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禁忌进行充分了解,同时控制好药液的滴速以及浓度,防止增加患者的心脏负重,引发肺水肿、心功能衰竭、以及脑水肿等症状。在手术过程中,要对患者的血压、脉搏、体温变化、以及呼吸频率等进行严密观察,同时对患者的尿量进行记录。当患者尿量<20ml/h时表明肾灌流不足,这时需要加快输液速度,当患者尿量>30ml/h时表明循环状态得到一定的恢复,对患者的输液速度进行调整,使患者尿量维持在35ml/h。护理人员在手术过程中要积极配合医生的工作,对手术过程步骤充分了解和掌握,在术中配合医师进行麻醉维持和麻醉诱导,对术中的灯光进行及时调节,对手术器械传递要做到准确无误,动作迅速,防止影响手术进程。在手术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心跳骤停、呼吸困难的情况,需要及时辅助医生进行心脏按压,提前准备好抢救药物。在手术中对无菌操作规范以及查对制度进行严格执行,同时对各种敷料以及器械进行认真清点,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医疗事故。在手术室内,需要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和控制,最好保证室内温度在22-26度之间,在手术时一般不需对患者体表进行加温,以免出现皮肤血管扩展,血液供应不足等问题,但患者体表温度不能太低,否则会影响患者的血液流速,对血液循环造成不利的影响。由于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出血过多,体温下降,因而术后患者要注意保暖。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病情进行及时监控,患者病情稳定后再转至普通病房。

1.3 统计学处理

2.结果

(1)通过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死亡率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统计,可以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死亡率相比较对照组要明显低,差异显著,P值<0.05,如表所示。

表 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

(2)实验组患者生活能力与积极感受能力的评分相比较对照组要高出很多,实验组患者评分分别为9、8分,而对照组评分为3、5分,两组差异显著,P值<0.05,因而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常见的急症,由于患者过量失血而导致昏迷,很多情况下都是由于患者伴有消化道溃疡、外伤出血、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妇产科疾病而引发的,其常见疾病有消化性溃疡出血以及妇产科疾病等,患者失血速度增加、失血量增加等因素都会导致患者发生失血性休克,若是患者长期处于失血的状态下还会导致患者死亡。由于该病具有病情发展迅速、病情危急等特点,因而单纯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止血以及抢救治疗的效果并不明显[3]。因而为了有效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本研究采用加强配合护理,对术前、术中、术后等环节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并对患者死亡率进行统计。对于失血性休克患者需要对其进行及时的吸氧、止血、补充血容量等急救措施,同时对患者的原发病进行针对性治疗。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要及时清理患者的呼吸道,清除其中的杂物,保证患者呼吸道畅通,同时注意给予患者合理供氧,若患者出现酸中毒情况需要针对性进行及时处理。患者由于大量失血可能会导致患者脉搏跳动不稳定以及心率加快等问题,因而还需要适当锻炼患者的心肌收缩能力,积极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若患者伴有心脏出血以及消化道出血时,需要在患者休克现象缓解之后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患者抢救过程中进行积极的加强护理配合干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急救的成功率,降低患者死亡率,对于患者预后具有积极的影响。此外,通过对患者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积极感受能力,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综上,有效的加强护理干预能够大大增加患者抢救成功的几率,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许娟.分析失血性休克患者手术室的护理探讨[J].中外医疗,2013,21:150-151.

[2]于晓红.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33:251-252.

[3]岳佳.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手术室护理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16,32:120-121.

猜你喜欢
失血性手术过程休克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压疮高风险者手术过程急性压力性损伤护理干预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失血性贫血
谨防过敏性休克
保留远近双蒂皮瓣削薄术治疗手足部皮瓣移植术后臃肿畸形临床观察
保温护理对98例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复苏应用价值分析
麻醉复苏室与临床护理特征性分析与措施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早期肺损伤的治疗作用
55例异位妊娠破裂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