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胃不和型Hp阳性胃溃疡给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的临床分析

2018-03-30 23:16郑宗斌
医药前沿 2018年11期
关键词:消化性柴胡胃溃疡

郑宗斌

(青神康达骨科医院 四川 眉山 620460)

消化性溃疡是多种病因而诱发的病变,其中一个重要致病因为幽门螺杆菌,1994年被卫生部门确诊为胃癌的第一致癌因子,因此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关键在于根除HP[1]。临床多用西医治疗,但根治效果不佳,当前临床提出将中医疗法用于消化性溃疡治疗,疗效显著。本研究中研究肝胃不和型Hp阳性胃溃疡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效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本次研究病例选择随机性、前瞻性、对照性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研究,所有研究均获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1 病例选择

医院从2015年6月到2016年5月确诊收治的75例肝胃不和型Hp阳性胃溃疡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症状嗳气、反酸、脘痛连胁、胃脘胀闷等,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为31~69岁,平均年龄为(44.5±4.5)岁,观察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为33~70岁,平均年龄为(45.2±4.6)岁,对比两组间的一般数据资料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排除过敏体质、妊娠以及准备妊娠女性、试验前30d手术,内镜证实存在胃溃疡、巨大型溃疡;合并造血系统、心血管、肝肾等原发疾病、精神疾病患者。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2]:腹部疼痛呈长期反复发作、周期性、节律性变化;胃镜检查有活动性溃疡;胃区局部合并压痛;Hp检查显示为阳性。

中医诊断标准[3]:主症:嗳气频繁、胃脘胀痛,波及两肋;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脉馅。次症:性急易怒,胸闷食少,口苦;舌质淡红,苔薄黄或白,存在上述主症3项或主症2项、次症2项,可确诊。上述症状分为4级,主症分别为0、2、4、6分,次症分别为0、1、2、3分。

1.3 方法

对照组用HP1周根除疗法,奥美拉唑(黑龙江诺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64032)20mg,一天2次,克拉霉素(长春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3814)500mg,一天2次,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湘北威尔曼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710)1g,一天2次,治疗7d后,更改为奥美拉唑(黑龙江诺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64032)20mg,一天1次,治疗5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治疗基础上,结合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方法治疗,其主要组方:蒲黄10g、郁金10g、香附10g、延胡索10g、陈皮10g、枳壳10g、白芨10g、柴胡10g、甘草5g,上述药方加水400mL,浸泡煎煮20分钟,武火煎开后用文火煎30分钟,中午用药,每次取150mL药剂,连续服药治疗6周。

两组患者用药治疗同时,戒烟戒酒、饮食清淡为主,给予患者安慰和镇静,补充足够维生素支持治疗,停止使用其他抗溃疡药物,所有患者均获得知情权,主动配合治疗;对患者进行用药相关知识健康宣教,告知患者用药治疗目的,提高患者对用药知识的了解,加强随访,提高临床治疗依从性。

1.4 疗效观察

1.4.1 胃镜疗效判定标准 选两名医师共同操作保证胃镜检查结果一致,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溃疡及炎症均全部消失;显著改善:溃疡消失,仍有炎症存在;改善:溃疡面缩小超过50%;无效:溃疡面缩小少于50%。有效率为治愈率、显著改善率与改善率之和。

1.4.2 中医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治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症候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减少超过95%;显著改善:症状体征有明显改善,症候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减少70%~94%;改善:症状体征有改善,症候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减少30%~69%;无效:症候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减少小于30%。中医症候积分=治疗前后积分差/治疗前积分×100.0%。有效率为治愈率、显著改善率与改善率之和。

1.4.3 HP根除率 经C-13呼气试验检测,检测结果为阴性则表示根除,阳性则表明未根除。

1.4.4 血清学指标 空腹取患者静脉血10mL,30分钟做血清分离,并保存与-70℃,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录入到SPSS19.0软件中处理分析,各项数据资料对比用t检验,疗效评价数据应用百分率表示并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胃镜检查疗效对比

对照组32例,治愈7例,显著改善10例,改善9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1.3%,观察组40例,治愈16例,显著改善14例,改善9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7.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χ2=5.35,P<0.05)。

2.2 中医疗效判定标准

对照组32例,治愈8例,显著改善9例,改善10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84.4%,观察组40例,治愈17例,显著改善12例,改善10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7.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χ2=5.35,P<0.05)。

2.3 HP根除率

对照组32例,根除22例,根除率为68.8%,观察组40例,根除39例,根除率为97.5%,观察组的根除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χ2=11.35,P<0.05)。

2.4 两组血清学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L-8、TNF-α指标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间的IL-8、TNF-α指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

表 两组患者的血清学指标水平对比(pg/mL)

3.讨论

Hp阳性溃疡病情多反复发作,且多合并并发症,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为急性穿孔和大出血,会严重危及患者的身体健康,西医治疗消化性溃疡,多采用根除幽门螺杆菌、抑制胃酸分泌以及保护胃黏膜,但研究表明西医用药后,改善患者症状效果不佳。

随着中医研究不断深入,临床认为在疾病治疗中采用中医治疗,能更好改善临床症状,而且用药治疗安全。中医认为消化性溃疡发生是在多种内外因作用而导致的,包括饮食不节、湿热壅结等导致胃膜受损、胃膜不生、气血不畅等,以及长期脑力体力使用过度,气血失畅、运化迟滞、胃膜不生而导致。脾胃虚弱是消化性溃疡发生基础,无论是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脏腑传变或外感寒邪,必会导致脾胃虚弱,邪气外侵,若脾胃虚弱导致机体抵抗能力下降,胃底失常气机瘀滞,血瘀、水湿、气滞三者共同作用,为标实之症,脾胃虚弱为本虚之症,本虚标实共同作用,而发生消化性溃疡[4]。临床分析该疾病发生原因肝气郁结、胃失和降,肝气失调,对血液循环、脾胃功能等相互影响,导致病情恶化加重。因此临床健脾和胃、理气活血治疗。中医药提出可通过增强胃黏膜防御因子、增强胃动力、减弱胃溃疡攻击因子等方面用药治疗。

临床以及实验提出多种植物素具有抗氧化、抗胃酸分泌、保护细胞等作用,用于治疗溃疡效果显著。柴胡疏肝散为中医经典名方,主治肝气郁滞,该方中白芍具有和胃止痛、养肝敛阴,与柴胡相互配伍,一散一收,助益柴胡疏肝功效,相辅相成构成主药;配以枳实可泻脾气,调和中焦,与柴胡共用一升一降,可增强解郁、疏肝理气功效;甘草与白芍配伍可缓急止痛;川芎活血化瘀止痛;香附陈皮和胃止痛理气;半夏厚朴宣泄郁气、宽胸畅通。多种药物共同作用,苦以降通,辛以散结。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白芍甘草镇痛,而且具有促黏膜修复作用;柴胡延胡索可镇痛,有效改善机体微循环,香附镇痛解痉。同时该疾病治疗同时结合采用心理调节以及饮食护理,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

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治疗后胃镜检查有效率为97.5%,中医疗效为97.5%,对照组则分别为81.3%、84.4%,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消化性溃疡为一种临床常见多发病,其中幽门螺杆菌在该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临床研究提出在消化性溃疡发生发展过程中,虽然众多细胞因子发挥着不同作用,但临床对白细胞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研究较多,这两个因子在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愈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后IL-8、TNF-α指标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

综上所述,柴胡疏肝散加减用药治疗肝胃不和型Hp阳性胃溃疡,效果显著优于单用西药,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钟之洲,王邦才.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消化性胃溃疡临床疗效观察及其安全性评价[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3):747-749.

[2]张敏,陈雄,徐灿霞,等.铝碳酸镁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活动性胃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J].中华消化杂志,2015,35(10):692-695.

[3]张云操,杨世权.“中药竹医2号”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观察[J].中成药,2016,38(11):2351-2354.

[4]龚安,杨宗保,施彬彬,等.艾灸对急性胃溃疡大鼠胃黏膜组织形态学和血流量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6):2001-2003.

猜你喜欢
消化性柴胡胃溃疡
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辨证施治
核桃柴胡间作技术
你了解消化性溃疡吗?
HPLC法同时测定柴胡桂枝汤中6种成分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
柴胡治疗猪感冒症的临床观察
辣椒素-预防胃溃疡的发生
针灸治疗消化性溃疡59例
中医食疗治疗慢性胃溃疡30例
中西医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