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医院急救护理风险因素及预防研究

2018-03-30 23:17高春梅
医药前沿 2018年11期
关键词:护患应急护理人员

高春梅

(济南大学医院 山东 济南 250002)

回顾近几年高校医院临床护理管理工作运行情况,通过观察、解析与归纳等方式,发现高校医院急救护理工作运行期间,质量与效率受各类风险因素的干扰[1]。故此做好院内护理人员培训工作,明确危险因素类别,并做好防控是极为有效的办法。本文现做出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从事我院急救护理工作的60例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设置为干预组,其中男18名,女42名,年龄24~46(35.2±2.9)岁。

1.2 方法

1.2.1 建设健全急救护理管理组织体系 (1)虽然高校医院护理人员编制相对较少,人员流动性较大,但依然需要建设“院长—护士长—护士的”三级管理体系;(2)建设健全急救护理管理制度,编制常见病、多发病急救护理质量标准、程序。

1.2.2 做好急救药品、物品、设施的管理 (1)将救护车、急救箱、抢救车、简易呼吸器、电动吸痰器、吸氧装备、心电监护仪、担架等基本急救设备配置齐全,以确保各项急救工作运行的有序性;(2)指派管理急救药品、物品、设备:急救物资管理应全面贯彻落实“四定二及时”原则,同时急诊物件一定要配以配备清单及有效期,以为交接与核对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条件;(3)做好急救物资交接,以及相关数据信息记录工作:一定要对物资数目与类型进行严格清点,并落实签字制度,护士长要做好考核、抽查急救物资的交接情况等工作。

1.2.3 做好急救护理操作技术的培训 (1)对护理人员做好徒手心肺复苏术、包扎止血、搬运、固定术等基本急救技术培训工作,每月定期对护理人员技能进行考评,直至达到相关标准为止;(2)定期轮流派护理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不断强化急救护理技能的前瞻性与规范性。

1.2.4 做好护理人员职业安全教育工作 (1)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使其梳理安全责任意识,在急救过程中佩戴手套,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2)编制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应急预案,以最大限度维护护理人员身心安全性。

1.2.5 协助护理人员树立风险意识 具体是指急救护理记录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护理操作技能与急救合作意识等。

1.3 观察指标

对护理人员应急处理能力、护患纠纷以及护理错差事件发生率进行统计,并和2015年—2016年(常规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应急处理能力评估采用我院自编的《应急处理能力评估标准》,0~100分,得分越高,代表应急处理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处理

2.结果

经培训后,高校医院干预组护理人员应急处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患纠纷以及护理错差事件发生率指标比较上,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

表 两组护理人员各项临床护理指标情况比较

3.讨论

当下,影响高校医院急救护理工作运行质量的因素是多样的[2]。常见的有如下几种类型:(1)组织管理完善性缺乏,高校医院多数护理人员流动性大,三级管理体系尚未完善,也没有创设专门的急诊科,一些护理人员急救、服务于法治意识淡薄化;(2)急救药品配置不全,急救设备设施简单化;(3)急救护理操作技术娴熟性缺乏;(4)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通常有针刺伤与传染病感染两种类型;(5)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尚低,没有树立急救护理记录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护理操作技能与急救合作意识。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培训后,高校医院干预组护理人员应急处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患纠纷以及护理错差事件发生率指标比较上,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对高校医院的护理人员进行职业素质培养与业务技能训练,能够有效处理急救护理技术不娴熟、医患矛盾等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吴如,朱慧芬,黄贞贞.心内科常见护理风险及预防对策分析[J].医院管理论坛,2016,33(10):33-36.

[2]李航.论综合医院急诊护理的风险与有效防范[J].中国卫生产业 ,2014,11(08):22-23.

猜你喜欢
护患应急护理人员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