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痹汤加减方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2018-03-30 23:17王娟芳
医药前沿 2018年11期
关键词:阻型甲氨蝶呤汤加减

王娟芳

(山西省临汾市中医医院风湿科 山西 临汾 041000)

前言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滑膜炎为病理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侵犯小关节,病情反复,持续进展,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1]。该疾病尚无特效治疗,常规的西医治疗疗效有限。目前联合中医治疗已经成为该疾病的治疗趋势。中医辩证显示,湿热痹阻型是RA的常见证型。该研究中应用消痹汤加减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湿热痹阻型RA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于我科就诊的92例湿热痹阻型RA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RA的相关诊断标准,且中医辩证为湿热阻痹型,并排除合并其他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存在药物应用禁忌症、随访资料不全等患者。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28例,年龄32~72岁,平均(48.9±10.2)岁;病程1~4年,平均(1.4±0.8)年;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26例,年龄30~74岁,平均(49.2±10.6)岁;病程1~3年,平均(1.2±0.7)年。对照组和观察组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显示大体一致(P均>0.05),均衡性好,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给药方案:甲氨蝶呤10mg,口服,1次/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消痹汤加减方(方剂基本组成:红花20g,桃仁20g,地龙10g,当归15g,牛膝15g,鸡血藤30g,没药9g,木瓜20g,元胡15g,三七粉6g,甘草6g)治疗,水煎后取药汁400ml,分2次服用,每日1次。病在项背患者方剂中添加葛根,关节僵直畸形患者方剂中添加蜂房、乌稍蛇及全蝎。

1.2.2 疗效评价及观察指标 治疗12周后,进行RA临床疗效评价,分为临床治愈、有效和无效3个标准。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且关节活动功能基本恢复为临床治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显著缓解,且关节活动功能显著改善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关节活动功能无改善甚至恶化加重为无效。其中临床治愈和有效病例均为治疗有效。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静脉血,检测比较实验室指标,包括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

1.2.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9.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分析,当P<0.05时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12周后,临床疗效评价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6% vs 80.4%),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实验室指标

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RF、ESR、CRP等实验室指标水平降低,组间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水平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相比,P<0.05.

组别 时间 RF(U/L) ESR(mm/h) CRP(mg/L)对照组 治疗前 346.22±54.78 65.29±12.31 31.28±7.45 n=46 治疗后 125.37±26.53# 25.42±5.26# 18.15±3.22#观察组 治疗前 345.76±52.24 64.78±11.52 32.06±7.83 n=46 治疗后 71.05±12.10#* 16.05±3.20#* 8.06±2.04#*

3.讨论

RA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随着疾病进展,患者可逐渐出现关节软骨和骨破坏,甚至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对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极为不利。临床上,类风湿关节炎尚无特效治疗。因此,寻找RA的有效治疗方案一直是临床上值得探讨的课题。

常规治疗基础上,甲氨蝶呤是RA常用的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类风湿因子产生、抑制炎性反应、抑制免疫细胞增殖、减轻氧化应激等途径发挥抗炎、免疫抑制作用,从而达到治疗RA的目的。但是,单一应用甲氨蝶呤疗效有限。目前,联合中医治疗已经成为RA治疗的临床趋势。中医学认为[2],RA属于“痹症”范畴,其中湿热阻痹型属于常见证型,清利湿热、祛风通络对治疗具有积极意义。消痹汤加减方是以红花、桃仁、地龙、当归、牛膝、鸡血藤、没药、木瓜、元胡、三七粉、甘草等为主要药理成分的中药汤剂,具有活血化瘀、清利湿热、祛风通络等功效,在湿热阻痹型RA中具有良好应用基础。本研究中,常规治疗基础上,与单用甲氨蝶呤组相比,联合消痹汤加减方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提高,治疗后反映疾病严重程度的RF、ESR、CRP等实验室指标水平显著下降,结果表明消痹汤加减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湿热痹阻型RA疗效良好,治疗有效率高,能够显著改善实验室指标,临床上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杜鹏.中医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进展[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2):432-433.

[2]冬荣辉,孟超.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进展[J].天津药学 ,2013,25(1):75-78.

猜你喜欢
阻型甲氨蝶呤汤加减
靖眩汤加减治疗梅尼埃病临证心得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蝎芷膏治疗湿热瘀阻型臁疮的临床观察
自拟消银汤加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观察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三伏贴贴敷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观察
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观察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随机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