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湿解毒法治疗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湿热蕴毒证的临床研究※

2018-03-30 07:06杜红旭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紫癜原发性显著性

汪 莉 李 铁 杜红旭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血液系统常见的以出血及外周血小板减少[1]、骨髓巨核细胞异常为主要表现的出血性疾病[2],尤其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程持续6个月以上,治疗难度较大、目前仍缺乏长期、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本研究旨在研究中根据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湿热蕴毒证的特点,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评价通过化湿解毒法治疗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湿热蕴毒证的疗效,为中药治疗出血性疾病提供新的途径。现将全部内容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并已确诊的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湿热蕴毒证的患者40例,此次研究为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入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患者。其中治疗组中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16~54岁,平均(32.1±2.9) 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17~54岁,平均 (32.1±2.5)岁。所有患者在入组前均经过详细检查,确诊为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湿热蕴毒证。

1.2诊断标准 根据第五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制定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标准(见张之南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三版[3])。湿热蕴毒证候诊断标准:口渴不欲多饮,体倦乏力、肢体困重、食欲不振、口黏,大便黏,小便短黄,皮肤有或无瘀点瘀斑,舌红,苔黄腻有瘀点或瘀斑,脉滑(参照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4][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确诊为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湿热蕴毒证。纳入患者均自愿受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其他严重合并症患者并发症患者。

1.3治疗方法 治疗组:化湿解毒中汤剂:仙鹤草15 g,旱莲草15 g,紫草10 g,益母草15 g,板蓝根15 g,山豆根10 g,茜草根15 g,白茅根15 g,野菊花15 g,半枝莲15 g,茯苓15 g,薏苡仁15 g,黄芩10 g,连翘10 g,淡竹叶5 g,生甘草5 g。日1剂,每次100 mL,每日2次,疗程:30天。对照组:强的松组,泼尼松 (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675)1 mg/(kg·d-1),分次或顿服,待血小板升至正常或接近正常后,逐步减量,每周减5 mg,最后5~10 mg维持)。疗程:30天。设立不同观察时间点:入组时、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和治疗后4周。

1.4观察指标 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观察4个时间点湿热蕴毒症状与体征积分临床症状半定量分级计分标准;以及血小板计数与出血症状变化。

1.5统计学方法 以SPSS 19.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t检验比较计量资料(x±s),χ2检验比较计数资料。以P<0.05作为判断差异有显著性的标准。

2 结果

2.12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无效3例(15.0%),有效4例 (20.0%),显效9例 (45.0%),基本治愈4例(20.0%),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治疗后无效4例 (20.0%),有效4例 (20.0%),显效8例 (40.0%),基本治愈4例(20.0%),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2.22组治疗出血症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1周后2组出血症状均有改善,但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出血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治疗组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各个时间点出血症状变化情况比较 (例)

2.32组患者及血小板数量情况变化的比较 治疗1周时2组患者血小板数量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2周时,对照组血小板数量高于治疗组,但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血小板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治疗组改善血小板情况效果较好,而对照组治疗早期效果较好,减量后血小板计数下降,见表2。

表2 2组各个时间点血小板数量变化情况比较 (x±s,×109/L)

3 讨论

目前公认本病是一种由于患者体内产生抗自身血小板抗体,致使血小板寿命短、破坏过多、数量减少为病理特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尚缺乏国内关于ITP的流行病学资料[6]。现代医学对于ITP的病因与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述,但大多是由于自身免疫所致[5],西医对于慢性ITP的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脾脏切除疗法为主。糖皮质激素近期疗效尚可,但因其停药后易复发,且副作用大,诸如体重增加、电解质紊乱、股骨头坏死等等。病人很难接受,用药一般不超过两周,出血症状及血小板改善后减量,无效达15~45%。文献报道VCR、AZA、HHT等免疫抑制剂对ITP近期疗效尚可[7],完全缓解持续正常的平均时间2.5年,但停药后易复发,且毒副作用较大[8]。脾脏切除疗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术后复发率30%左右。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PLT升高不持久,持续1~3周,由于治疗费用昂贵,因而多用于儿童难治性IPT,作为推迟和避免脾切除的一种手段。

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焦篇》中第66条:“湿郁经脉、身热身痛,汗多自利,胸腹白疹,内外合邪,纯辛走表,纯苦清热,皆在所忌,辛凉淡法,薏苡竹叶散主之”。薏苡五钱,竹叶三钱,飞滑石五钱,白蔻仁一钱五分,连翘三钱,茯苓块五钱,白通草一钱五分。此方剂主治湿热郁蒸,湿热并重之证,病位在手少阳三焦,因为湿阻三焦,热郁湿中,蕴久成毒,阻遏气机。方中连翘除了辅助通草,共成宣气利小便之功外,还可清热解毒透疹;白蔻仁辛开苦降,燥湿行气以畅中;滑石辅助生薏仁淡渗利湿以渗下。这种配伍方法,是分消走泄法化湿的具体体现。中医接诊的慢性ITP患者多数经过激素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久治不愈且反复发作血小板下降,中医认为激素易耗伤阳气,津液难化生湿,湿阻三焦化热,热郁湿中,蕴久成毒,而致湿热蕴毒证。在《温病条辨》苦温化湿、分消走泄理论的指导下,把“薏苡竹叶散”与名老医经验方“四草四根汤”结合运用化湿解毒中药,可明显改善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湿热蕴毒证患者的临床症状。

本研究观察了化湿解毒汤剂与常规激素对照治疗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出血症状改变,周围血小板数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中药汤剂临床效果较好且对出血症状控制较好,同时经过一段时间观察血小板数量明显好于对照组,与传统的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方法相比较,具有作用周期长、无明显副作用之特点,方法简便、价格低廉,易于被患者接受。

[1]王红梅.小剂量糖皮质激素与肿节风联合方案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6):132-133.

[2]刘清池,吴维海,梁春耕,等.凉血解毒法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7(11):955-958.

[3]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J].3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72-176.

[4]刘伟,刘晓莺,叶绥艳.凉血解毒方联合小剂量泼尼松龙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5(24):69-71.

[5]孟景晔,龙潺,骆子义,等.糖皮质激素联合小剂量美罗华治疗难治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学,2017.37(2):21-22.

[6]李霞,于维丽.大剂量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9):51-51.

[7]黄振荣,王淑敏,王柏勋.中剂量甲基泼尼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2例[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7):173-173.

[8]王迎春,阮长耿.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肿节风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初步报告[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2,6(3):193-193.

猜你喜欢
紫癜原发性显著性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中西医研究进展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一种基于词袋模型的新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
解毒利湿汤治疗紫癜性肾炎42例临床研究
图像序列的显著性目标区域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