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窗修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

2018-03-30 05:20李德永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调度所
上海铁道增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站段车务天窗

李德永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调度所

近年来,上海局天窗管理一直处在粗放的的管理状态,运输与维修相互干扰的矛盾日益突出。施工管理办公室为解决长期以来天窗利用效率不高的难题,统筹协调各业务部门,通过几年的努力探索实践,初步形成了天窗综合利用管理体系,满足设备维修需求,提高运输生产效率。

1 天窗管理存在的难点

上海局天窗修管理工作一直只对天窗给点方面进行控制,而对计划安排是否合理、设备整治是否达到效果、天窗资源是否充分利用、现场组织实施是否到位、安全是否有效控制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难点。

(1)维修与运输长期干扰。设备管理单位对维修天窗的次数及时间要求越来越高,但各专业工作量安排分散,现场实际作业力量不足,工作量安排不饱和,天窗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2)天窗计划管理粗放。原有的天窗修管理中,只是简单的按照走廊式的“V”型天窗安排给点,而对具体的工作量安排、作业性质的要求、作业地点的控制等没有相应的管理要求,导致路局、站段对维修天窗的安排缺少有效的控制。

(3)计划难以统筹安排。设备管理单位各自为战的情况比较普遍,车务站段在人工处理众多复杂的维修计划申请时,难以发挥协调、平衡作用,只能安排单一专业的作业计划,对多专业的综合利用计划取消较多。

(4)维修与施工不能有效结合。对维修计划与施工计划结合在一起组织时,操作要求缺少明确的规范,各专业、站段间条块分割,执行不同步,造成维修作业不能充分利用施工天窗的有利条件。

(5)安全风险得不到有效控制。因缺少对维修作业项目性质、明细的准确划分,专业结合部的安全责任界定不清,多专业综合利用天窗时的安全风险缺少准确的研判,现场作业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2 全面推行天窗精细管理

针对天窗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和难点,上海局积极创新管理思路,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在大胆探索实践中需求方法,存在难点得到有效解决。

(1)总体设计维修天窗分类。根据总公司天窗分为施工天窗和维修天窗的基本要求,上海局对普速铁路维修天窗进行了全新的总体设计,将维修天窗划分为局控天窗、站控天窗,局控天窗还分为局控Ⅰ类天窗和局控Ⅱ类天窗。局控天窗由调度所发令实施,站控天窗由车务站段发令实施;局控Ⅰ类天窗严格按图定天窗给点组织,而局控Ⅱ类天窗则按图定天窗进行预安排,在实施时根据作业量、人员安排和运输情况可对天窗时长进行合理调整。通过对不同类型天窗的差异化组织,保证了天窗资源运用效率的最大化,也为实现天窗综合利用的精细化管理打下了基础。

(2)科学划分天窗维修区域。我局的天窗维修区域除了根据总公司规定的站内、区间分行别按“V”型天窗划分外,重点针对技术站、多方向车站和运输较为繁忙的车站,按电务设备联锁关系并结合运输生产特性划分维修作业区域,由车务站段牵头组织召集工务、电务、供电(维管)设备管理单位,充分考虑运输组织影响与设备维修需求的有机结合,共同研究天窗维修区域划分方案,规范维修区域的命名,制定维修作业区域示意图表,明确有关行车限制要求。目前,上海局共划分天窗区域4 294个,其中:局控Ⅰ类天窗区域2 797个,局控Ⅱ类天窗区域565个,站控天窗区域932个。通过对天窗区域的科学划分,避免了大区域计划的频繁作业,缩小了影响范围,满足了设备管理单位计划的需求。

(3)明确界定维修作业项目。上海局组织各个专业梳理了本系统的维修作业项目需求,并根据对作业性质和相互影响程度的深入分析,进行了全面的安全风险评估,开创性地将全部维修作业项目分为绿灯、绿黄灯、黄灯、红白灯四个类型。通过项目类型确定了同一区域内多个单位综合共用天窗的条件,也为实现软件程序自动平衡计划打下了基础;每个项目里包含多个具体作业明细,保证了现场作业实际、登销记内容和维修计划内容三者相互一致。目前,上海局将管内全部92家设备维修作业单位的维修需求,按项目专业属性分为14个类别,并根据作业项目性质划分为四大类、209个项目、503个明细。其中:绿灯项目共有162个项目、403个明细,项目占比77.5%;绿黄灯项目共有25个项目、37个明细,项目占比12%;黄灯项目共有12个项目、16个明细,项目占比5.7%;红白灯项目共有10个项目、10个明细,项目占比4.8%。通过项目与明细的精准设定,从路局层面就消除天窗综合利用时各专业结合部的安全隐患,为现场作业从计划源头提供安全的保障。

(4)优化维修计划提报流程。上海局局控天窗周计划提报时,按周一供电专业、周二工务专业、周三电务及其他专业的顺序依次上报,设备管理单位对周计划进行预平衡;每周三或周四由车务站段组织相关设备管理单位召开周平衡会议,对维修周计划进行综合平衡,审核确定后报调度所施工办施工调度室。同时,为确保维修天窗的高效利用和维修计划的准确兑现,我局对普铁维修计划在总公司规定的周计划基础上,还要求结合施工日计划和运输调整变化情况的安排,由设备管理单位对周计划进行确认、并根据需要向车务站段提出调整申请,车务站段审核后报调度所施工办施工调度室提前一天下达维修日计划。

(5)规范综合利用基本原则。通过对多年天窗管理经验的总结提炼,我们围绕维修与施工的结合、维修与维修的结合这两种情况,在充分研判安全风险的基础上,制定了规范统一的维修天窗综合利用基本原则,原则核心是同一维修区域内各专业间作业项目结合和开行轨道车时相关作业结合的限制要求。目前已明确了维修与施工结合的2种情形、4类限制,维修与维修结合的4类限制,要求车务站段和设备管理单位在计划的编制、平衡、审批阶段和组织实施中,均需严格按照基本原则统筹安排。

(6)抓好综合利用现场实施。一是召开站段周例会。由车务站段牵头、各设备管理单位天窗修主管人员参加,总结上周作业,平衡下周计划,协调结合部事项。二是召开天窗综合利用碰头会。由登销记车站牵头、相关单位作业负责人参加,确认主体负责人,明确安全关键。三是指定天窗综合利用主体负责人。上海局明确了多家单位共用天窗时主体负责人的指定原则,现场作业由主体负责人统一指挥,各单位必须严格按划定的作业地点组织实施。四是明确结合共用控制措施。根据天窗结合共用时安全风险分析,对作业车走行及配合、工电部门操纵道岔、供电车梯配合、各作业地点间安全间隔距离、人身安全关键等重点事项建立统一的制度规范,确保综合利用作业安全有序。

(7)推行枢纽“全天窗”集中维修。针对枢纽地区长期存在的运修矛盾难点,上海局确立了“两个优化”(生产组织方式优化、天窗组织形式优化)的基本思路,形成了“四个有利于”(有利于生产过程安全控制、有利于运输效率提高、有利于设备质量提高、有利于结合部管理和联动)的指导思想,确定了“检养分开、集中组织、专业修理、综合实施”的基本方法,明确了“两高、一低”(提高设备质量、提高运输效率、降低安全风险)的目标,以破解枢纽地区的运修矛盾,确保全局运输安全稳定和枢纽畅通有序。优化生产组织方式,以检养分开、专业修理为方向,调整生产组织架构,将日常生产由原先的工区各自分散、简单作业转变为由车间牵头集中、高效组织,利用车间的技术和管理优势,加强现场实施层面的专业力量,真正提升维修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以综合实施为原则,统筹安排维修天窗计划,设备管理单位根据维修项目、影响范围针对性制定综合天窗计划,车站根据维修周期需求,采用区域大小结合、时间长短结合的方式统筹安排维修天窗计划,实现设备检查维修周期性覆盖的目标。以集中组织为根本,创新枢纽天窗组织方式。依据设备维修需求的轻重缓急和病害整治的难度、作业量大小,采取以车间为单位集中组织专业化的维修力量,通过“大小阶梯、大小循环”的全新枢纽地区天窗组织方式,综合利用天窗对设备进行集中整治。

(8)开发天窗计划管理系统。基于天窗精细管理、综合利用的理念,我们自主研发了全新的“天窗修计划管理系统”。该系统用预先设定好的相关数据库控制维修计划的模板化编制,大大降低了计划内容出错的可能性,实现了计划申报下达的全过程控制,保证了计划源头的准确性、安全性。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通过对作业方式、项目结合共用的深入研究,利用系统实现了大部分维修计划可进行自动预审通过(占比约76.5%),而小部分维修计划由车务站段审核时人工干预调整,以此来保证在车务站段在每周仅有的2天审核时间内,能快速准确地平衡、审批大批量的维修计划,保证了维修计划的合理性和兑现率,真正做到了对天窗安排的精细化管理。同时,也实现了在维修计划因维修区域划小、数量增多的情况下,不增加计划审核人员,提升了管理效率。

3 实施天窗综合利用取得效果

通过实施天窗综合利用的探索实践,目前上海局各设备管理单位的天窗维修需求已基本得到满足,作业安全得到了全面控制,天窗综合利用取得明显实效。主要表现在:

(1)天窗兑现保持高水平。近几年天窗兑现率及利用率始终保证在99%以上,天窗综合利用率也在逐年增加,今年全局月均天窗综合利用率已达41.3%,主要设备管理单位间生产组织配合密切,形成了专业融合的良好氛围,提高了维修作业效率和质量。

(2)天窗资源优化利用。今年1-11月,全局共安排局控天窗计划228 883次,日均1 015次,只占每日天窗次数资源总量(3 362次)的30.2%,有效解决了因盲目申请计划、抢占天窗资源、甚至安排虚假计划而造成的浪费天窗资源问题。

(3)点外作业逐步减少。以徐州北、南京东、南翔、阜阳北、芜湖东、乔司六个主要编组站为例,今年以来不影响行车的点外作业次数合计436次,只占实施前点外总数的23%,大量的点外作业纳入天窗点内实施,大大降低了劳动安全风险。

(4)设备故障明显降低。今年1-11月份,全局批准安排的普速铁路应急抢修计划共计58次、5 130 min,平均每次88.4 min,月均 5.27 次、466.4 min,抢修次数同比实施前降幅达56.5%,降低了因应急抢修处理而带来的非正常作业安全风险,也减少了对正常运输秩序的干扰。

4 结束语

虽然在天窗综合利用管理工作中进行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面对“强基达标、提质增效”的新形势,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开发“天窗修计划管理系统”的统计分析评价功能,建立健全我局的天窗实施情况大数据,与“电子登销记系统”相结合,为找准天窗管理中的问题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我们也将加强现场检查与跟踪写实,及时收集、分析作业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完善天窗综合利用的考核激励机制,促进维修计划编制更加科学合理,提高计划兑现水平,实现日常生产组织与维修计划安排的高度融合,为各专业生产维修体制的改革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提高运输效率提供有力的保障。

猜你喜欢
站段车务天窗
关于推进实施CTC标准化运用站段的实践与探索
铁路车务站段提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水平的工作探讨
STP车务信息集中管理系统及对分路不良问题的处理
车务数据维护系统在SAM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自制新款天窗固定器
基于MoldFlow的汽车天窗注射模浇注系统分析
车务安全移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迈腾车天窗无法关闭
岗位技能达标考核活动在站段中的实施
2012款科鲁兹车天窗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