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铁路用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2018-03-30 05:20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土地房产管理处
上海铁道增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权属用地铁路

王 伟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土地房产管理处

随着我国铁路自身及所在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铁路用地权属管理、监察管理、建设用地管理、处置和开发利用等各项用地管理工作日趋繁杂。传统的手工加工处理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当前铁路用地管理的业务需求。作为发展的新空间和新动力,信息化是建设智慧铁路、实现铁路现代化管理的重要载体和手段。因此,如何推进铁路用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高效的、现代化的用地管理模式,是铁路用地管理部门在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所要面临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1 铁路用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1 建立了用地管理信息化基础制度

铁路总公司用地管理部门高度重视铁路用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根据《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的要求,编制并发布了《铁路用地管理信息系统专项规划》。专项规划的稳步实施,对于解决长期以来铁路用地管理业务传统手工操作及信息化建设散乱、无序、重复建设的问题,提高铁路用地管理水平,实现管理信息化、规范化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

1.2 构建了用地管理业务专题数据库

各级用地管理部门在铁路用地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框架下,运用电子扫描、实景拍摄、GPS定位测绘、图形解析等手段,逐步将权属管理、监察管理、用地资产处置和开发利用等一系列用地管理工作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形成铁路用地管理业务专题数据库,为下一步的用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奠定了数据基础。

1.3 开展了用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及应用

各级用地管理部门积极开展铁路用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及应用,利用铁路用地基础信息更新录入、用地测绘数据转换、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等专项工作契机,研究用地管理信息系统各版块功能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深化用地管理专业应用功能的整合和拓展,逐步提升铁路用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

2 铁路用地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

2.1 用地权属档案数字化进程缓慢

铁路用地权属档案是铁路部门取得和维护铁路用地权益的重要法律凭证,是铁路用地管理部门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更是有效管理铁路用地的基础。当前,绝大部分铁路用地权属档案仍然维持着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全面推进纸质档案的数字化进程缓慢。档案信息的保存、更新、传递和使用,不论是从管理体制还是管理手段方面都非常局限、单一,给档案信息的统一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降低了权属档案信息资源在铁路用地管理工作中的利用率。

2.2 用地管理专用地理信息数据较杂

铁路用地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数据主要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铁路用地管理专用地理信息数据。作为铁路用地管理专用地理信息数据的更新管理部门,铁路用地管理单位应收集新增和变更的信息数据,并将审核后的信息数据及时更新到信息系统平台中。然因种种原因,收集到的铁路用地管理专用地理信息数据类型五花八门。如:JPG格式类型、DGN格式类型、DWF格式类型、80坐标系的DWG格式类型、地方以及任意坐标系的DWG格式类型等。信息数据无统一格式和标准,无法正常录入更新至信息系统平台,导致用地管理信息化建设不能有序进行。

2.3 用地信息数据互通应用相对单一

铁路用地信息系统是在地理信息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开发铁路用地管理相关业务应用层,包括权属管理层、开发利用管理层、用地监察管理层、建设用地管理层等。通过概况图管理的检索、查询和统计可将预先设定参数的应用数据调取出来,调取结果以表格数据、图形数据等单一数据形式分类别展示给管理人员。该应用功能虽能快速提取预先设定参数的用地信息,但对基础类数据和相关业务应用类数据的选择性关联、迭合分析、汇总等数据互通应用却不易实现,无法通过信息系统直接获得按个性化需求组合的一体化专题成果。

2.4 管理人员信息化认识和技能不足

近年来,铁路用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在硬件设施及软件开发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在推进信息化实施方面仍较困难。用地管理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还不够明确,观念还是比较落后的,仍然习惯于传统的纸介质运作方式,缺乏运用高新技术融入用地管理的认识和技能。从事用地管理的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信息化技能培训,且人员年龄普遍偏大,知识结构参差不齐,而要调进或聘用信息化专业人才,又受单位人员编制指标限制,造成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匮乏,管理人员信息化技术不足的现状。

3 推进铁路用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建议

3.1 加大用地权属档案数字化推进力度

权属档案数字化是铁路用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用地管理部门应加大对用地权属档案数字化必要性的宣传,结合工作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数字化进程建设。对于已往已经形成的历史权属档案,要逐步将普通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扫描档案,并将纸质档案中的信息录入到电子档案中。对于日常管理工作中形成的相关权属档案,要及时做好数字处理件和纸质文件的收集整理。纸质文件归档完成的同时要做好数字化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录入和更新,最终实现用地权属档案信息应用高效化的转变。

3.2 统一规范专用地理信息数据建设

专用地理信息数据是指与铁路用地相关的空间数据。如权属界线、界址点、附着物、四至、邻宗地界示意线等空间数据。该数据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日常的铁路用地管理工作。因此,铁路用地管理专用地理信息数据的收集来源必须是具备电子图发布资质的相关部门,最好是地方国土部门或经地方国土部门认可的测绘单位。信息数据的采集标准应尽量统一。如确因地区差异等原因导致数据无法按统一标准进行收集时,管理人员还应做好专用地理信息数据设定参数的采集工作,并及时将数据整理转换成标准格式,达到数据更新入库要求,从而为各类信息数据迭合分析创造基础。

3.3 深化信息数据互通及“一张图”应用

信息化建设应依托铁路用地管理信息系统,将地理信息服务(图形浏览、定位查询、空间分析等)、属性数据查询与浏览、统计与分析等功能进行封装,形成数据应用服务接口,为铁路用地资产经营、资产处置、用地监察等各项管理业务以及与铁路用地相关联资产管理应用系统提供基础数据应用与共享服务。海量数据库全面的、高效的互通管理,能准确、动态、选择性地将辖区内铁路用地管理各方面的信息数据汇交迭合在“一张图”上进行分析,并把分析结果或是决策建议以直观、清晰的形式输出。通过铁路用地“一张图”管理,用地管理部门可实现对铁路用地业务全覆盖、全流程的动态监管与分析,亦可实时掌握获取铁路用地管理各个环节的状况及综合信息,为铁路用地全面管理、综合监管和辅助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3.4 加强用地管理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铁路用地管理信息化是集铁路用地管理、计算机技术、测绘制图技术于一体的专业性较强的综合性工作,所需的是既要懂得信息化知识,又要熟悉铁路用地管理业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短期内难以满足需求,要作长远规划。一方面,对现已从事铁路用地管理工作的人员要加强培训。可以举办一些有关用地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化建设以及相关信息技术知识的讲座和教育培训,提升管理人员信息化技能和信息化建设必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在目前编制控制严格的情况下,从部门内选拔接受能力强的年轻人。加大对铁路用地管理业务和信息化技能的培训力度,培养一批既通信息技术,又熟悉业务应用的骨干团队,充分发挥领军人才及骨干团队在信息化建设推进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最后,要加强与土地信息化优秀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拓展视野思路,借鉴先进经验与技术。通过落实这些措施,在全集团公司形成一支高效精干的铁路用地管理信息化建设队伍。

猜你喜欢
权属用地铁路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房屋“权属存在争议”的合理认定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进展综述
铁路通信线路维护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变
农村宅基地房屋权属的确定
无人机在铁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思考
浅谈农村集体土地上房屋权属登记与交易管理
GSM-R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