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非运输企业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的思考

2018-03-30 05:20高清汇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经营开发处
上海铁道增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研判双重隐患

高清汇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经营开发处

上海局集团公司直属非运输企业16家,二级企业100余家,分布在管内各地区,涉及工程施工、物流商贸、客站商业、酒店餐饮、土地经营开发等不同业态,特别是酒店餐饮、旅游开发、长途客运等还涉及较多的行业管理,点多线长,业态复杂,施工、消防、劳动、特种设备、食品卫生等安全一应俱全,安全管理难度极大,落实双重预防机制对强化非运输企业安全基础管理、强化现场安全有效卡控具有极大大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非运输企业经营安全实际,从制度建设、风险管控、预警评估、隐患整治、干部履职等方面,对非运输企业如何推进双重预防机制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对非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和双重预防机制规范运作提供思路引领和指导借鉴。

1 理清推进思路,有序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关于推进构建安全风险管控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文件精神,统一思想认识,领会构建落实双重预防机制的重要意义,研讨符合企业实际的具体实施方案。确立了从完善制度体系入手,以专业为主导,突出风险研判和风险控制措施的细化制定;以现场作业执行为目的,强化职工学习掌握并纳入岗位作业指导书;以防范变化风险为目标,强化风险预警干预和评估完善;以关口前移为宗旨,全力整治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干部履职尽责为抓手,保证双重预防机制有效运作的工作思路,确保安全风险全面受控、事故隐患彻底消除。

2 完善制度建设,夯实双重预防机制基础平台

2.1 构建完善双重预防机制文件体系

结合推进“标准化”管理的规范要求,深入分析管内生产经营的特点和安全规律,细化制定《安全风险管控实施及评价细则》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细则》,同步出台配套管控制度办法,明确落实双重预防机制的主体责任,确定经开部、企业、下属子分公司分级管理总体原则,制定具体落实机制和操作流程,使各企业、各部门、各级管理人员目标明确,责任清晰,行动规范。

2.2 健全保障双重预防机制运行制度

根据双重预防机制的相关要求,重新修订《安全管理人员现场检查量化机制》,明确各企业必须按照风险定期覆盖检查的要求,每月制定安全风险检查计划,各级管理人员必须按照风险认领要求,每月制定个人现场检查计划,同时规定各级安全管理人员现场检查定量标准,规定了对待检查发现的安全问题和事故隐患的处理流程,保障双重预防机制得到有效落实。

2.3 落实双重预防机制过程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制定并落实非运输企业安全管理排序考核办法和安全管理过程履职的“二合一”办法,突出双重预防机制过程管理情况的权重,采用正向激励和失管追究,保障机制有效运作。指导企业制定对两级企业健全《安全生产过程管理履职督查问责办法》、《安全“短板”失控责任追究办法》、《所属企业和专业部门负责人铁路交通事故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办法》、《干部履职督查办法》等相关责任追究制度,将双重预防机制落实情况纳入到追责条款,督促安全管理人员履职尽责,将落实双重预防机制成为自觉行动。

2.4 强化双重预防机制有效宣贯

安全风险管控必须依靠各级管理人员和现场作业人员,必须将每个风险措施落实到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企业层面,重点针对风险识别、研判、管控,隐患排查、整治、建档等环节进行培训,所属各企业也相应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将风险管控、隐患整治新理念、新方法、新要求传达到各级管理人员;各企业根据岗位设置和作业性质,分析各生产岗位所涉及风险,将安全风险库相关风险事件的控制措施进行分解,纳入到相关生产岗位作业指导书,各企业采取公告栏、岗位提示卡、办公网络等有效方式,对生产区域、作业岗位存在的主要安全风险、风险描述及危害程度、管控措施、应急处置等内容进行公告和明示,便于职工学习掌握。充分发挥全体职工参与风险研判和隐患排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奖惩机制积极鼓励职工积极主动研判各类风险,发现和报告各类事故隐患。

3 突出安全关键,强化双重预防机制风险管控

按照“有效融合,实际实效、分层负责,分级管控、专业主导,综合施策、突出重点,持续改进”的风险管控原则,紧紧抓住风险研判辨识和控制措施制定两个核心内容,优化完善安全风险管控机制,落实风险研判、风险认领、风险管控、风险评价工作。

3.1 规范安全风险研判,提升风险研判全面性、精准性

非运输企业不等同于运输站段,企业伴随着经营业务的拓展而产生,因此必须在坚持年度全面安全风险研判的基础上,针对“六种情况”变化及非运输企业经营业态的变化而动态研判,分层分级研判;要按照现场作业的流程,从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四个方面,对每个生产经营环节进行深入分析,综合考虑起因物、诱导因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排查安全风险源和风险因素,从而确定风险事件和风险项点。并根据风险因素的性质、影响范围及可能导致的后果,评估确定安全风险等级。

3.2 严格安全风险管控措施,提升风险管控有效性

按照“科学、简明、实用、有效”原则,各企业及下属子分公司专业管理人员要紧扣技术规章、操作规程和相关专业安全管理制度及,精心研究,归纳提炼,逐项对每一个风险事件的每一个风险点制定控制措施和应急措施,形成两个层面的安全风险库,根据岗位安全职责落实安全风险管控责任认领。对制定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要通过安全风险管控状态的定期评价来动态修订调整,以达到风险研判覆盖所有经营业务、管控措施齐全有效的目标。

3.3 防范风险变化,持续完善预警评估制度

按照变化就是风险的理念,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规章制度、运行图调整、设备设施更新、作业人员、作业环境变化、新项目承接、新业务拓展等情况,导致安全风险上升、转移或管控效果不好、安全问题凸显时,及时动态研判风险因素,通过办公网和安全微信群等形式及时发布风险预警通知,开展针对性安全风险预警,补强优化控制措施,确保风险变化时能够进行预防和管控,严防风险演变。

3.4 创新安全风险评估手段,科学评价安全风险管控状态

根据法律法规、行业管理规定和集团公司专业管理要求,制定完善企业安全风险项点评价办法,从事故评价、机制运作评价、检查覆盖评价和检查问题评价等四个方面,充分运用日常检查、集中考评、“体检式诊断”、安全评估等方式,科学合理的逐项对风险事件进行评价,形成安全风险评价报告,全面掌握受控状态。对不受控的风险事项,启动安全风险干预机制,深度分析原因,及时修订完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采取提升安全风险管控等级后纳入重点安全风险管控项。同时对风险评价检查暴露的A类问题和具有典型性、倾向性的严重隐患“一事一分析”,追根溯源,深究管理原因,落实责任,确保风险受控。

3.5 深入推进科技保安全,提升物防和技防水平

各企业要针对双重预防机制推进中的突出问题,围绕安全风险关键、上道作业防护体系等管理难度大、风险突出等事项进行科技攻关,破解安全管理难题。要创新物防、技防手段安全运用,积极推广使用视频监控、接近报警、智能巡检仪等科技手段,以及微信群、安全信息管理大数据分析应用,发挥好各类物防、技防设施在现场安全关键卡控上的跟踪监督作用,增强科技保安全能力,逐步构建三位一体的安全防控体系。要建立高架桥下土地房产及其他经营开发项目源头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建立安全投入决策专家论证机制等,确保安全风险有效管控。

4 落实关口前移,强化双重预防机制事故隐患整治

非运输企业要按照“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分级管理、闭环处置的要求,着重抓好隐患分级登记、定期排查、逐级审核评估等七个机制落实,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

4.1 落实事故隐患分级制度

制定事故隐患分级标准,规范隐患库管理,严格安全隐患规范建档和销号程序。非运输企业可以在集团公司事故隐患3类基础上,增加第Ⅳ类隐患设置。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轻重缓急”以及危害程度、整改难度等原则,评估确定隐患等级落实整治。

4.2 强化事故隐患排查、登记和报告制度

将事故隐患排查与日常检查、专项检查、季节性和关键时期检查等方式相结合,突出施工安全、消防安全、劳动安全以及机动车道路交通安全等高风险作业环节,全面查找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等方面的事故隐患。要充分发挥安全隐患自查、自报、自改机制作用,及时发现源头性隐患,综合施策彻底整治,提高安全关键隐患的针对性和可靠性。

4.3 抓好事故隐患彻底治理

严格落实事故隐患整治挂牌督办制度,涉及需投入资金、人力、物力的,通过安委会、安全例会研究讨论,并按照隐患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等“五到位”的要求,制定并落实具体治理方案,对定为I、II类事故隐患上报上级部门或一时难以整改到位的事故隐患,及时研究制定安全控制措施,确保整治完成前安全可控。事故隐患整治完毕后,规范组织验收评价销号。

4.4 规范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档案

按照“一案一档”的要求,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治理档案》,档案内容包含从隐患发现到整治方案制订、实施、验收销号全过程的相关资料、文件、纪要、记录和影像资料等,确保隐患治理轨迹可巡查、责任可追溯。

5 加强干部履职,保证双重预防机制畅通运作

5.1 提升各级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履职素质

针对非运输企业人员不足的实际,通过积极协调、内部调剂等方式,解决安全管理人员的定编配备问题,尤其要提升二级企业的安全管理。要切实提升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质量,通过订单式培训、上下交流、高危工种轮训等方式,注重实效,健全评价机制,健全定期业务抽考,切实提高人员素质。

5.2 强化干部现场检查责任落实

现场检查监督是双重预防机制的有效载体,必须以落实现场检查量化制度和干部安全包保为抓手,按照从严对管理者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干部量化检查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实施问题责任追究源头化,对事故、设备故障、突出惯性问题等进行抽丝剥茧、追根溯源,逐层追究管理人员在制度落实、检查指导等源头管理责任,切实解决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检查问题避重就轻等问题,强化干部履职尽责到岗到位。

5.3 加强对安全管理人员的履职监督

定期开展干部作风督查和安全质量考评工作,将双重预防机制、现场检查制度、干部安全包保制度落实情况作为检查的重点内容,通过审查现场检查写实记录本、岗位检查指导簿、管理人员履职报告以及安全问题分析闭环管理等资料,综合评定企业和个人安全履职质量。对现场量化检查指标不完成、双重预防机制不落实、履职质量不高等问题,严格按规定进行考核,强化履职质量,确保双重预防机制有效落实。

6 结束语

双重预防机制作为安全管理的有效抓手,我们将不断提高认识,牢固树立安全发展和依法管理的理念,增强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坚持超前防范和源头管控治理,强基础、补短板、抓落实,对标找差,深化推进,持续完善,逐步构建具有非运输企业特色的安全管理模式和双重预防机制防控体系,保障非运输企业经营安全持续稳定。

猜你喜欢
研判双重隐患
隐患随手拍
隐患随手拍
互联网安全隐患知多少?
隐患随手拍
徐州市超前研判 做好春节安全防范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走势的“量”与“价”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化解“双重目标”之困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