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分析及思考

2018-03-30 05:20何顺平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运输处
上海铁道增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车务监控室编组站

何顺平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运输处

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将编组站管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联锁系统、驼峰自动化系统、驼峰尾部停车器控制系统、调机综合安全控制等子系统,以及安全监测、闭路电视监控、微机监测等监控系统,通过信息集成与整合,加上智能决策和调度信息综合运用,在编组站范围内全面实现计算机化管理和作业过程自动控制的高度自动化系统。当前编组站综合自动化产品主要是北京全路通号设计院研发的编组站综合集成化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Process System,简称CIPS系统)和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发的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Synthrtic Automation of Marshalling Yard,简称SAM系统)。

1 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建设现状

编组站是铁路货运运输组织的核心单元,是保证路网畅通、提高运输效率的关键。上海局集团公司管辖徐州北、南翔等6个路网性编组站,近年来,随着铁路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铁路运能的不断提高,编组站的编解任务不断加重,传统的作业方式和技术手段已难以满足日益迫切的市场需求。为提高编组站作业效率,提升管理信息化和生产自动化水平,集团公司于2015、2017年分别在徐州北站和合肥东站进行了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他各编组站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建设工作也正陆续推进。

2 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

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科技含量高,涉及单位广,建设难度大,对许多车务站段来讲又是一项新兴事物,在建设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

2.1 方案设计未达到最优

一是工程整体设计存在漏项。工程整体设计方案中存在缺少施工监控室、仿真实训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计算机联锁终端冷备机等设计漏项,不利于驻站防护、人员培训、现场管理和应急处置。二是网络规划不合理。整个系统的运行完全要通过可靠的高速局域网运行才可,因此,系统建设过程中,通信机房、网络通道、系统接口设计是重中之重,设计不合理、考虑不周全,将会严重制约着系统的建设和使用。

2.2 技术标准不统一

目前,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暂无权威的统一技术标准,设计参考依据较模糊,系统建成后应具备的功能及设备参数要求没有标准支持,从而出现系统功能解释不明确、各车务站段间系统功能不统一不完善、设备运用维护界限不清晰等问题,如系统界面布局、显示方式不符合总公司文件规定;技术作业通知终端、机车扫码设备未明确归属单位,故障无法维护等,不利于完善系统功能和解决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2.3 系统功能不完善

系统建设初期,各车务站段虽然组织专业人员对系统功能进行学习研判,参与仿真实验,但由于对系统认知不深,研判不透,导致有些问题未能及时发现解决,有的问题在系统开通后实际作业中才发现,从而影响了系统的整体作用发挥,也给运输安全生产带来一定风险。如系统不具备多方向语音提示、防止电力机车进入无电区等关键卡控功能;系统与邻站设备不谦容,无法实现自动办理功能;系统技术作业通知功能不全、缺少车务功能维护终端等。

2.4 规章制度不匹配

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建设运用,改变了原有的运输指挥模式,再造了运输组织流程,给车站运输组织、安全管理带来革命性变化,原有的作业方法已无法满足先进设备带来的作业和管理需求。如接发列车进路、调车进路实现自动排列后,接发列车作业标准、车机联控作业标准和“问路式”调车作业中的“先问后排”的作业要求已经不适用;人员集中后,行车备品的配备、机械室钥匙的管理、手摇把的保管、调度命令的传递存在问题;施工登销记、施工把关、驻站防护等规定需重新修订。

2.5 风险研判不到位

尽管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采用的是领先的技术装备,但设备故障、甚至系统中断的可能性都是客观存在的,同时,新系统的开通启用给车站的运输组织、作业流程带来很大的变化,如若不认真研判安全风险,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处置预案,一旦出现问题,将会给车站运输生产安全带来很大影响。

3 对策措施

3.1 提前介入对接,优化工程设计

要高效推进工程,提前深度介入是关键。车务站段在工程建设初期,应挑选业务精、责任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围绕改造中涉及的房建装修、运输安全、网络通信、以及规章制度、系统功能等方面成立专业的工作小组,全过程跟踪盯控工程建设,主动与设计、建设部门、设备厂商联系,积极对接,结合运输生产实际,提出意见建议,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补充设计漏项,确保满足安全生产需求。如徐州北站在建设前期方案审查中补充了施工监控室、仿真平台、系统接口设计;合肥东站补充了计算机联锁冷备终端、施工监控室、安全监控室、SAM实训室设计,完善了调度大厅、施工监控室驻站防护终端信号开放同步语音提示和视频监控功能,优化了信息机房和网路通道设计方案。

3.2 制定技术标准,完善系统功能

要发挥系统作用,完善系统功能是关键。一是系统研发单位要按照总公司设计规范,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同时,结合系统建设使用过程中车务站段提出的建议及个性化需求,不断补充、优化系统设计功能。二是车务站段专业人要认真学习研究系统的技术标准和设计功能,熟练掌握系统操作流程和功能特性,积极参与系统仿真实验,从操作界面布局、信号机布置、进路显示、系统功能等方面深入查找系统功能不能满足车站安全、生产等方面需要的问题,提出具体优化意见,组织厂家在仿真试验阶段及时进行修改完善,避免后期修改困难,确保满足生产需求。三是在系统开通过渡期间,继续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跟班写实,查找并解决系统中影响安全和效率的关键问题,切实提升系统的作业效率及安全防控能力。四是车务站段之间加强学习交流,相互借鉴经验,取长补短,不断对系统进行丰富和完善。

3.3 完善作业办法,健全规章制度

要适应系统要求,健全规章制度是关键。一是集团公司专业部门要组织人员对系统开通后相关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开展调研,深入查找现行规章制度与系统开通后现场作业实际不适应的问题,结合编组站作业实际,重新梳理接发列车、调车作业、调度和车号一次作业标准,修订行车、调车、施工等作业办法,为现场作业提供依据。二是车务站段要组织专业人员根据系统功能,提前梳理不适用的技术规章及安全措施,积极向上级部门提出修改完善意见。同时,根据岗位作业内容变化,提前组织制定临时行车办法,修订《站细》、岗位作业指导书,明确岗位作业标准、岗位职责分工等内容,指导岗位作业人员规范作业。

3.4 强化风险管控,确保安全稳定

要确保运输安全,强化风险管控是关键。管理系统开通前,车务站段要根据设备、人员、作业方式的变化,针对调车作业计划编制传达、集控设备操控、技术作业反馈回执、多方向接发列车、防止电力机车进入无电区、调度命令接收传达等安全关键,进一步梳理明确新的安全风险项点,提前做好安全风险研判,制定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分解到每一个管理和生产岗位,确保所有安全风险有人管、有人控。同时全面修订设备故障、非正常接发列车等应急处置预案并组织演练,做到有备无患,确保运输安全稳定。

4 思考及建议

4.1 优化调度大厅建设

调度大厅是综合自动化改造的核心,系统开通启用后,所有行车调度人员、设备备品均集中于调度大厅,调度大厅的建设要从室内装修设计、岗位设置、控制台制作、网络通道、行车设备摆放、行车备品放置、生活用品定置等方面统筹规划,并充分考虑到便于操作和减少噪声干扰以及调度大厅、施工监控室、应急指挥中心等主要功能区域的合理划分,确保高标定位、打造精品。

4.2 合理岗位人员设置

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开通一般需经历管理信息、集中人工控制、集中列车自动控制和集中调车自动控制四个过程,且每一步开通运行过渡期较长,在系统逐步完善的同时,作业人员也需要一定时间来适应,建议在系统建设过渡期间,暂不实施减员,各行车岗位仍按照既有人员过渡,待系统建运用设成熟一处,裁撤一处,确保运输生产安全的同时,逐步实现减员增效的目标。

4.3 完善设备设施配备

一是调机自动化作为系统的一部分,调机车载设备、平调机控器设备必须配备,同时外勤助理值班员、列检值班员等岗位技术作业通知终端、打印设备的配备,确保班满足生产需求。二是行车、调度人员集中后,距离现场作业岗位较远,平调设备、扫雪除冰、施工把关等通信设备必须满足车站作业需要。三是根据站场实际、作业需要,及早规划构建可靠的网络,高度重视信息机房、网络通道、系统接口的建设对接工作。四是新增仿真实训室、施工监控室等场所设备设施要配备齐全,确保满足生产需求;调度大厅大屏、技术作业通知终端、机车扫码设备、施工监控室设备等要明确归属单位,确保设备故障能得到及时维护。

4.4 加强结合部协调

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建设涉及车务、机务、电务、车辆等多家单位,各单位之间要加强联系协调,建立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解决有关问题。如列检技术作业通知终端的反馈回执作为列车进路自动触发的卡控条件,系统开通前,车务站段要加强与车辆部门沟通,确保列检人员懂功能、会使用、愿意用,确保系统自动化优势能得到充分发挥;系统开通过渡期间实车功能和进路验证,需要机务、电务部门的大力配合,才能得以顺利实施。

4.5 严格落实问题整改

系统建设过程中,车务站段要安排专人,负责全过程收集、整理系统建设期间遇到的问题,建立问题库,明确整部门、整改措施及整改期限,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问题整改情况,加大问题整改力度,避免后期整改困难,确保问题件件整改到位。同时,车务站段之间加强学习交流,相互借鉴成功的做法和经验,认真梳理、研究兄弟单位在系统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结合自身实际,提出完善方案和个性化需求,确保高质量完成系统建设工作。

5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和控制网络的发展,铁路运输需求在安全、质量、效益和效率等多方面对自动化的要求不断加大,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逐渐成为未来编组站发展的重要方向,这对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和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上海局集团公司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正在南翔、乔司等6个编组站推进实施,本文从系统方案优化、技术标准、功能完善、规章制度、风险管控等方面阐述了车务站段在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措施及思考建议,希望能给编组站综合自动化建设工作带来一定的帮助。

猜你喜欢
车务监控室编组站
高速公路隧道机电设施远程巡检对策探讨
STP车务信息集中管理系统及对分路不良问题的处理
车务数据维护系统在SAM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DHMM的孤立词语音识别在导航监控室中的应用研究
SAM系统在哈尔滨南编组站的综合应用
我国编组站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
车务安全移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编组站停车器自动控制开通方案
监控室建设对提升乡镇供电所管理水平的探索
既有编组站CIPS系统改造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