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辞受众观与生活类节目字幕翻译策略
——以《非诚勿扰》字幕翻译为例

2018-03-31 10:03陈萃芳陈小慰
关键词:非诚勿扰译语字幕

陈萃芳 陈小慰

(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福建福州 350116)

优秀的生活服务类节目,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文化、风俗习惯、社会关系等最生动、直接的体现。作为全球语境下有效的大众传播媒介,该类节目以其独特的亲和力和浓郁的现实气息,成为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的有力工具。随着国家广电总局“中非影视合作工程”以及“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的持续推进,如何通过符合受众预期,贴近受众习惯,满足受众审美情趣的字幕翻译让影视节目真正成为国外受众认识中国、理解中国的载体,以文化先行带动民心相通,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本文将以澳大利亚SBS电台字幕部主管、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韩静博士翻译的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非诚勿扰》英文字幕为例,在当代西方修辞学理论框架内,对该类节目的字幕翻译策略进行探讨,旨在为此类节目的字幕外译提供启示和借鉴。

一、新修辞受众观与生活服务类节目字幕翻译

作为一种面对受众、作用受众、影响受众的跨语言、跨文化活动,字幕翻译与新修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修辞是“通过象征手段,影响人们的思想,感情,态度,行为的一门实践”[1]出发来认识和解释字幕翻译,我们能够感受到字幕语言的巨大修辞力量并对字幕翻译产生全新认识,即字幕翻译的本质是通过译文有效影响译语受众,获得受众对节目的认同。在提高收视率的同时,引起受众对源语社会文化的兴趣,从而提高影视节目的国际传播能力,塑造正面的源语国家形象。因此,字幕翻译不能无视译语受众的需求而简单地再现源语文本的表层结构,相反,要以受众为中心,充分考虑受众的语言习惯,社会环境,并将受众视为能够对译文做出能动反应的人。

在对“受众”的认识上,西方当代修辞理论可以给我们有益的启发。美国修辞学家Lloyd Bitzer曾经提出,“修辞形势”的基本成分之一是受众,认为修辞受众既能够受修辞话语影响和打动,同时又能对改变现实的进程进行干预。[2]为了使言辞对受众产生预期效果,“任何言辞都必须以受众为转移”[3],也即根据具体形势调整话语,使其符合某一特定受众的需求。换言之,就是话语发出者要获得受众对自己话语的认同,首先要与受众建立共识。修辞者必须考虑到,自己的话语有可能不被受众认可而成为失效的话语,并因此重视受众,精心设计话语。[4]新修辞受众观有助于揭示译语受众的多重角色,他既是译者试图施加影响的对象,也是翻译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影响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成功的生活服务类节目字幕翻译要让译语受众真正了解源语国家,激发其对源语国家的生活习惯、风俗人情、社会文化了解的兴趣,在愉快的观看过程中,感悟异国文化的魅力。在字幕翻译现实特性日益突出的今天,将新修辞受众观引入该翻译研究或许是提高字幕翻译质量的一个突破口。它将有助于我们发掘生活服务类节目字幕翻译中译文话语的修辞力量,同时建立以受众为中心的修辞翻译观,拓宽字幕翻译的范围,丰富和深化字幕翻译理论研究。

二、基于新修辞受众观的生活服务类节目字幕翻译策略研究

以《非诚勿扰》(IfYouAretheOne)为代表的中国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承载着中华民族人民的生活文化底蕴,于2013年登陆澳大利亚SBS电台。5年来该节目凭借其直白热情的风格受到当地观众的热捧,收视率长期居高不下,成为澳大利亚国家电视台SBS播放时间最长的非英语类电视节目。[5]它为澳大利亚民众了解当代中国社会以及中国人的家庭婚恋观念及生活打开了一扇窗口,架起了中澳两国文化交流的桥梁。

《非诚勿扰》的成功离不开翻译,其英文字幕贴近澳大利亚主流文化和审美标准,在中文和英语幽默形式间自如转换,体现出译者强烈的受众意识以及译者对受众认知环境和文化的把握。以下将在新修辞受众观的理论框架内,从詹姆斯.哈里克(James A. Herrick)提出的四种言语象征资源,即说理论证(arguments),诉求策略(appeals),话语建构方式(arrangement)和美学手段(aesthetics)[6]出发,提出相应的字幕翻译策略。本文选用的例子来源于《非诚勿扰》英文字幕版第六季第45集[7]和第52集[8]以及译者韩静博士在笔者所在大学的相关讲座:《翻译中国文化的成功要素》。

(一)提高字幕译语的可信度

“论辩”几乎总是与修辞实践息息相关。[9]所谓论辩即通过说理来支撑某种论断,通过面向受众说理论证达到影响受众的目的。[10]在修辞活动中,确保话语可信、真实、符合逻辑是有效论辩的基础和前提。[11]换言之,修辞话语的可信、真实是实现话语修辞力量,有效影响受众的必要条件。修辞行为的目的是让受众感觉到在修辞者信奉的内容中所包含的真诚与承诺,并对其观点予以认同。[12]有力的修辞话语不仅要让受众乐于倾听,更要经得住辩驳。因此,修辞者必须在内容的表现方式上让受众感受到话语的真实可信,让受众产生信赖感,从而获得受众的喜爱和信任。

具体到《非诚勿扰》的字幕翻译,也就是如何根据字幕翻译的特点,确保信息符合逻辑,真实可信。该节目的大多对白通俗易懂且含有大量的主观表达。由于生活文化及其修辞传统的差异,中西方受众的认知环境和体验结构截然不同,翻译时要根据英语受众的价值观、生活经历和修辞传统等进行相应调整,注意“内外有别”,帮助受众克服其所受的语言文化环境和观念的制约。对一些含蓄、抽象的内容要根据受众的局限和预期,做明晰化处理,努力使译文读起来真实可信。

例1:没吃过猪肉还没看过猪跑吗?

Even if you never see a pig, you’ve eaten pork.

这句话多次出现在《非诚勿扰》的舞台上。初看这个译文,似乎 “猪肉”和“猪跑”的顺序颠倒了。但从可信度而言,它更符合逻辑,更容易为西方受众接受。若直译为Even if I’ ve never tried pork, I know how a pig runs,缺乏相同背景的西方受众会觉得不可理解而产生不适感。作为互动的基础,译者有必要从“自我受众”的角度进行“自我思虑”,对译语受众可能面临的局限进行想象预设。[13]因此,从语言逻辑与可信度考虑,译者根据具体语境对原文进行重新组织和调整,更易于为译语受众所接受,与原文有异曲同工之妙。

例2:他们找到组织了。

They have found each other.

原文是主持人孟非调侃现场男女嘉宾对上眼的形容说法。从过去的战争片,情报片,到现在的都市剧,日常生活言语,“找到组织”已被革新运用,被赋予了更丰厚的内涵。但若直译为“They have found the organization”,可能让西方受众产生误读或困惑,无法有效把握说话者的用意。根据上下文可知,孟非意在表达男女嘉宾找到了彼此,从可信度及受众预期的角度考虑,译者采用了意译,将这一表达在这个语境中的意义进行了明晰化处理,使译文较好地实现了提供有效信息的预期功能。

(二)采用受众熟悉的诉求策略

诉求是旨在激发受众情感,吸引受众忠诚和承诺的象征性策略。[14]有效影响受众不仅需要言之有理,还要诉诸受众的情感、喜好。译者应以受众为中心,充分考虑字幕译语受众的心理预期和关注点,尽可能使译文在不违背译语受众诉求习惯的基础上拉近与受众的距离,从而吸引受众观看节目,充分建立与字幕受众的认同感。《非诚勿扰》充满现实气息,有十分浓厚的民族社会文化色彩。译者努力设身处地,站在受众的角度思考诉求策略,使译文与受众之间紧密相关,从而很好地向国际受众展示了当下中国民众与众不同的生活与社会文化。换言之,在运用诉求手段方面,重要的是“得体”,在受众和所涉及话题之间建立起一种“合适”的关系。[15]

例3:a. 欢迎收看步步高vivo智能手机非诚勿扰。

Welcome, everyone.

b.我们的奖励规定是,男嘉宾第一轮亮相获得不少于22盏亮灯,牵手女宾的手离开之后,他们都将获得“营养加大,幸福变大”娃哈哈营养快线提供的爱琴海之旅,同时将获得由蓝月亮手洗专用洗衣液提供的洁净大礼包。

If the candidate gets 22 lights in the first round and gets a date, they will both win a trip to the Aegean Sea. They will also receive a gift of washing products.

国内综艺节目喜欢在开头结尾植入冠名商赞助品牌的广告来增强观众对产品的印象,西方综艺节目植入广告也很多,但方式较国内综艺节目来得更为巧妙。如《美国偶像》中,节目的一些重要时段被冠以“可口可乐时间”,将可口可乐这一品牌悄声无息地呈现出来,更为自然巧妙。因此,若《非诚勿扰》译者将原文的植入式广告直译出来,不仅冗长的行文有违字幕空间有限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可能会让处于不同意识形态的澳大利亚受众感觉商业色彩过于明显。同时中国的品牌宣传对于他(她)们来说不含实质内容,缺乏吸引力。因此译者从顺应受众心理考虑,在内容上进行了删减,避免令观众反感,以此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

(三)套用受众熟悉的建构方式

属于中国人独特的生活文化要想为西方受众所了解和接受,需要译者根据受众熟悉的语言表述,遵循译语表达习惯,使译文读起来地道自然,从而引起西方受众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同时,影视节目的时间和空间限制,需要译者根据具体情况在话语建构方式上做适当调整。时间上,字幕翻译的显示时间需与画面中源语的语速同步或者接近,每行字幕需给观众留有足够的时间浏览。屏幕上的单行字幕可能只有2秒,两行字幕大约需要7秒左右。[16]空间上,屏幕上(依屏幕大小和字体大小不同)最多出现两行37到39个字母。[17]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让字幕译语符合受众表达习惯,这给译者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在《非诚勿扰》英文字幕翻译实践中,为了有效影响澳大利亚受众,译者采用了普通译语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在表达形式上让受众感到亲切,符合译语表达规范。

例4:非诚勿扰

IfYouAretheOne

“非诚勿扰”其实是冯小刚利用汉语意合的特点为其导演电影创作出来的片名,经过推广,已经变成了一个固定搭配,隐含“如果...就”的关系。若直译为“no sincerity, no disturbance”,不仅不符合英语的行文组篇注重形合的特点,也违反了译文作为节目名的得体性,影响观众的兴趣,对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不利。因此,译者在分析原文内在关系的基础上,根据英语表达习惯,对原文表层结构进行了重组,将其译为条件从句的形式,简洁而有感染力,较好地满足了受众预期,增加了节目的吸引力。在内容上,该译文也表达出了这个节目的制作意图为寻找伴侣,“the one”突出了唯一性,也是对“非诚勿扰”的呼应。

例5:如果你热爱运动并且个子高点那就更好了。

Ideally you’d be tall and love sport.

从受众角度考虑,译者采取缩合策略。所谓的缩合并非只是简单地将长句改成短句,或者任意删减。缩合必须遵守两个最基本的原则:第一,确定原文中的关键信息;第二,在字幕翻译中保留关键成分。[18]在这句话中,关键的信息是“热爱运动并且个子高点”,译者将原文中的“如果……就”的逻辑关系用ideally和虚拟语气按照英语重形合的特点巧妙地表达出来,简洁明了,给观众足够的时间浏览字幕。且虚拟语气是英语中特有的表达方式,符合受众的思维习惯。

(四)得体运用美学辞格手段

在修辞实践中,美学辞格手段的使用是为了提高话语的潜在影响力。《非诚勿扰》字幕译者在翻译中通过恰当使用美学手段,从受众的认知环境出发,将节目中女性的直接主动,孟非的睿智幽默等传情地表达出来,达到了很好的修辞效果,激发了受众情感,将镜头后的故事生动地呈现给了澳大利亚受众。

例6:男嘉宾就是我喜欢的范儿,前半场我都特萎靡不振,我一看见你,我血又热了。

You’re the type I like. In the first segment, I was falling asleep. When I see you, my blood is racing.

以上是女嘉宾看到心仪男嘉宾时说的一番话。在汉语中,“我的血又热了”表示说话者的激动兴奋。但若直译为“my blood is hot again”,却是近乎缺乏理性的荒唐之言。这里,译者摒弃了hot一词可能造成的误读,改用拟人修辞手法,淋漓尽致地为译语受众呈现出女嘉宾的直接与坦诚,让译语受众感受到了独特的美学效果,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其对中国女性知之甚少的缺失,树立了当代中国女性的崭新形象。

例7:你负责貌美如花,我负责赚钱养家。

You look after beauty and I’ll take care of money.

这句网络流行语在某种程度上规定了男女朋友间的责任和义务,男嘉宾说出这句话的目的是吸引女嘉宾的眼球,塑造自己好男人的形象。译文没有简单重复“负责”的翻译,而是采用了两个有相似意思的固定搭配,并把“貌美如花”译为“beauty”,把“赚钱养家”译为“money”,生动传神,音律上朗朗上口,构成尾韵,与原文的对仗呼应,使原文的修辞效果以另一种方式对受众产生了积极影响。

新时代语境中的生活服务类节目字幕翻译,不只是为其受众提供影视内容说明的手段,而应该成为推动该类节目走出去,促进西方受众了解中国文化的积极主动之为。《非诚勿扰》字幕翻译的成功充分说明,在该类节目字幕翻译过程中,译者有必要以受众为中心,有意识地加强修辞思考。通过有效运用译文话语,呈现原作内容,让优秀影视作品得到西方受众的认同,使其不仅看到《卧虎藏龙》或《英雄》中的功夫,还能感受到新时代的中国生活文化,弥补受众对“武功”以外的其他中国文化知之甚少的缺失,吸引西方受众了解中国,实现良好的对外传播效果。

注释:

[1] 刘亚猛:《追求象征的力量:关于西方修辞思想的思考》,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第2页。

[2] Bitzer, L. The Rhetorical Situation.PhilosophyandRhetoric. Winter. 1968(1.1):1-14.

[3] Perelman, Ch. & Olbrechts-Tyteca, L.TheNewRhetoric:ATreatiseonArgumentation. North Dame: University of North Dame Press, 1969:25.

[4] Hauser, Gerard A.IntroductiontoRhetoricalTheory. University of Colorado, Waverland Press Inc, Long Grove, Illinois, 2002:264.

[5] 韩 静,董海雅:《中国影视作品在澳洲的翻译与传播——澳大利亚国家电视台SBS总字幕师韩静博士访谈》,《东方翻译》2017年第4期。

[6][9][10][14] Herrick, James A.TheHistoryandTheoryofRhetoric:AnIntroduction. Boston: Allyn and Bacon, 2001:13,14.

[7] 参见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pC_qpHHeBk.

[8] 参见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B_UxsW9f04.

[11][12][15] 陈小慰:《译有所依——汉英对比与翻译研究新路径》,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29,30,30页。

[13] 陈小慰:《翻译与修辞新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年,第173页。

[16] 方梦之:《中国译学大辞典》,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128-129页。

[17] Diaz-Cintas, J & Remael, A.AudiovisualTranslation:Subtitling. Manchester & Kinderhook (NY): St. Jerome Publishing, 2007:89.

[18] 韩 静:《电影字幕翻译中的语言和文化挑战》, 《对外传播》2010年第8期。

猜你喜欢
非诚勿扰译语字幕
四川冷门绝学系列之九 《西番译语》:清代四川编纂的双语词典
一种基于单片机16×32点阵动态字幕的设计
《非诚勿扰》创办人周莉被查
浅析我国相亲类节目现状
乙种本《西番译语》藏汉对译音义关系辨析
整合适应选择度下的动画电影字幕翻译——以《冰河世纪》的字幕汉译为例
论纪录片的字幕翻译策略
关于量词的日中机器翻译规则的研究
字幕翻译中非言语信息的言语转换——以《BJ单身日记》字幕翻译为例
中国告诫日本“非诚勿扰”